• 零点看书 > 次元 > 欲望之城 > 后记(1)
  • 后记(1)

    作品:《欲望之城

    作家对地域文化是很敏感的。因为他的文学创作就滋生于他所熟悉的某一个地域,因此也就会带有这个地域的文化背景,或者说是在这个地域文化上的投影。当然,这里所说的地域,疆界往往并不清晰,但它确实存在,而且严格地束缚和制约着作家的创作。从这个角度讲,当作家突然而对一种陌生的地域文化,往往会感到茫然甚至束手无策。

    一个作家对一种陌生的地域文化的认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这与天赋无关,跟才情也是两回事。我是一个地道的北方人,这些年来对岭南文化的了解只局限于儿首岭南乐派的古筝曲和几首广东音乐,仅此而已。所以,这次当我决定写一部关于这边的长篇小说时,我为己也捏了一把汗。我的心里很清楚,要写一部发生在某一个具体地域的具体故事绝非一件简单的事,仅靠走马观花地看一看,浮光掠影地采撷一下是远远不够的,这不符合创作规律,也有违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我自己从小生长在天津,至今还不敢写一部明确说出是关于天津题材的长篇小说。我的关于天津的长篇小说都是用一个在中国版图上不存在的北方城市宁阳城来替代。了解我作品的细心读者不难发现,我曾经写过一系列发生在宁阳城的故事,如《宁阳遗调》、《宁阳遗怨》、《福升堂》、《遇仙桥》以及《食色》等等。这样会有一个好处,读者能从小说中渗透出的一些信息隐隐感到这是发生在哪里的故事,而作品又没有写明,这就规避掉许多像与不像的问题。虽是小聪明,却也不失为一种聪明。

    因此,我意识到,我这一次写《欲望之城》也只能采取这个办法。

    我想,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如果用身在其中的方法从里往外写显然是不行的,只能扬长避短,从外往里写。基于这一点考虑,我选择了一个乃至几个外来者的视角。东莞文学艺术院的副院长、作家饩小春先生看了这部小说的初稿曾在电话里不无担忧地对我说,老兄啊,这个故事里的南方城市可不太像南方城市啊。我当时听了只是笑一笑,没做任何解释。我想,这就是我选择这个角度的优势所在。不太像南方城市不等于不是南方城市,这里将一个认识问题。我相信,毎一个外来者,尤其是从北方来的外来者,对一个南方城市的感觉和认识一开始都不会是准确的,只能循序渐进,这就如同摄像机的聚焦,要有一个过程。我把我自己和我小说中的人物一起放在这个过程里,让我和他们一起沿着小说中故事的发展逐步走近并走进这个南方城市,这就有了一些回旋的余地。换言之,不要说是初来者,就是每一个已在南方生活多年的人对于某一座南方城市的认识和感觉也不会完全一样。存在决定意识,也决定认识,而认识也会千差万别。正如一个西方哲学家所说,我们面对的虽然是同一个世界,但每个人的眼里却有着各自不同的世界。一次我的好朋友、东莞文联常务副主席、文学艺术院院长林岳先生派车送我到下面的镇里体验生活,并叮嘱随行同志,一定要深入进去,看一看具有典型意味的地方。也正是这一次,我突然发现,这里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南方,一个真实而又幻化的南方,在这里发生任何故事都是有可能的。于是,我就和我小说中的人物一起,开始逐渐地走近并走进了这里。

    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林岳主席,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走近并姖进南方的机会,而且在我体验生活期间给予了诸多细致入微的关照。我也要感谢我的老师雷达先生对这部作品提出的许多真诚中肯的意见。我还要感谢曾小春先生在陪同我体验生活时所付出的辛苦。同时也要感谢王小明、刘浩、胡海洋以及林飞宇等几位朋友。我更要感谢大众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对这本书的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感谢我的责任编辑俞杰女士为这本书所付出的辛劳。应该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我真怕这本不成器的小说会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不过有一点可以保证,我是用一颗真诚之心写这部小说的,而且非常认真。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008年6月0日写于天津木华榭

    null

    全书结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