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穿越 > 鬼谷神谋 > 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当
  • 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当

    作品:《鬼谷神谋

    第六百零一章棋鼓相当

    越国的王宫后花园内,同样的春色迷人,同样的红花艳丽,只是对于越王勾践来说,他此时并没有欣赏这些红花粉蝶的兴趣,可他却依然十分兴奋。

    以致于他一个人在后花园的小院之中,独自踱着步,而且来来回回,已经不知有多少次了。

    一边守候着的宫女嫔妃都十分着急,她们还是第一次见十分沉着的勾践有如此反常的行为,可她们却不敢过问。

    因为勾践在踱步的过程之中,一时欢喜,像是遇到天大喜事一样,又一时的十分严肃,板着脸,像是谁欠了他一样。

    可这种状态还是随着外面匆忙的脚步声传进小院而终止。

    “全部退下,快上好茶。”

    勾践此时脸上透着笑意,却是对着那些嫔妃侍女所说。

    而他却已长舒一口气,独自坐在一张巨大的木桌边上在等。

    范蠡与文种,越国一文一武两位柱国之臣,此时一路小跑着进了花园,同时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快起来吧,一切免礼。”

    两人站起身来,勾践挥了挥手,示意两人坐下,此时侍女已经把茶水端了上来。

    勾践随手一挥,都不让侍女来侍候,就让一众闲杂人等全部退出了后花院。

    而勾践则端起茶壶自己为两人斟起茶来,到让文种范蠡有些受宠若惊。

    “我知道你们来的匆忙,快喝口茶,本王有耐心。”

    文种与范蠡一听,也都只得端起茶碗,边小声吹着边喝着茶水。

    “吴国进击巢邑的五万大军由谁统领?”

    “回王上,由孙武亲自统领,据那边传来的信息,此时孙武应该已经把五万大军调集完毕,正向巢邑三城方向进击。

    而巢邑城的楚军三日前,由城主白公胜亲率一万向北方龙城汇集,楚国方面也传来信息,说秦楚边境的上雍城也同样有兵甲调动,似乎也是向着同一个方向,北方龙城机动。

    而北方晋国的大军,也直穿郑卫两国,向楚国边境龙城收笼。

    据可靠的信息,此次晋国准备的是二十万大军,而郑与卫国则共计五万大军,三国大军共计二十五万”

    范蠡还是十分详实的把此时楚国境内的兵圆调动给勾践说得清楚,看起来比王禅预估的二十万还要多一些。

    “不错,不错,这该是十分准确的军讯。

    那龙城的情况又是如何,难道除了巢邑和上雍城的兵甲,就没有其它的兵甲调动吗?”

    勾践看起来早就胸有成竹,只是把这种好消息,再让范蠡再重复一遍,他听起来会更欣喜一些。

    “回王上,自去年端午盛会之后,听闻楚王接手了令尹子西及子闾所献封城二十二座,而楚王自那时开始就着手在自征兵甲,此时应该足有五万余人。

    由司马府军备司统领鲁班亲率,此时应该已经北上,而且靠着楚国强大的水师,应该已秘密向龙城潜入。

    而隶属于叶公治下的北方四城,其它三城,据微臣预估也能征调各一万兵甲,再加上此时龙城的五万余人楚国兵甲,此时龙城的兵甲总数已尽八万。

    若等楚国其它兵甲入驻之后,整个龙城边境之内,一共会有至少十五万楚国兵甲。

    与北方晋国算起来也应该是棋鼓相当。”

    范蠡再把其它楚国的兵甲之事说清,也是想让勾践对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哦,你说的大体不错,有些信息,本王去年之时,就已知晓,只是不知道为何这五万新征兵甲为何会秘密调入,此时晋国大军压境,依鬼谷王禅的自负,应该是大张棋鼓,以向北方示威,实在让人怀疑。

    别外楚国就算有十五万楚军对阵二十五万晋郑卫联军也处于下风,范蠡将军为何会认为楚晋之间棋鼓相当呢?

    是因为楚国有鬼谷王禅挂帅吗?”

    范蠡一听,知道楚国有越姬在,所以一直为勾践传递着楚国的动态,可如此直白的问范蠡,还是让范蠡有些不习惯。

    “回王上,或许有此原故。

    此次楚国大军能如此快集结于龙城,看起来鬼谷王禅也是早有预谋,而非仓促应对。

    听闻秦国出兵上雍城就吃了鬼谷王禅的一个闭门羹。

    因为端午盛会之后,王禅就提议楚王把楚都附近的五万楚国常备兵甲,由左司马子节调往上雍城,整个上雍城也增兵至六万楚国兵甲。

    而上雍城一直都是易守难攻之城,所以纵然秦国左庶长太子赢盘亲率十万秦军也不敢轻易攻城,反而进退两难。

    刚才听王上讲过,楚国自端午盛会之后,鬼谷王禅应该也已经猜测到北方晋国会有异动,所以虽然看似此次楚国有些被动,可却有能力据城而守。

    至于北方四城,叶公治城有方也是列国闻名,而龙城之坚,不比任何列国都城差,甚至比郑卫一些诸侯小国的都城都要墙高城固。

    若想攻入此城,实非易事。

    所以微臣认为,此次晋楚之间该是棋鼓相当之局。

    至于为何鬼谷王禅对这五万新征兵甲会低调行事,微臣也不知其意。”

    范蠡此时说完,才缓了口气,重新喝了口水,刚才是心急之下,水又是烫水,却不敢喝多了。

    此时说了些话,口干舌燥,茶水到正适合饮用。

    勾践见状,再次给范蠡与文种斟满茶水。

    “文相国,你也来说一说,此次楚国调兵为何竟然与晋国同步,只是调兵相对远一些,而且也分散得多,才会显得有些被动,刚才范将军所言也有道理。

    那么依文爱卿所看,此次楚国与晋国是否会是棋鼓相当之局呢?”

    勾践虽然知道文种不善兵事,可对于范蠡刚才所说,心里还是多有疑惑,想通过文种来验证。

    文种一听,还是嘿嘿一笑,知道范蠡其实还没有真的把自己的分析说清楚,而他只是相国,主管越国的内务,对于兵事,他并不了解,此时勾践问起,也只是让范蠡休息一会儿,等会儿还是要问范蠡。

    “回王上,微臣向来不懂兵事,只是听刚才王上与范将军所说,微臣认为也可以说是棋鼓相当。

    毕竟楚国对于晋国会借故攻伐楚国早有谋算,而且那个鬼谷王禅实在难与预料。

    北方四城与巢邑三城自征兵甲,其实二年前就已突现了鬼谷王禅对于吴国及晋国的防范,看起来鬼谷王禅自回楚之后就一直在布局,只是直至今日时局才基本形成。

    只是微臣也不知道鬼谷王禅布此大局意欲何为。

    此次郑卫两国虽然仅出兵五万,而晋国出兵二十万,可攻城夺寨却也并非易事,特别是遇上也懂兵法的叶公沈诸梁。

    此人是前楚国左司马之子,本也是楚国王族之后,对楚国忠心耿耿,为人正直无私,也少有参与朝堂之争,为楚国力抗北方列国起了关键作用。

    而他自有的这八万兵甲,装备精良,粮草充足,兼之龙城坚固,若晋国想强攻,微臣认为,也非易事。”

    勾践一听,眉头紧锁,却又装得有些坦然一样,微微一笑。

    “好好好,相国所说并无不对,鬼谷王禅是让人难与意料,不过本王却并不这么想,还是让本王来告诉你们。

    楚王这五万新兵,训练不足,自征集到现在调入龙城,不过短短数月,算起来并没有什么战斗力,只是一群污合之众,权且凑个数而已,所以鬼谷王禅也知道这五万兵甲其实并无大用,所以才不好意思显摆,秘密调兵,而不是公然调动,以示楚国之威

    那么现在再来看,巢邑的这一万兵甲又会如何呢?

    白公胜此人原本在我越国多年,一直寄靠着我越国,而我越国之所以凭白养着他,也是因为他是前太子建之子。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他来祸乱楚国。

    而他三年前因莲花公主之事匆忙逃走,足以见其人并非无智之人,更是野心勃勃之人。

    而且对于当年他父亲之事,一直耿耿于怀,虽然他只受封巢邑三城,可据三城传来的信息,白公胜此人也略兵法韬略,体贴下层兵甲,深得楚军信任。

    那么你们觉得此次楚国三面受敌之局,于他又有什么好处。

    那自然是他的一个机会,是他夺取楚王之位的天赐良机。

    所以本王看来,他这一万兵甲其实根本不会真的服从楚王之令,支援龙城。

    若我估计的不错,白公胜此次会借故突袭楚都,明正言顺调动兵甲,擅离巢邑,开启楚国内乱。

    而楚国将来局势如何还真的不好一言以概之。

    当年太子建与晋国勾结,欲图结盟未成,此次晋国有备而来,正是为白公胜制造内乱之机,此两者之间必然是有联系的。

    之所以鬼谷王禅只调白公胜一万兵甲,其实一是防着白公胜叛乱,二也是要把其它兵甲留在巢邑,防着吴国反目。

    从这一点看,鬼谷王禅还是有些谋略的。

    而吴国之所以出兵巢邑,也正是因为鬼谷王禅的自负与居功自傲。

    夫差小儿,当年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吴国公子,可经过鬼谷王禅一年折腾,竟把公子波与公了贤挤出,扶夫差上位。

    他觉得对夫差有大功,有恩于夫并,所以此次入吴,竟然让夫差小儿亲率文武百官十里相迎,成为列国笑谈。

    这在列国之中从未有过,就算是大周天子来访,也从未有此礼遇。

    夫差小儿本就傲慢无礼,又如何受得了这种轻谬之气,纵然当面不发,背后也会十分恼怒。

    所以鬼谷王禅一走,晋国出兵之机,他就马上就征兵向巢邑进发。

    其实吴国夫并此次出兵巢邑,也并非只想重新占得巢邑三城,而是盯防着晋国。

    此时的楚国未必能抵抗晋国与郑卫结盟的二十五万大军,那么当初夫差与楚国交好,就会惹怒晋国。

    而吴国出兵以牵制巢邑之兵,也算是向晋国示好,以求缓解晋国对吴国背叛之怒。

    而且吴国也想混水摸鱼,趁楚国三面受敌,而内有祸乱之际,吞并楚国封地,向西扩展。

    列国之交,从来没有什么朋友可言,吴国与楚国交好也是投其所好,而此时改弦易张,也是适应形势。

    若晋国占强,那么吴国很可能再次投靠晋国,若楚国占强,那么吴国自然还是会再次归还所占城池,反而体现出交好之意。

    而且秦国的走向,也决定的吴国的选择,若秦国十万大军不退,同时攻击楚国上雍,那么吴国不仅其它兵甲还会向楚国大举进攻,楚国就会有灭国之危。

    所以此次看似鬼谷王禅预谋在先,可却还是过于自负,没有想到列国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时北方的事也够他乱的了,他竟然还与宋国有赌约,明摆着也想攻伐宋国。

    这也正好被晋国利用,让楚国与宋国之间凭添猜疑,宋国的走向将来会成为楚晋此次对峙的关键所在。

    而若秦国攻楚,那么宋国说不定就会与晋结盟,这样一来,楚国就会成为被列国瓜分的对像。

    更何况楚国内乱,这才是楚国的危患之处,让楚国一时之间无法应对。

    棋鼓相当,只是鬼谷王禅一厢情愿而已,局势的变化已非他一个少年人可以控制的。

    文相国,王姐是否已派人去接了?”

    勾践本一直在分析着列国形势,可此时却突然冒出一句看似无关之事,十分意外。

    其实于勾践来看,纵然楚国有鬼谷王禅,可却还是太嫩了,所以他并不看好楚国,这才提前安排要把越姬接回越国,以避将来之祸。

    “王上放心,据派去的人传书回来,楚国王后已离开楚都,该用不了十日,就会抵达越都。”

    “好,那就好,如此本王就可以放心施行大计了。

    范将军,现在来看楚国只有八万有效精兵,六万新兵,则晋国则在二年前就有备而来,有二十万精兵,再加郑卫的五万精兵,若是秦国此时攻楚,而吴国亦然攻楚,楚国又因白公胜内乱,晋楚之间就不会是棋鼓相当,而是楚国有倾巢之忧。

    此事不必再议,也不必怀疑。

    现在本王再问你,吴国除了孙武亲率五万大军向巢邑进击之外,其它吴国兵甲又有何动向。”

    勾践分析了所有形势,其实都是不利于楚国的,外有三面强敌窥视而内有祸乱未除,楚国已有覆国之忧了。

    所以他才断定此次楚与晋对峙不同以往,而是一边倒之抛,并非棋鼓相当。

    “王上,以我对鬼谷王禅的了解,此人心智虽然未完全成熟,可其智谋却让人恐惧,此时的形势他当能预料得到,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这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这也是在下之所以还不敢肯定晋楚对峙谁优谁劣之故。

    至于吴国,夫差此时也不在吴都,而在调集吴国大军,似乎有向吴楚边境聚集的动向,与王上分析十分凑巧。”

    范蠡此时虽然承认勾践的分析,可却并不肯定勾践对于晋楚局势的判定。

    毕竟王禅与他打过几次交道,他对王禅的了解要胜过其它人。

    而最后也详实说出吴国大军动向,却只用了凑巧两字,就是觉得这一切似乎都太过巧合,与勾践分析的一模一样。

    吴国就是想向晋国示好,而且更想趁楚国受敌之机,内乱之时浑水摸鱼。

    并且于吴国而言,并没有什么吃亏的,若楚国能挺过此劫,他还可以把所吞楚国之地,归还楚国这样反而可以讨好楚国新王。

    若楚国有危,那么也算是间接帮助晋国,让晋国不再对吴国有屑,两面讨好,两不得失。

    若楚国真的覆国,那么吴国也可侵吞楚国大部分封地,甚至比之秦与晋会得利更多。

    如此一来,那么越国又该如何选择呢?

    其实范蠡早已知道勾践的想法,而且也做足了准备,可范蠡毕竟也算是兵法大家,十分谨慎,而且对于利害得失,都要精密计算,从来也不想吃亏。

    “不错,世间之事就是如此凑巧,而鬼谷王禅就是这所有凑巧之事的搅屎棍。

    他所到之处,似乎从来都是如此,不搅得天翻地覆,他会觉得没有意思,这也是少年得志的毛病,好大喜功。

    吴楚交好,是他的功劳,北方四城与巢邑三城自征兵甲,也是他的杰作。

    而这也正好刺激了北方的晋国与郑卫宋这些弱小诸侯,让这此诸侯感受到楚国的威胁。

    楚都端午盛会也是他出的主意,想在列国之间为楚国博得贤名,也是想为楚王出风头。

    可到头来,楚国未挣得半分盛名,威名到让这小鬼给赚得盆满杯满。

    出使秦国,送十车重礼,却换回了十五车回礼,世人看来,秦与楚国兵释前嫌,到真的兄弟交好。

    可实质上,秦国却并不撤兵,这才是真实的秦楚关系。

    对于这种虚名,也只有鬼谷王禅才能做得出来,也只有他是最喜欢的,沽名钓誉。

    出使宋国,与宋公整日把酒言欢,像是故交一样,过了一个得意的春节。

    可他却并不依规依礼履约出使郑卫,这明摆着就是不把郑国与卫国放在眼中,以大欺小,持强凌弱背信之举,实为世人所不耻。

    这才让郑国与卫国对楚国丧失信心,而仅是因一个郑国使臣被刺,此时已是铁了心要跟着晋国。

    而他出使吴国更是嚣张,竟然让同样傲慢的夫差小儿率吴国百官十时相迎。

    此事不论他对吴国有多大功劳,我看吴国那三位重臣都会觉得脸上无光。

    十里相迎一个楚国左相,这在列国之中简直就是笑话。

    这个小鬼是聪慧无比,本王对他也是十分惜才,只是可惜了,人太过聪明就会把别人看得不如自己。

    而他对列国形势实在过于自负,觉得可以凭己之意,任意控制,殊不知,列国局势比他想像的要复杂得多,利益纠葛有的时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现在的局势,正是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作而自受。

    只是可怜楚王,一直不能掌控朝堂,得鬼谷王禅,像得了一个宝一样,竟然会信任这样一个小鬼,弄不好连自己都要命丧于这场危局。

    也罢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倒也不值得同情。

    列国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想大周文王之时大封七十一诸侯,现如今能存活的又有几个呢?

    (越国本来并不算在大周天子之下的诸侯名列,到后期越国灭了吴国才得到天子的认可,封了爵位,现在的越国其实与大周其它诸侯并不一样,算起来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以如此形势,难道我越国会坐视不理吗?

    若吴国侵占楚国大片封地,而秦与晋分割其它楚地,这样我越国就会被列国挤压在东南一隅,不出三年,就会被吴、晋、秦侵吞,这看起来有些危言耸听,可这是摆在我越国面前的决择。

    两位受卿,刚才本王已说得清楚,想来两位爱卿也听得明白,现在也该为我越国谋算了。”

    此时勾践把列国形势分通透,就是把越国的机会与危险说清楚,像下棋一样,把各方都摆出来,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变故分析清楚,这样再来依此形势,作出越国对此的应对之策。

    范蠡与文种相视一看,知道事已不可改变,纵有其它想法,也无法劝解勾践了,只能依着勾践所设想,来为越国谋略了。

    【作者题外话】:越王勾践一开始也是志大才疏之人,在历史上之所以一直宣扬他卧薪尝胆,壮志不失,最后反而大败吴国,而灭了吴国,其实也只是宣扬中华民族忍辱负重的精神,但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并非完全是勾践之功。

    后期越能灭吴,一是孙武隐退,二是夫差欲图北上称霸,与齐国搞了一个黄池大会,而越国才趁夫差不在吴国的良机攻击吴国。

    而且此书里会把此次大战,为何夫并不杀勾践写明,这些都是有因缘的,并非如史书上记载的是因为贿赂了吴国太宰伯否,而是因为莲花公主的缘故,而且伍子胥的死,也与此事有关,也正好应对了王禅入吴国时为其观相的结论,寿不过六五。

    至于勾践,像许多历史人物一样,只是留存了一部分优秀的传承,而后期越国之所以被楚齐魏瓜分,当然也是有勾践的原因在其中,其实他与吴国夫差是十分相似的,都是傲慢而好大喜功之人。

    相关推荐:联盟之冠军主教蛊道千亿萌宝:总裁爹地快投降柯南之魔童降世鬼神遗物超凡血统整合体快穿之炮灰女配又在兴风作浪了炮灰女配和奸臣HE了穿成修仙文炮灰女配后华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