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古代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160、【番外·古代篇】
  • 160、【番外·古代篇】

    作品:《[明朝]科学发展观

    虽然中国工匠的技艺在千年前就已经非同凡响, 但大部分都用在造各种小巧又精致的东西上。

    比如牙雕套球,九层都足够精致又细节满分, 一体化套在一起,哪怕是现代工艺也很难还原。

    但民间普遍使用的, 还是铜锁。

    但铜锁这种东西,要么靠钥匙拨动,要么直接拔插销,实在不行还能强拆。

    “殿下也知道, 这军械收集和整理统计, 一共需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毕竟京城各处军营都协调往来麻烦。”沈如婉只顿了一下, 语气略有些不确定。

    “如果,这些东西能够被陛下亲自上锁, 而且在殿下不知道如何解开的情况, 把它们运到云南边陲以后才能打开……会稳妥许多。”

    “这怎么可能做的到?”朱载圳愕然道:“难道您有办法吗。”

    “给我些时间。”沈如婉揉了揉额头道:“这个我来想办法。”

    这次会面,其实是他们在群臣面前宣誓效忠之后, 第一次的私下会面。

    她之前因为腹中绞疼连着翻来覆去了四天,又因为陛下突然强制休假的缘故, 昏天黑地的睡了几天,并来不及与他商议对策。

    前期的种种,也是杨慎与朱载圳联合敲定的。

    但是,这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殿下知道,如今其他两位都在做什么吗。”

    朱载圳听到这个问题,只无奈笑道:“沈大人, 哪怕知道了,总不能去横加干涉吧。\"

    “不。”沈如婉只皱眉道:“可以估测胜算的。”

    “什么?”朱载圳愣了下,摇了摇头道:“父皇说了,这次考核的计分权重,只有锦衣卫的人知道。”

    眼下找不到陆炳,虞鹤又去了国外,根本没可能凑过去打听点消息。

    ——就算陆大人在,也未必能听到点啥。

    “殿下。”沈如婉缓缓的站了起来,跟他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大礼。

    “你我之前,从前既无深交,也无偶遇。”

    “但既然知怀应了殿下的辅臣之请,便只会全力以赴。”

    朱载圳愣在那里,有些说不出话来。

    确实,他跟沈首辅,其实也并不算熟。

    她刻意的和所有人都保持距离,哪怕是在竞争首辅之位的时候,也是自己率领经部突破重围,并且以经部远超旁人的业绩,让和光在那一年远超浩气。

    也是她的铁腕考核和过人的领导力,赢得了近半数人的支持和认同。

    朱载圳选择她的时候,心里并没有底。

    他并不知道她会不会接受,也不知道她会对这件事上心多少。

    毕竟沈首辅操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不是她,父皇根本没有空休息一两天。

    “请坐。”他端正了姿势,给她续了一盏茶。

    “思柔和常安近日都深居简出,但还是隐约有风声传出来。”

    “能够得知的是,常安前些日子带着二哥去了趟乾清宫,而思柔则多呆在公主府里,偶尔去一趟街市。”

    他思索了一下,又补充道:“还有就是,常安没有耽误发改委的工作,但去大学的频率变高了。”

    沈如婉沉默了许久,半晌才开口道:“大概是稳了。”

    “什么稳了?”朱载圳虽然能猜到她在说什么,却不敢确认她的意思:“您难道是说……”

    “对。”她看向他的眼睛,并不介意自己接下来说出的话。

    “陛下,微臣以为,您胜算约有七成。”

    怎么可能。

    朱载圳失笑道:“可以和我讲讲怎么一回事吗?”

    “户部诸事已经营成熟,且户籍税收之事都已经在五年前有过重大变动。”

    沈如婉抿了一口茶,脑子里一片清明。

    “后辈如果贸然动还在推广或者说落实中的改动,只会引发负面的连锁反应。”

    “所以,身处户部,不动户籍,不改赋税。”

    “那便只有关心民生了。”她放下茶杯,轻声道:“所谓民生,也不过衣食住行,不出于此。”

    朱载圳认真的听她讲完,又问道:“那常安那边呢。”

    “自然是科研了。”沈如婉想了想道:“可以告诉你的是,两个月前,惠王还曾向我请教过火车锅炉的改良和调整,恐怕也绕不开这几桩事情。”

    “原来如此……”朱载圳只沉默了一刻,挠了挠头道:“大人见谅,我可能还没有睡醒。”

    这三样东西,好像都和国家息息相关,自己的也好妹妹们的也好,本身争不出胜负来啊。

    沈如婉只低头一笑,反问道:“殿下以为,陛下给出五年之期,是想看到什么?”

    看到你们作为领导人的能力?

    看到你们对江山社稷和百姓民生的投入和效果?

    还是看到你们表现出皇帝的特质,有哪些出色的政绩?

    朱载圳怔了一下,喃喃道:“我,我要好好想想。”

    这个问题,怎么可能有答案啊。

    谁能猜透自己父皇成天在想什么啊。

    “不用想了。”沈如婉轻声道:“他已经告诉过你们了。”

    “什么时候?”

    朱载圳自以为成熟睿智,可是在这个女人面前,自己几乎是一瞬间就回到了当初跟着她牙牙学语的状态。

    谋略见识与启蒙读物,在她那似乎也没有区别。

    “很久很久以前。”沈如婉缓缓道:“观察。”

    观察

    在这一刻,朱载圳只感觉自己被她扔去了茫茫不见边际的雪原里。

    四处都上下不得求索。

    等等,这两个字,他以前好像听过。

    是什么时候?

    “你确实需要好好想一想,这是什么时候,他亲口告诉你们的。”

    朱载圳听见她端起茶盏,瓷器之间发出了蓦地的一声脆响。

    时隔十几年,他居然想起来了。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个时候,父亲说他要南巡,所以要选拔两个孩子,带他们一起南下。

    那次南巡好像出了些乱子,不过之后也有陆续的带皇嗣们再去过。

    第一次南巡之前,父皇说要选拔两个人,当时常安直接站了出来,问他学会什么才能赢。

    学会什么,才能赢?

    “观察。”沈如婉加重语气道:“也就是,认知所处的环境与情况。”

    下棋如此,为官如此,万事亦如此。

    她能够在风云诡谲的朝堂中走出来,成为新一任的首辅,也全靠于此。

    第一要识人,第二要识境。

    识人,是知道谁可以重用,谁需要择用,谁需要提防甚至打压。

    而识别的标准,完全不看忠奸顺逆,而是局势。

    识境,是知道整个国家的境况,知道这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又应该如何提前准备好种种应对的法子。

    识人如同挑选棋子下一格落在哪里,识境如同要考量整个棋局现在是怎样的事态。

    妹妹当初直言不讳问的那个问题,其实一度在宫内被传为笑谈。

    常安性格并不乖顺,也偶尔做出些打破常规的东西,宫里妃嫔都乐意宠着她,也把她的快言快语都当笑话讲。

    可常安那天的问题,是认真的。

    父皇的回答,也是认真的。

    “好了,再来看你们三人所做的事情。”她轻敲茶盏,示意他收回思绪。

    年过而立的沈如婉褪去了从前的温润亲和,更加的成熟而沉稳,身上也被踱了高层特有的冷峻感。

    她的声线也渐渐变得低沉,仿佛把所有的情绪都压了下来。

    如今三个皇嗣与辅臣,哪一个不是在刀尖上行走。

    “一个在户部,去做类似慈幼院之类惠及百姓的事情,总归是离不开安居乐业四个字的。”

    “一个在教部,参与大学的研究,大概率想要推动某一样或者某几样东西的完成和推广。”

    “以及我们,打算调整旧有军械的回收和二度转手,用来换取资源和利润。”

    沈如婉眸色一深,再度反问道:“我问你,你现在,看清楚了整个国家的环境了吗。”

    这个国家,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根本不应该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惠民工程上。

    人们都是在树木抽条的时候修剪多余的枝条,不让那些枝丫分散营养,减缓树苗的发展速度。

    四个经济特区相继建立,五个国际港口也在陆续投建。

    这个时代,但凡有手有脚,都可以靠自食其力活下来,甚至活的比许多人都要好。

    每个人都会被资讯又或者许多庞杂的东西干扰认知,以至于不知道正确的选择,也不知道什么工作在等待他们。

    可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

    有优秀杰出的人,就必然有蒙昧无知的人。

    两者的存在都是无法磨灭的。

    “你的意思难道是说——”

    朱载圳眸子一缩,皱眉道:“胜算中剩下的那三成,问题就在于常安?”

    “不错。”

    沈如婉浅浅点头,只露出复杂的神情。

    “之所以是三成,是因为她选错了人。”

    相关推荐:当黑子成为审神者审神者之刃我真不是法爷因为怕死,所以成为了最强因为剧本是这么写的[综]付丧神育儿宝典画画本是逆天而行陪达芬奇超神的日子重生某舌尖的霍格沃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