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穿越 > 德昭大宋 > 321、无常
  • 321、无常

    作品:《德昭大宋

    冠军大将军。

    这是赵匡胤给赵德昭的官职。燕王终归只是个皇族封号,不能算作为朝堂职务体系。

    而赵德昭要去大河以北应对辽国的大规模劫掠行动,没有个正式的名头是肯定不行的。

    有意思的是,赵匡胤除了给赵德昭一个冠军大将军的名号,让赵德昭可以号令北面各州的军队之外。

    还给赵德昭加了个文职:

    洛阳府尹。

    当然,这职务只是个挂名而已,毕竟赵德昭不可能一个人分成两半。

    但是从这里面透露出来的意思,让许多人都开始暗自思量起来。

    于是乎,在赵德昭离开洛阳之后,他的关系网络并没有就此停止扩张。

    反而是在柴文意的操持下,以一种比之前更快的速度扩张起来。

    再次北渡之前,赵德昭先回了一趟开封府。

    他要去和陶谷告别。

    因为身体的缘故,陶谷并不在这一次西行的人员里头,而是留在了开封府休养。

    虽说这一次陶谷挺了过来,可他的身体已经肉眼可见的衰老了起来。

    对于这个颇有投机主义成分的老师,赵德昭并没有什么看低他的意思。

    于赵德昭而言,陶谷这个人给他的感觉是非常不错的。

    好的坏的,大家都敞开了说,不会说为了什么面子包袱就遮遮掩掩。

    这一次北上,赵德昭估摸着怕是要去很长一段时间了。

    他有些害怕陶谷也如同怀远那样,自己出去一趟,回来人就不在了。

    连个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在陶谷府上,赵德昭难得的看到了是陶鄑在照顾陶谷。

    父子二人坐在花园里,喝着茶看着书,享受着冬日里的暖阳。

    见到赵德昭进来,陶鄑连忙站起了身,招呼了起来。

    上次赵德昭把他从慧娴居拎回来之后,自觉丢人的陶鄑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去过那些地方。

    在家里呆久了之后,陶鄑也看到了父亲是如何一天天的衰老下去的,心有感触之下,陶鄑竟然也慢慢的收了心,开始好好的过日子了。

    浪子回头金不换,赵德昭对陶鄑的表现也是很高兴的,所以赵德昭也是笑着和二人见了礼。

    眼看着赵德昭应该是有话和陶谷说,陶鄑便很有眼力见的退下了。

    “又要走了?”

    为了能够稳住北面各州的民心,赵德昭北上的事情已经通传开来,陶谷知道并不为奇。

    “是的,所以学生特意来向老师告别。”

    赵德昭端正的向陶谷行了一礼。

    陶谷看着赵德昭的神态,笑了起来。

    “到今天,你才算是把我当成你的老师了。”

    “呃。”

    “没事,我很高兴。德昭你日后是要成大事的,能被你尊为师长,是我的荣幸。”

    “老师过誉了。”

    陶谷微微摇头道:

    “德昭,过分谦虚便是自大。临别之际,老师便送你四个字吧,扶我去书房。”

    赵德昭搀扶着陶谷,走进了书房里。

    铺纸研墨,润笔挥毫。

    陶谷虽然连走路都有些打颤,但是握笔却奇稳。

    很快,四个大字便落于纸上。

    “当仁不让”

    赵德昭念着这四个字,心有所悟。

    “好了,面也见了,我就不留你吃饭了,尽快北上,那边的事情等不得。”

    “是,学生知道了。”

    赵德昭点了点头。

    只等墨迹风干,收了这一副字,他便要告辞了。

    就在等待的间隙,赵德昭随意的打量了一番这个书房。

    来陶府这么多次,这还是赵德昭第一次进到这里面来。

    说起来还真是有些丢人。

    书房的布置很简单,都是些书架卷宗,文房四宝之类的。

    只不过,在书桉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和布置不太搭的画卷。

    那是一幅仕女图。

    图上的女子媚眼如丝,体态曼妙。

    赵德昭有些惊讶,没想到陶谷还有这爱好?

    可是在仔细打量了一番那张仕女图之后,赵德昭觉得,上面那个女子,自己好像见过。

    “这是,秦弱兰?”

    陶谷在听到赵德昭提及这个名字的时候,身体不由得一抖。

    陶谷没有问赵德昭是如何得知画上的女子是谁的,他只是低下头,叹息道:

    “当年荒唐,一直留着当做警训。”

    关于这个话题,二人都没有继续谈下去。

    收拾好陶谷的那一幅字以后,赵德昭便告别了陶谷,一路出了开封府。

    接下来,可就要打很久的仗了。

    书房里,陶谷望着那幅仕女图,眼神迷蒙的念起了词:

    “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

    恍然间,他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当年,出使南唐的时候。

    ……

    南唐,韩熙载府上。

    被赵德昭提及的秦弱兰也在唱词。

    唱的却不是当初陶谷为她写的《春光好》。

    而是未羊最近“创作”出来的一首词,名为《除夜雪》(原作陆游)。

    江宁府前些天下了场小雪,未羊的诗便是“有感而发”。

    此时此刻,众人便是一边烤着暖炉,一边听着秦弱兰唱词。

    相较于韩熙载以往举办的宴聚,这一次的听众里,有这一个很稀罕的人物:

    大将军林仁肇。

    要知道韩熙载和林仁肇虽然不能说是不对付,但也是那种互相看不太顺眼的。

    能在韩熙载的宴会上看到林仁肇,属实是一件稀奇事。

    更稀奇的是,韩熙载和林仁肇此时还非常亲密的坐在一起,似乎是在商量什么事情的样子。

    诗词很短,秦弱兰很快就唱罢了,受过了众人的喝彩之后,她便退到了一旁。

    从一名侍从手中接过了一个细小的竹筒。

    看了一眼竹筒上面未动的封漆之后,秦弱兰打开了竹筒,取出了里面的小字条。

    简单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之后,秦弱兰便拿着字条走到了韩熙载和林仁肇身边。

    “北面有消息来。”

    韩熙载接过字条看了看,递给了林仁肇。

    “果然,辽国的这一招让宋国无从应对,赵匡胤已经准备迁都洛阳了。”

    林仁肇看完之后,点头道:

    “辽人多马匹,又精通骑射,像这般无赖招数,确实不好对付,更别提宋国没有关隘天险,若不迁都,只怕他赵匡胤就要失了体面了。”

    “是啊,燕云十六州啊,石敬塘真是我中原的罪人!”

    韩熙载的话语里,是压抑不住的愤怒。

    “那,与辽国联手之事?”

    林仁肇有些担心的看着韩熙载。

    韩熙载摇头道:

    “放心,事情我分得清,如今宋国势大,合纵连横是必须的,只不过,千万不要信任辽人就是了。”

    林仁肇点头道:

    “这个我当然知道。”

    顿了顿,林仁肇又迟疑道:

    “可是国主那边的话?”

    提起李煜,韩熙载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之所以林仁肇今天会出现在韩熙载的宴会上,还得从今年年初的时候说起。

    年初,赵匡胤兴师北伐,大军一动,情报自然也就瞒不住了。

    开封府里的南唐探子们赶忙就把这件事传了回去。

    当得知宋国竟然发动了北伐的时候,南唐朝堂上下都是震惊的。

    他们不敢相信宋国竟然在蜀地还没完全平复的情况下,又要和北汉,乃至于辽国起冲突。

    赵匡胤的头这么铁的吗?

    震惊之后,以林仁肇为首的主战派立刻意识到:

    这是一个好机会!

    宋国这次北伐,肯定是要抽调大量军力的,这样一来,两淮之地必然空虚。

    南唐正好可以在这个时候收复失地。

    不得不说,这一次就连李煜都有些动心了。

    毕竟这种掰着指头都能算清的东西,李煜哪能不明白?

    宋国才刚平定蜀地,还没休养生息就继续和北汉开战。

    要知道北汉后面站着的可是辽国,相信到时候辽国肯定会派出大军支援。

    到时候,宋国陷于战争泥潭之中,哪里还有精力来对付他们?

    于是乎,南唐的君臣们便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划起了北上收复两淮的事宜。

    大军开拔,需要准备的东西是非常多的。

    所以,直到五月底快六月的时候,南唐的军队才算是调集完毕,准备出发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北汉被灭的消息传了过来。

    这一下,李煜就犹豫了。

    北汉你咋回事啊?怎么这么快就没了啊?没你在北面牵制着,我们哪敢过河啊?

    林仁肇虽然急的火都要冒出来了,可是没有李煜的命令,他也不能擅自带兵和宋国开战。

    于是,数万南唐大军只能驻扎在江宁府周围,等待着李煜的命令。

    没两天,探子又传回来消息,说宋国已经和辽国的援军打起来了,而且还吃了败仗。

    这一下,李煜又觉得行了。

    他直接任命林仁肇为北征大元帅,统帅三军,只等良辰吉日,便誓师出征。

    结果,良辰吉日还没等到,就等来了辽国西京被大宋攻克的消息。

    这一盆凉水,直接就把李煜心里的那点小火苗给彻底浇灭了。

    不光是李煜,就连林仁肇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难以置信的。

    那可是辽国的西京!就这么被宋国给打下来了?

    震惊之后,便是失落。

    林仁肇知道,以自家国主的性子,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只怕永远都不会再提什么收复两淮的事情了。

    但就在林仁肇垂头丧气的时候,一个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人找上了门来。

    韩熙载见到林仁肇的第一句话便是:

    “林将军,你还想收复两淮之地吗?”

    林仁肇点了点头。

    “那好,现在机会来了。”

    韩熙载的话语里,是林仁肇从未在他身上见到过的自信。

    相关推荐:赛亚人啊献出你的身体末世天灾来临没钱御兽的我只能当医生了既见公主星宇世界传奇公会大明:先斩后奏,截胡徐妙云[综]如何当好一名阴阳师?[综]阴阳师茨木童子我能无限奇遇遮天之时之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