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野狐禅 > 第三三五章 杀龙(二)
  • 第三三五章 杀龙(二)

    作品:《野狐禅

    鼎京禁宫之内,太和殿。

    檐角堆满了积雪,几个小太监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手中举着木棒,正费力地砸向檐角下那些尖锐的冰棱。

    每到阳光普照,冰雪初融的时候,那些悬在屋檐下的冰锥便会纷纷坠落,成为伤人的利器。

    小太监们每隔一段时间,便要进行一次清理冰锥的活计。

    衮衮诸公自正德门进入宫墙之内,沿着一级级台阶,向着太和殿内鱼贯而入。

    朝臣们身上或青或紫或黑的朝服,汇聚成了一道道驳杂的小流,与这皇宫之内万千广厦一般,寂静肃穆。

    文武百官分列右左,从太和殿里,一直排到了殿外台阶之下。

    大太监高全善的声音,由殿内传出殿外:“跪——”

    群臣尽皆跪伏在地。

    “万岁!”

    这是开年以来,朝臣们第一次上朝,因之声音都比昨年洪亮了不少。

    “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昭帝坐在龙椅之上,点了点头,沉声道:“众爱卿平身!”

    高全善侍立于一旁,跟着将昭帝的话语传出大殿。

    在整齐而庄严的‘谢万岁’声音中,群臣站起了身。

    高全善的双手笼在袖袍之中,神色肃穆,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一整日的朝政工作,便由此开始。

    不过今次,与往日却有许多不同。

    随着高全善话音落地,群臣低着头颅,眼观鼻鼻观心,暂时无人跨出百官阵列,走到中间,呈上奏折。

    昭帝眼睛微眯,对于大殿之中氛围为何会是这样。

    他心中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不过这样也好,昭帝并不打算戳破什么。

    便在群臣沉默着,高全善第二次高声说出‘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八个字的时候,大殿之中,终于响起了一个低沉的声音:“地象司司正,臣陆无崖谨奏!”

    昭帝眉头微微一皱,看着一袭紫色官袍的陆无崖从文官队列之中走出,眉头皱得更加紧了,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了敲,道:“准奏。”

    “臣请直谏!”

    陆无崖再度向昭帝叩首,手中只有朝板,并没有奏折。

    待他说出‘臣请直谏’四字之后,众臣眼中顿时露出震惊之色!

    直谏为直言规谏之意,与君王庙堂对问,不同于递送奏折,中间还有缓冲之时间。若君王点头答应了臣子直谏,便必须要就臣子提出的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陆无崖要直谏什么,群臣心中有数。

    可是陆无崖将会提出的那个问题,皇帝如今根本不愿意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因之,陆无崖直谏风险极大,因之获罪,比其直谏成功的概率更大!

    果然,昭帝闻言,眉宇间隐有怒意升腾。

    他的手指用力叩击了桌案一下,似乎在下定决心,闷声道:“准!”

    直谏帝王,自古至今,皆为天下美谈。

    若帝王拒绝臣子之直谏,往往为人诟病。

    昭帝必须答应。

    “臣奏请陛下,彻查大昭山阳郡守、江左刺史、关东郡守、河西郡守、阳城知州、节制定边军节度使吴康,衮州知州,青城知州、灵雨知州、威远道都督、挡马城知州此十一位朝廷大员贪墨之事!”

    群臣纷纷侧目,盯住陆无崖。

    “臣奏请陛下,彻查此十一位朝廷大员与燕州灾祸之牵连!”

    群臣变色!

    “臣奏请陛下,彻查晋王在燕州之行事!”

    “臣奏请陛下,彻查晋王与山阳郡守等十一位贪臣之间牵连!”

    “住口!无耻老贼,安敢妄言皇嗣?!”陆无崖冷肃的声音高高落下,文官班列之中,便走出了一个五品绯袍言官,跪倒在大殿中间,向昭帝叩首之后,指着陆无崖怒声呵斥!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为昭律!”陆无崖声音猛地拔高,一锤定音!

    那个五品言官脸色涨得通红,再度向昭帝叩首,高声道:“臣亦有事启奏!”

    “准奏!”昭帝一条胳膊压在了龙椅扶手之上,点了点头。

    “臣要参地象司正陆无崖妄言皇嗣,诽谤皇家,辱及天家颜面!”

    “臣启奏陛下……”

    “臣启奏陛下……”

    “臣启奏陛下……”

    “臣启奏陛下……”

    随着那个言官跪倒在大殿中央,一时之间,文武班列之中,诸多官员走出班列,向着昭帝拜倒,纷纷向昭帝上奏。

    大殿之中,俨然成了吵闹的菜市场。

    诸多官员互相之间争吵得面红耳赤,甚至有人捋起宽大的袖袍,准备朝对方脸上来一拳!

    庙堂之上,这样的情景出现的次数并不少了。

    昭帝每每见此情景,心中说不烦躁,那是假的,但他眼下局势,他却偏偏无法掌握得住。

    毕竟跪下的朝官里,每一个都是‘赤胆忠心’,若嫌弃他们太吵闹,因之将他们全都拉出去午门斩首,恐怕后世史家对昭帝少不了一个残虐无道的评价。

    昭帝揉了揉额头。

    眼下的吵闹虽让他心中烦扰,但未尝不是他所希望的局面。

    昭帝临朝这么多年,第一次希望见到群臣吵闹起来的情景。

    因为争吵往往争吵不出结果。

    没结果,便不用昭帝为燕州事,为天下士人事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过,这一次明显不一样。

    在群臣争吵不休之时,太子赵元直走到了御阶之前,掀起下裳前摆,跪伏在地:“儿臣赵元直,启奏父皇!”

    赵元直的声音并不大。

    但群臣吵嚷的声音也未将他的言语声淹没下去。

    他们吵闹的时候,眼角余光始终都是在注意着御阶之上的昭帝的,如今自然也看到了太子殿下跪倒在御阶之下。

    吵杂的声音渐渐降低,最终归于寂静。

    昭帝身体前倾,盯着下方叩首的长子,眉毛一扬,点了点头:“准奏。”

    “儿臣此番前去燕州郡,一路所见,官道之上,饿殍遍地,城池之中,每日皆有数十百具尸体推出城外,就地焚烧。”

    “此凄惨之境直比我大昭立国之时更加凄惨,令人触目惊心!”

    “此情此景,无不令儿臣心中震撼。”

    “莫非大昭版图之上,没有燕州郡?以至于燕州生民沦落至如此境地,竟无一官员过问?甚至有诸多朝官,将手伸进了燕州郡,互相结党,把燕州当做是自己的后宅花园,随意采撷,其中百姓更是被他们当做自家的奴隶一般促使!”

    “这等天理难容之事,有些人却做得心安理得,毫无愧疚之心!”

    “前有北周遭起义农民军讨伐,北周因之覆灭。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今我大昭偌大帝国,满朝文武,衮衮诸公,每一个皆是通明练达、惊才绝艳,却连一个小小燕州郡的民生都无法顾及!”

    “如今燕州之事悬而未决,诸公却已经开始就自己能从此中得到些什么,吵闹得不可开交,本该受审的燕州郡之罪魁祸首,为虎作伥之辈却放任自流,视若无睹!”

    “诸公扪心自问,心头可曾因此有过半点羞惭之心?”

    “儿臣亦想请教父皇,法理无法伸张,罪人逍遥法外。这等处置,可顺乎天道?可算是顺应民心?”

    相关推荐:众仆之仆睁开眼,回到妻离子散前一天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穿越重生之奶爸难当一睁眼,医妃回到沦为笼中宠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