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穿越 > 汉魂之逆势而起 > 第二十六章 黄粱一梦数十年(二)
  • 第二十六章 黄粱一梦数十年(二)

    作品:《汉魂之逆势而起

    九月三十日,太后那拉氏与恭亲王奕欣等在北京发动政变,从肃顺等“赞襄政务八大臣”手中夺取了朝政大权。en8.载淳即位后,其生母慈禧太后那拉氏对辅政八大臣不甘雌服,遂联合慈安太后钮祜禄氏与肃顺等八大臣争权,并暗中与在京的恭亲王奕欣等进联系。八月初,奕欣在与外国侵略者取得默契后,以奔丧为名,赶至承德避暑山庄,与那拉氏等密商后返京进行政变布置。九月二十三日,咸丰帝灵柩自承德起运回京。那拉氏故意让肃顺负责护送,自己同钮祜禄氏及小皇帝由其他七大臣等扈从先行回京。二十九日,那拉氏等到京,于当日召见奕欣,次日发动政变,将载垣、端华等革职拿问,同时派人逮捕了尚在密云途中的肃顺。十月初一日,封奕欣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初五日改祺祥年号为同治。初六日命将载垣、端华赐自尽,肃顺斩首示众,景寿等五人或革职或遣戍。十一月初一日,那拉氏与钮祜禄氏在养心殿正式垂帘听政。由于钮祜禄氏性情“和易少思虑”,不愿多问朝政,朝廷大权遂落入那拉氏一人之手,从此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去世,她掌握清朝最高权力达四十余年。

    太后那拉氏与恭亲王奕欣等联合发动政变,逮捕了护送咸丰帝灵柩于密云途中的“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于十月初六日绑缚菜市口斩首示众,终年四十五岁。肃顺字雨亭,一字豫庭,清朝宗室,郑亲王端华之弟。咸丰初以敢于任事渐受重用,官至御前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主张重用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汉族官僚镇压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对前大学士耆英参与议和深恶痛绝,具疏请予正法。后与俄国公使伊格纳切夫谈判,严词拒绝沙俄对我国乌苏里江以东的侵略要求。在咸丰帝的支持下,肃顺大力整顿吏治。惩办贪污。戊午科场案。力主将主考官、大学士柏葰斩首,以振纲纪;又疏劾户部宝钞处与官票所官吏和不法商人因缘为奸。交通舞弊,籍没官吏、商人数十家。由于肃顺办事不讲情面,且恃宠而骄,目无余子。所以引起朝内外一些人的嫉恨。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肃顺随咸丰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并于咸丰帝临死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对那拉氏的争权夺势,肃顺与其它顾命大臣一起进行了坚决反击,以致双方矛盾日趋尖锐,终于酿成“辛酉政变”。肃顺被杀。

    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安庆内军械所,也称内军械所,制造火药、子弹、炸炮等,用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是为中国最早的官办制造近代武器装备的军事工厂。厂内“全用汉人。未雇洋匠”,规模较小,以手工制造为主。同治元年(1862),著名科学家徐寿、徐建寅父子与华蘅芳、华世芳兄弟等人一起,在安庆内军械所试造蒸汽舰船,经过数年努力,首先制成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并在此基础上于同治四年造成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蒸汽轮船,命名为“黄鹄”号。同治三年清军攻陷南京后,内军械所由安庆迁至南京,次年改建为金陵机器制造局。

    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开始。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殖民势力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进一步加深,为综理一切和外国交涉事务及与有关的各项“洋务”,清政府特于咸丰十年底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随之设立南洋、北洋通商大臣。从此,办理“洋务”渐成为清政府政治、经济活动中一项重要事务,而积极倡导、兴办各各“洋务”的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即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企图通过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些制度办法,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秩序。所以,洋务派优先考虑的目标是“强兵”。为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洋务派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在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聘用外**官,购买洋枪洋炮和一些船舰训练、装备清军,同时创办军事工厂,自己制造枪炮子弹和轮船。自安庆内军械所设立后,洋务派在山东、湖南、湖北、江苏、福建、上海、直隶、四川、甘肃等地先后创办了大批军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等等,皆属于官办工业企业。为了培养洋务人材,清政府还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设立同文馆、西学馆,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随着军事工业的不断增加,所需经费、原料、燃料、运输等日益紧张,于是,洋务派又在“求富”的口号下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兴办了一批民用工矿企业和运输业。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海轮船招商局、基隆煤矿、开平矿物局、天津电报局、兰州制呢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铁政局、湖北织布局、天津至山海关铁路等等。此类企业中,有官办、也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属于规模较大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但带有浓厚的买办性和封建性。另外,洋务派还购买和投靠了大批军舰,创建新式海军。中法战争前,清朝海军包括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三部分。光绪十一年(1885),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管理一切与海防有关的事务。洋务派举办“新政”,标榜“求强”、“求富”,却坚持与人民为敌,过分依赖洋人,终于在中法、中日战争中遭到彻底失败,但其所办军事、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倡导的作用。

    伪咸丰十一年至伪同治元年(1861-1862),英、法、美、俄等国驻华公使根据《北京条约》规定,相继入驻北京,在东交民巷一带设立第一批公使馆。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间互换使团本为正常之事。但因当时的清朝是半殖民地国家,外国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公使驻京的权力,却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其目的和作用,用美国公使伯驾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更好的“驾驭”中国政府。来到它的身边,使它“变得驯顺多了”。因此。外国公使在北京自居征服者地位,以不平等条约为护身符,对清政府进行外交讹诈,扩大其在华侵略特权。干涉中国内政。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更公开划定使馆界,驻兵防守,禁止中国人在使馆界内居住、通过,中国政府不能在界内行使主权,并于使馆界四周修筑高墙,设置炮位、枪眼。俨然成了北京城内侵略者的兵营和“国中之国”。

    此时,满清统治着也有了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了, 伪同治元年(1862)正月初十日,慈禧太后那拉氏以同治帝名义发布上谕。正式宣布了清廷“借师助剿”的决策。早在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进攻楚南时,就有人提出请洋人派“火轮船入江助剿”的建议,因两江总督沿江阅兵而中止。次年太平军兵临南京,上海道吴健彰奉巡抚杨文定之命,向上海美、英、法领事乞援,要求外国兵船开入长江,帮助清军驻守南京。其时外国侵略者因尚未摸清太平军虚实,不愿冒然表态,是以未曾答应。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美国在英、法支持下,曾以“助顺剿逆”为条件,向清廷提出修约要求,战争结束后,各国侵略者再次向清廷明确表示愿意助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咸丰十年九月,《北京条约》刚一签字,法使葛罗即向恭亲王奕訢表示,法国所有船只兵丁愿悉听调遣,帮助清廷“攻剿发逆”。俄使伊格纳切夫也提出愿为清军“教铸枪炮”,并派兵镇压太平军。『雅*文*言*情*首*发』咸丰十一年(1861),英、美两国也先后提出愿助清廷“压平内乱”。对此,清廷中许多实力派大臣极表赞赏。奕訢、曾国藩、薛焕等相继向朝廷建议“借师助剿”。是年十一月,太平军攻克宁波、杭州,十二月再次进攻上海,终于使清廷下了最后的,作出“借师助剿”的决策。从此,中外反动派公开勾结在一起,对太平天国革命进行残酷镇压。

    伪同治元年(1862)正月,李鸿章练成淮军。先是,咸丰三年(1853)正月太平军攻入安徽时,安徽团练大臣吕贤基奏调编修李鸿章襄办军务,在安徽办理团练。是年十月,吕贤基被太平军击毙,李鸿章也多次败北,遂于咸丰八年冬投入曾国藩幕府。咸丰十一年冬,李鸿章在曾国藩保荐下赴淮南募集当地刘铭传、潘鼎新、张树声、周盛波、吴长庆军部地主团练武装编练淮勇。次年正月练成,由李鸿章率领开到安庆,与原湘军程学启、郭松林部合并,号称淮军,约七千人,其编制、营规皆与湘军同。三月,李鸿章率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开赴上海,置大营于近郊新桥,勾结英法干涉军、华尔洋枪队在奉贤、松江、青浦一带抗拒太平军,并采取“剿抚兼施”策略向太平天国苏南地区反扑。十二月,李鸿章招降常熟、昭文、太仓一带太平军守将,会同“常胜军”攻陷太仓、昆山等地。同治二年十月攻陷苏州、无锡。次年二月夺取浙江嘉兴,四月攻陷江苏常州、丹阳。六月天京陷落后,李鸿章率淮军配合湘军攻取浙江湖州,继赴安徽、江西、福建等地镇压太平军余部。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李鸿章大量购置洋枪洋炮,雇用外**官装备、训练淮军,逐渐扩充至六、七万人。同治五年至同治七年,李鸿章率淮军在山东、河南、湖北、江苏和直隶地区镇压了东、西捻军。同治十一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先后抽调淮军军官赴德国学习,并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北洋武备学堂,培养淮系将领,使淮军成为中国第一支新式装备的武装力量,并形成了在清末政治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淮系政治集团。光绪十年(1884),淮军将领张树声、潘鼎新等在中法战争中兵败被革职,光绪二十年中日战争中。淮系将领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海军和叶志超、卫汝贵等部淮军均遭惨败,淮军势力渐衰,其地位逐渐由袁世凯新式陆军所代替。

    伪同治元年(1862)正月,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祜王蓝成春等奉英王陈玉成之命远征西北。“广招兵马”。三月十九日。陈得才等攻入陕西,四月进逼西安。旋闻安徽战事不利。乃自西安东向,攻克华州,出潼关,拟打通豫、陕通道。联络捻军回救陈玉成。陈玉成遇难后,陈得才等率部转战于河南唐县、南阳及湖北枣阳、随州(今随县)一带。十月,陈得才等进攻湖北郧阳,沿汉水而上,于同治二年八月进占陕西汉中。同治三年初,陈得才等分三路东援天京,未至而天京陷落。遂留安徽一带与清军作战。十一月,陈得才等在安徽霍山黑石渡为清军僧格林沁部所败,部下马融和部七万余人降敌,祜王蓝成春被叛徒出卖遇难。陈得才服毒自尽。余部由遵王赖文光等率领与捻军合并,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伪同治元年(1862)二月初四日,清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中俄《陆路通商章程》。主要内容包括:俄国商人在中国边界百里之内进行贸易概不纳税;“小本营生”之俄商,可在蒙古各地任意贸易,概免纳税;经陆路运至天津的俄国货物,其应纳进口正税“照各国税则三分减一”;运往天津、通州(今北京通县)之俄国货物经张家口时,可酌留十分之二在当地销售,免纳子口税,正税同样三分减一;俄商自张家口贩运土货回国,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免纳出口正税。该章程的签订,开了陆路通商减税之恶例,使中国在税收方面遭受严重损失,并为沙俄侵略者对我国西北、蒙古及东北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渗透创造了条件。

    伪同治元年(1862)三月,太平天国在浙江宁波设立海关。先是,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克宁波,原清朝海关即行关闭。太平军宣布三个月内不收关税。次年三月,太平天国于甬江之东设立海关,称“天宁关”,公布税则,发给执照,开始征税。以太平军将领潘起亮为海关监督。除天宁关外,在天京下关一带还设有“天海关”,由天京直辖,以太平军将领梁凤超负责该关事务。除征税外,一些外事活动也通过天海关进行。

    伪同治元年(1862),五月初,湘军大举进犯天京。江苏布政使曾国荃率陆师两万进驻雨花台,兵部侍郎彭玉麟率水师进泊护城河口,形成对天京的包围。洪秀全急诏东线忠王李秀成率部驰援。此时李秀成正在全力经营苏南地区,不愿立即回师西向,经洪秀全再三严令催逼,才于该年八月分三路回援天京:李秀成与李世贤率主力进攻围京敌军,陈坤书领兵攻取芜湖金柱关断敌粮道,杨辅清、黄文金等进攻宁国牵制敌援。闰八月二十日,李秀成率部向雨花台湘军发起进攻。激战四十五天,湘军伤亡数千,曾国荃面部受伤,几乎丧命,曾国藩哀叹“心已用烂,胆已惊破”。但太平军陈坤书部为彭玉麟水师所败,未能断敌粮道,湘军水陆配合,拼命抵抗,饷械兵员不断得到补充。而李秀成二十万大军既缺冬衣,复少军粮,将士饥寒,各部将领又不能同心协力,遂于十月初五日停攻撤兵。虽然暂时缓解了天京危局,却未能抓住战机,消灭湘军主力,天京仍处于清军包围之中。

    伪同治元年(1862)六月,浙江巡抚左宗棠与驻宁波的法军舰队司令勒伯勒东、宁波海关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等相互勾结,募集中国士兵约千人,以洋枪洋炮进行装备,聘用法**官教练,在宁波组建一支军队,号称“常捷军”,也称“花头勇”、“花勇”、“黄勇”、“信义军”、“中法混合军”等。由勒伯勒东亲自担任统领,日意格任帮统,宁波善后局供给军饷,配合清军与太平军作战。后逐渐扩充,最多时达到三千余人,一般维持在一千五百人左右。曾参与攻占余姚、奉化、上虞等地。该年年底。勒伯勒东及其继任者买忒勒在绍兴相继受伤毙命,改由德克碑统带,参与攻占绍兴、富阳、杭州、湖州等地。同治三年九月十五日解散。

    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盖茨堡之役爆发,是美国内战中最血腥的一场战斗。乔治?米德(ade)少将率领联邦军队击败了李将军的北维吉尼亚军团之进攻。所以此战役常被引以为美国内战的转折点。 8月11日——法国确定柬埔寨为其保护国。 10月26日——世界上第一个足球协会英国足球协会在英国诞生,现代足球由此正式形成。10月26日在伦敦成立的世界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是[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足球协会。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天被人们公认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哈南寨事迹: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蓝大顺部的另一支起义军在将领赖文光率领下,从陕西省略阳进入两当县太坪场。九月中旬攻克两当县城。与此同时,另一支太平军曹灿章从凤县进入两当,同赖文光部会合,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南下,由文州南佛寺(今文县哈南寨南佛寺)直插青州。另一路分两支西进,一支渡永宁河进逼徽县。占领东关旧城,攻县城不克。另一支从高桥进攻成县县城,亦不克。随后,两军合兵进军西和县。这时。清军大队从天水南下,太平军与之交战,连战数日不手,最后,于十一月下旬退往陕西境内,与此同时,石达开军一部,也自勉县进至白水江,被哈南寨典吏杨德润阻击,毁船十余艘,太平军始后退,经哈南寨南乡的小道返回青州。第二年四月,郭刀刀再次率领起义军进入陇南,先后转战两当、徽县、文县(哈南寨)后进入四川。

    伪同治二年(1863)十月二十四日,太平天国叛徒郜永宽等刺杀慕王谭绍光,将苏州献于清军。先是,该年七月初九日,淮军总兵程学启部进逼苏州。八月,忠王李秀成率部来援,与淮军、“常胜军”在苏州附近连战数日,不分胜负。十月十七日,“常胜军”夜攻苏州娄门外石垒长城,太平军苏州守将谭绍光跣足赤膊督战,打死打伤敌军官兵一百八十人。次日,太平军败类康王汪安钧与程学启议降。十九日,李鸿章亲督“常胜军”与淮军以四十六门大炮猛攻苏州。二十日,李秀成率亲兵万余人撤离苏州,留谭绍光等死守。二十二日,纳王郜永宽再与程学启议定降约,以暗杀谭绍光,献出苏州为条件,换取清廷二品顶戴。二十四日,谭绍光召集郜永宽、汪安钧、比王伍贵文、宁王周文佳等八人商议防务,为郜等所杀,苏州遂陷。后郜永宽等八叛徒亦为清军所杀,降众被迫遣散。

    伪同治二年至同治三年(1863——1864),清政府为培养洋务人才,先后在上海、广州设立“广方言馆”。同治二年,清廷批准江苏巡抚李鸿章奏,仿北京同文馆例,在上海设立外国语言文字学馆,称“广方言馆”,也称“上海同文馆”,招收十四岁以下文童入馆,学习外国语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先设英文、法文两班,后增设日文、俄文班,三年毕业。经费由江海关支拔。同治八年并入江南制造局。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兵工中学堂。同治三年,广州将军瑞麟、两广总督毛鸿宾仿照上海例,亦奏清廷在广州设立“广方言馆”,又称“广州同文馆”,招收十四岁至二十岁的满、汉学生及二十岁以上科举出身的学员。先设英文班,后增设法、德文班。三年毕业。派充各衙门翻译,经费由粤海关支拔。

    1864年,袁大刚关注的一个大事儿终于发生了:全聚德烤鸭店开店啦!

    1月3日(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左宗棠从由余杭返回富阳大营。1月5日(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左宗棠进军横溪,蒋益澧部还驻留下。 当月,江苏的淮军在枫泾击败太平军,嘉善、平湖、乍浦和海盐的太平军全部投降。 1月9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一日)。高连升所部攻打杭州凤山门,驻军分路出兵抵抗。高连升趁太平军阵列尚未布好,纵兵攻击,太平军大败。高连升部攻破九座壁垒。水师也攻破一座濒江石垒。 1月10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日)。高连升部逼近城下,包围四道城门。太平军坚守古塘壁垒抵抗。 1月11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三日)。黄少春等部攻破余杭城东的七座壁垒,于2月4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大举进攻。杨昌濬部进军城北,康国器部进军城东,魏喻义等部在城西北列营。以分散太平军的兵力,又攻破陡门坚垒。2月2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左宗棠移营于余杭横溪头。2月4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湘军进占海宁州。2月9日(正月二日),蔡元吉率部乘夜袭击桐乡,攀梯登城。太平军惊觉,在城堞上抵抗。击伤蔡元吉部一百多人。蔡元吉部在城西南驻扎。蒋益澧派李邦达部会同张景渠部驻扎城东南。2月13日(正月六日),守军何培章部献城投降。2月15日(正月八日),湘军进占桐乡,令何培章率所部三千人驻守乌镇。控扼杭州通向嘉兴的孔道。月22日(正月十五日),两军大战昏口,王开琳部斩杀一千多名太平军。黄少春部行军到严州,接到警报,火速进入遂安城。这时太平军主力已经开到。2月24日(正月十七日),黄少春部开出城北,分三路抗击,重创太平军。2月25日(正月十八日),左宗棠派遣蔡元吉和叶炳忠所部会同江苏的淮军攻击嘉兴。淮军在城东北扎营,蔡元吉等部在城西南扎营。 2月29日(正月二十二日),湖州与杭州的太平军联合攻击乌镇,刘树元部协助防守军营。3月3日(正月二十五日),高连升部趁着杭州太平军出援之机,夺取了望江门的三座壁垒。3月17日(二月十日),蔡元吉所部回援乌镇,于3月21日(二月十四日)在炉头攻击太平军。蔡元吉陷入阵中,被枪击伤左手,裹创力战,攻破十座壁垒。3月24日(二月十七日),有攻破陡台军营。3月28日(二月二十一日),湘军水路两路攻破杭州外面的四座壁垒。 3月31日(二月二十四日)凌晨,湘军分兵攻打五座城门,另派兵牵制十里街驻扎的太平军。4月1日(二月二十五日),湘军占领杭州。4月8日(三月三日),张声恒招募勇士,焚烧德清城外的壁垒,令太平军震惧。4月9日(三月四日),湘军进占武康,德清太平军全部撤走。4月10日(三月五日),湘军进占德清。当天,石门太平军也投降献城。4月17日(三月十二日),清廷下诏,赏加左宗棠太子少保衔,并赏穿黄马褂。左宗棠麾下将士,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擢拔。 4月19日(三月十四日),湘军攻破菱湖太平军一座营垒。4月30日(三月二十五日),湖州的几万名太平军攻击高连升的军营,又派一万人从张村抄袭军营后方。5月7日(四月二日),湘军分水陆两路攻打菱湖。5月17日(四月十二日),蔡元吉所部逼近菱湖东南扎营,于5月19日(四月十四日)渡河,攻破十座壁垒,进占荻港。5月30日(四月二十五日),王德榜所部在弋阳迎击德兴的太平军,将之全歼。左宗棠增派王开琳部助战。当月,左宗棠筹备修整海塘。6月4日(五月一日),新疆库车回维群众起义爆发。6月11日(五月八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幼主洪天贵福即位。6月13日(五月十日),杨辅清的太平军在荻港大举进攻蔡元吉所部。6月27日,淮军攻克长兴,太平军本赴四安梅溪军营。7月6日(六月三日),刘璈等部抵达孝丰,太平军没料到湘军突然到来,凭城抵抗。7月7日(六月四日),湘军攻克孝丰,留下部队驻守。蔡元吉所部深入挺进东埠。 7月11日(六月八日),湖州太平军包围蔡元吉部军营,派劲旅绕到思溪和双福桥,断绝运饷道路。7月(六月)。左宗棠奏请在福建改行票盐。 8月3日(七月二日),蒋益澧所部在思溪结扎浮桥,沟通蔡元吉所部,到中流时被太平军攻击。伤亡几百人。8月9日(七月八日)。高连升部改攻荻港,击破三座军营。8月14日(七月十三日)。蔡元吉派遣杨应龙率五百人首先突围,杨应龙力战而死。8月17日(七月十六日),思溪和双福桥的太平军全部撤走,湖州城内的太平军陆续投降。8月27日(七月二十六日)。刘树元部攻拔升山军营,高连升部急攻袁家汇。9月3日(八月三日),刘端冕部从宁国追击太平军,击毙黄文金。9月14日(八月十四日),湘军在黄金岭击败太平军,追逐五十多里,斩杀六千人。释放一万多名百姓。9月28日(八月二十八日),黄少春部会同王德榜所部追击到铅山,王开琳部追赶到上饶,都有斩获。10月7日(九月七日)。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 10月13日(九月十三日)新疆伊犁爆发维回各族群众起义。

    伪同治三年(1864)四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病逝于天京,终年五十岁。洪秀全原名火秀,又名仁坤,广东花县人。七岁入塾读书,十六岁因家贫辍学,随父兄种田为生,十八岁任本村塾师。自道光八年(1828)起四赴广州府试皆不第。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从《劝世良言》一文中吸取基督教教义,创立拜上帝会。后又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日渐泥于宗教,深居简出,奢侈享乐,疏于政事,且与掌握太平天国实际领导权的东王杨秀清矛盾日深。“天京事变”及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选拔陈玉成、李秀成、杨浦清、李世贤等作为主要军事骨干,又于咸丰九年任命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颇有振作气象,且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但清廷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加紧勾结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进行联合镇压,安庆、苏州、杭州等地相继失守,天京被围。洪秀全滥封王爵,迷信“天王”,拒不采纳“让城别走”的意见,困守孤城,终于在天京陷落前夕去世。

    伪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六,湘军曾国荃部攻陷天京。先是,同治元年五月初,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多次试图解围皆未成功。苏州失陷后,李秀成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遭到拒绝。同治三年正月,李秀成率部进攻曾国荃大营不利,反被湘军攻陷天保城,进逼天京东北部太平门及神策门外,天京合围,粮源断绝。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去世。五月初三日,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即位,是为幼天王。月底,地保城亦为湘军占领,并借居高临下之势日夜炮击天京,且据地道以炸药轰城。此时城中太平军万余人,能作战者不足四千,面对湘军五万余众的日夜猛攻,拼死抵抗,先后击毙敌总兵三千,卒勇无数。六月十六日,天京城墙被炸药轰塌二十余丈,湘军蜂拥而入,城陷。太平军“无一降者,至聚众**而不悔”。李秀成、林绍璋等拥幼天王突围而走。

    伪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六日,湘军攻陷天京。同治三年(1864)正月,李秀成率部进攻曾国荃大营失败,反被湘军攻陷天保城,进而逼向天京东北部太平门及神策门外,形成了对天京的合围,太平军粮源断绝。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去世。五月初三日,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即位,为幼天王。月底,地保城也被湘军占领,湘军借居高临下之势日夜炮击天京,同时挖掘地道准备用炸药轰城。六月十六日,天京地墙被炸药轰塌20多丈,湘军蜂拥而入,天京失陷。李秀成、林绍璋等人拥幼天王突围出城。曾国荃指挥湘军对城中百姓进行了一场野蛮的大屠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六月十七日,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出天京,九月二十五日,幼天王在江西石城荒山之中被清军俘获,十月二十日在南昌被害。太平天国起于广西,发展到江南;太平军西征胜利时。达到鼎盛。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陷入战略防守的被动局面。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南北驰骋10多个省。最后在中外反动派的联合绞杀下连连失利。终于败亡。

    伪同治三年(1864)十月二十日,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南昌被凌迟处死。年仅十五岁。幼天王为洪秀全长子,初名天贵,后加福字。从小诵习拜上帝会经籍。自咸丰十年(1860)起以幼主名义发布诏旨。同治元年五月初三日即位。天京陷落后,幼天王由忠王李秀成等护送。于六月十七日逃出,二十一日到安徽广德,二十六日由堵王黄文金迎入湖州。拟往江西会合李世贤、汪海洋等,遂于十月复回广德。月底,太平军次蔡元隆降清,黄文金等奉幼天王转战皖浙边境一带。八月黄文金病逝,余部进入江西。九月二十五日。幼天王在江西石城荒山之中被清军俘获,十月二十日在南昌被害。

    同年,汇丰银行在上海设立,汇丰银行。也称“香港上海银行”,由在华的太古、沙逊、旗昌、禅臣等十大洋行的英、美、德商人共同发起,于同治三年(1864)设总行于香港,次年开始营业,同时在上海设立分行,并陆续在日本的横滨、神户,中国的汉口、厦门、福州、天津、北京、广州、青岛、哈尔滨、大连、沈阳、汕头以及东南亚各地设置分支机构。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资产及行政管理权越来越集中到英国商人手中,又与其它在华英商相结合,逐渐成为英国在华经济权益的代表,以“汇丰银行伦敦最高委员会”为其最高决策机构。汇丰银行在中国的经营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经营汇兑。对外国在华洋行给予汇兑、进出口押汇、打包放款、信用透支等财务上的使得和支持。由其经手买卖的外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效额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因而操纵着中国的外汇市价。二、吸收中国人的存款和发行纸币。同治四年共吸收存款三百余万港元,至民国三年(1914)已增加到三亿三千万元。发行纸币两种:一种是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百元的银元券,另一种是五两、十两、五十两、百两的银两券,多流通于香港、上海、广州等处。三、以贷款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命脉。自同治十三年(1874)“福建台防借款”开始,至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战争时期,二十年**向清政府贷款十七笔,合计库平银二千八百九十七万两,占同期外国对华贷款的百分之六十三。光绪二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895-1911)又对华贷款二十九笔,计银二亿多两,占外国对华贷款百分之二十七强。通过贷款,汇丰银行还取得了中国关税、盐税的收存权。随着营业范围、规模的扩大,其资本额急剧增加。初设立时,额定资本为五百万港元,实收酱二百五十万港元,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仅在华资本就达一亿五千余万美元,占全行资产总值的百分之四十四。解放后,在中国的分行除上海分行由中国政府指定经营外汇业务外,其余均歇业。

    伪同治三年(1864)九月初七日,沙俄政府根据《中俄北京条约》中关于中俄西段边界的规定,强迫清钦差勘办西北界事宜大臣明谊等,与俄国钦差分界全权大臣扎哈罗夫及巴布科夫在塔尔巴哈台(今塔城)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具体规划自沙宾达巴哈山口(今苏联境内)至浩罕边界的中俄西段边界,通过此约,沙俄将《北京条约》中定为界湖的伊塞克湖边划为俄国内湖,连同《中俄北京条约》,共割占中国西部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及斋桑淖尔南北地区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ps:

    ~~~~~~~~~~~~~~这回怎么着也得给点了吧?~~~~~~~~~~~~~~

    看在这几章节都是万字以上的份儿上,多给点儿订阅、打赏和推荐吧!

    相关推荐:都市天师录官庄诡事旋转星球之宇宙使者仙奇重生之神级修真嗟来的食窃天录至尊境我知道这世界很大翔龙傲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