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玄幻 > 从墓里来的男人 > 第四十六章 成为传说
  • 第四十六章 成为传说

    作品:《从墓里来的男人

    大雾中。

    突来一声阿弥陀佛,让他和她都是一怔。

    甚至是吓了一跳。

    细水刚刚解下长裤,就赶紧提了上去。

    施慕白没动,就抱着她,她也不动待他怀里,一边警惕大雾四周,一边赶紧整理好自己的衣衫。

    能见度只有两三米的大雾中,没有了任何声音。甚至施慕白都判断不出方才那个声音是从那个方向传来的,又距离自己有多远,他一概不知。

    细水悬着心望着他,低声问:"是谁啊?"

    "能念阿弥陀佛的,当然是一个和尚。"

    "和尚?"细水下意识看向四周。

    "现在这个世道是怎么了,世风日下,不在寺庙里念经诵佛,却要来这荒无人烟的坟山上偷窥别人。"施慕白一边说,一边竖起耳朵准备听对方是在那个方向。

    又是一声:阿弥陀佛。

    声音来自右前方。施慕白和细水一下子就把目光投了过去,只是雾太大,根本看不清。

    "贫僧云游四方,南北西东,皆是我佛弘法之所在,天地之间就是我佛的寺庙禅院。偷窥之说乃施主谬误,贫僧先施主后,何乃偷窥之说?倒是两位施主,突然到访,朗朗乾坤,怎能行污浊之事?"

    原来是云游四方的一个和尚。

    施慕白和怀里的细水对望了一眼,细水略显羞涩和尴尬。

    拍了怕细水的背,示意起开,然后站起来,面朝右前方的大雾,他道:"大师云游至此,以四海为寺庙佛院以之修行,晚生佩服。可晚生也是以天地为家,以时光为路,凡夫俗子,自有七情六欲,天地都是我家,在家里行之事怎为污浊?大师也乃人生父母养,却把生养之事描述为污浊,故大师似乎被凡尘所染,目不清明,修行还得很长一段路要走。"

    施慕白的话,让大雾里的和尚陷入了沉默。

    细水就在旁边站着,拿着干粮吃着。

    阿弥陀佛。大雾里的和尚念了句佛号,他道:"施主与常人不同,有此番之言极是,是贫僧打扰了,告辞。"

    "等等。"施慕白叫住了那大雾里的和尚。

    "施主有事?"

    "在这大雾中,能见常人不能见,眼力可见非凡。不知大师法名是什么?"

    "云游四方,三餐何必太计较,戒除杂念最重要!"

    施慕白眼珠一转,沉思一下,他嘴角一笑:"大师的法名当真有趣,上三下戒。"

    "施主果然聪明过人,贫僧正是三戒。"

    "敢问大师此号之意?"

    "此号乃贫僧自取,戒募缆?戒讲经,戒住名山。"

    "大师,此三戒,迥异一般学佛参神,可否明示?"

    "阿弥陀佛,学佛之事通常要从善行人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使肌寒之肤日迫,则淫恶之念不生。淫恶不生,则秽独去,清净自来,久而自然可以成人,连经也可以不必念,咒也可以不必持也。"

    "晚生也认识一得道高僧,上慈下贤,不知大师可曾认得?"施慕白想探听一下这是何年何月,毕竟这里距离天台山没有多远,而这和尚既然出现在这里,肯定也去过天台山挂号,说不定还认识慈贤。

    "师父,慈贤是谁呀?"又是一个和尚。

    "施先生,还有一个人,好像一个小孩。"细水也听到了那个声音。

    施慕白看了她细水一眼,朝大雾里走去。细水赶紧跟上。

    大雾中有一块大石头,石头旁站有两个和尚,一老一小。老的身穿泥黄僧衣,手持念珠,胡须斑白。小和尚身穿灰色童装僧衣,稚嫩的脸蛋,脖子上挂有一大串佛珠,年纪看上去只有五六岁。

    施慕白从大雾中走了出来,身边跟着身穿一身淡绿色长衣的细水。

    三戒大师,上下打量一眼大雾里走出来的这个人。这年轻人生得神如秋水,貌若潘安,面白有如妇人,眉长过目,黑白分明光焰却常流不定。再看其穿着,银色发冠,白色长衫,外有一件黑色拽地斗篷。尤其是他的双眼眼角呈现黑色。

    "阿弥陀佛。"三戒大师立刻双手合十,念起了佛号。

    小和尚似乎对施慕白有点害怕,下意识拉着师父的僧衣,躲到了似乎身后。

    "这小娃娃好可爱呀。"细水笑着把手里的干粮递给那小和尚:"饿不饿?姐姐给你吃的。"

    稚嫩的小和尚不说话,就这样躲在似乎的身后。

    施慕白从那小孩身上收回目光,投向这三戒大师,他道:"大师对于晚生的问题,为何不答?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

    三戒大师双手合十,凝视着他施慕白,良久他道:"施主可来自南宋?"

    施慕白眉头微邹,和细水对望了一眼,细水也是茫然。自己和细水之前的谈话,没有说自己来自南宋,这老和尚怎么知道?莫非...

    施慕白目光睁大,只是施慕白还没有说话,细水就说话了,因为她也想到了什么,她盯着那三戒大师:"是不是我施姐姐让你在这里等我们的?"

    "施姐姐?"三戒大师看向细水,又看向这年轻人,他摇头,念了句佛号说:"阿弥陀佛。两位施主莫要惊慌,贫僧首先,不认识你们,也不认识你们口中的施姐姐,贫僧能确定二位施主来自南宋,是源自一个流传很久的传说。"

    "传说?"施慕白又邹起了眉。

    施慕白就是成为了传说!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历经数百年的口口相传。

    传说南宋年间,江州乔氏祖坟不安,埋进去的棺材无故移动,究其所因,不知其答案,有人说是上天降下的诅咒,有人说是冤魂作祟。

    二十年后,有一施姓进士,此进士满腹经纶,貌过潘安,因讨厌政治的黑暗,向往田园般生活,故放弃功名游览名山大川,后至江州友人乔家做客,因恋上府上小姐,甘愿做一名私塾先生。

    乔家小姐饱读诗书,端庄秀美,为了考验施姓进士的学问,故出一绝联:好女子,己酉生,问门口何人可配?

    此联看似在问姻缘,其实里面大有文章,这里面只有四个字,分别是"好,配,问,何。"四个字,乔家小姐是把这四个字拆开来组成的一联,虽有个生字独外,但这个字没有妨碍这联的大意,所以无碍。

    江州众多才子都无缘对出,乔家小姐本想刁难这施姓进士,让其知难而退,谁知道施姓进士满腹经纶,一盏茶的功夫就对出了下联:全人王,大一岁,口口回姻女因天!

    人与王组成一个全字,大与一组成一个天字,两个口组成一个回字,女与因组成一个姻字。用五字不以重复,其四字各自可拆可组字组词,答乃其问,意境似梦似幻天机不可破,妙之。

    乔家小姐从此与施姓进士常约藏书楼,吟诗作对,赏花看月,才子佳人有缘千里一联牵。

    本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料乔姓小姐另一爱慕之人,心生嫉妒,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畜生不如潜入乔府糟蹋了乔姓小姐,后被人发现,将其棍打而死。乔姓小姐不堪受辱,为爱悬梁自尽。

    施姓进士得知心爱之人香消玉殒,心痛吐血倒地不醒。

    乔姓小姐死后葬入乔氏祖坟。施姓进士醒来之后追随佳人坟前,哭其三天三夜,终有一日,上苍感动,天生异象,降下雷电之力劈醒墓中乔姓小姐,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从此以后,无人再见过他们。

    有人说,他们去了一个世外桃源,过着幸福的生活。

    还有人说,上苍降下雷电带走了施姓进士,让他去了另外一个美丽的世界和乔家小姐相见,那个世界只有欢乐和欢笑。

    还有人说,是乔氏祖坟作怪,将施姓进士关在了墓里,出不来。

    还有人曾经看到过满腹经纶的施姓进士,他不老,不死,为爱放逐于时光中。

    这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几百年,无人知道是真是假,就这样流传着,流传着。

    "呵呵。"

    施慕白听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他笑了:"呵呵呵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笑得很大声,不知是苦涩,还是嘲讽。

    细水也想笑,但她看施先生在笑,她就抿着不笑。她可是知道一切,可这个故事,真的是水分太多。

    "施主可是那施姓进士?"三戒大师凝望着他。

    "呵呵,大师您觉得呢?"施慕白反问。

    "贫僧不问红尘事,今日路径此山,故来见识一下几百年前乔氏祖坟不安之地,不曾想见到施主凭空现身,又听其言,观其貌和衣,不像本朝衣物,还认识早已作古几百年的慈贤高僧。故确定施主与慈贤高僧同一时期人物,乃故事中施姓进士。"

    "大师,你是从那个地方听来的这个凄美爱情故事?"细水好奇的问。

    "江州人士祖辈相传,人人皆知。"

    "那大师你相信这个故事吗?"施慕白问。

    "故事只是故事,故事里面的人却不得不信。"

    "为何?"施慕白笑问。

    "施主你之前不是问认不认识慈贤高僧吗?贫僧现在回答你,贫僧知道却不相识,慈贤乃我佛门一得道高僧,坐化于曾经的天台山清泉寺,如今的天台山慈恩寺,只是如今已是大清朝,相距南宋七八百年,贫僧只能仰慕不能得见。而关于施主你的事,现如今慈恩寺里的经书中有所记载。"

    "想不到我还在佛门经书里挂了号,不知里面是怎么记载我的?"

    "天地间一个很特殊的人,身怀雷电之力,是最幸运也是最可悲的人,不知未来,只知过去。"

    "就这些?"

    三戒大师双手合十,念起了佛号:"阿弥陀佛。"(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周鼎记无限生死簿契约韩娱家中谁寄锦书来巫术王座至强战队血海山河录陆小凤传奇之三经麒麟江湖中的任务系统风帆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