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穿越 > 挽明 > 第127章 步步紧逼
  • 第127章 步步紧逼

    作品:《挽明

    “既然有刘先生为他求情,朕可以不再追究这件事。但是官员职权混乱的局面,绝不能再这样下去。朕不想再看到,朝中官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毫不关心,只想拿着放大镜观察别人的缺点,以试图弹劾一名朝廷大臣下台,获取震动天下的名望。

    这种官员除了为自己邀取名利之外,朕看不出这种官员对大明,对大明的百姓究竟有何益处?他们读圣贤书却不知仁义为何物,天天喊着以百姓为重,却从来没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过。这种人就是*裸的伪君子。”

    整个朝堂之上,除了崇祯的冰冷话语,刚刚气势汹汹的反对首辅的官员们,变的鸦雀无声。一直以来,都是东林党人以仁义的口号打压政敌,拿与民争利的名义牵制皇权。

    但是第一次,在朝堂上东林党人完全在道义上被压制住了。一个皇帝动不动就拿百姓的利益来敲打官员,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违和了。

    这让这些东林党人浑身不适,但又不能出言否定。因为现在否定崇祯的说法,无疑是等于动摇了过去20多年,东林党人在朝中立足的道德基础。

    但是看着崇祯借着大义的名义,不停的敲打他们这些东林党人,甚至有些低阶的刚入仕途的文官,还没有被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党争所污染,被皇帝的言论所激励,倾向于对朝堂来一次较大的政治变革。

    刘宗周等东林大臣正想着如何扭转现在这个不利局面时,崇祯终于发出了自己的最强一击。

    “右副都御史,这整顿言路的事,你理清了头绪了吗?”崇祯忽然向李夔龍发问道。

    李夔龍马上走出队列说道:“回陛下,臣刚刚开始清理查证,科道官员们的过往上疏,尚未正式开始制定,清退科道官的办法。”

    “那么你现在可以加上二条,凡是过去一年内,没有为百姓利益上过一疏的言官,必须从科道中清除出去;凡是过去一年内,攻击同僚的上疏超过为国家议事上疏的,加以警告,并给予一年的留职察看期,留职期间依旧不知悔改的,革职。”

    崇祯话音未落,文震孟终于忍不住说道:“陛下待臣下何其苛刻,科道官位卑而权重,正是祖宗为制衡朝廷大臣而设。今日陛下对科道如此严厉,今后朝中权臣还有何人可制?”

    “朝中会出现权臣,那就说明了官员权力和责任不明确,所以有人可以侵犯其他官员的权力,独揽朝政罢了。调整官员的权力和职责,是内阁的责任。黄首辅可以挑选翰林院官员和内阁组成官制改革委员会,重新修订内阁、六部九卿官员的职责权限。然后报朕审批。”

    “陛下请三思,自九品中正制创建以来,历经隋唐两宋,这官员制度到了我皇明,已经改无可改。陛下有变革之心自然是好事,但是今日大明正是多事之秋,这贸然变动官制,恐怕未收其利,先承其弊。”韩爌意识到继续让崇祯发挥下去,他们今天好不容易在朝堂上取得的一点优势,将会全部付诸流水。

    黄立极此时终于从被群臣围攻的困境下解脱了出来,崇祯借着文震孟的话题,直接提出了对官制进行调整,这完全出乎黄立极的预料。

    按照黄立极的设想,应该先从朝臣们不太关注的,地方改革做起。先获得地方官员对改革的支持,然后再挟持地方上的意见,对中枢进行调整。

    通过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变革步骤,最后完成整个大明的政治改革。

    但是现在,崇祯突然就在朝堂上发难了。他不顾及一切可以预先想到的朝臣阻碍,也不顾及天下士林是否会支持这个政治改革,轻描淡写的就把这个议题抛了出来。

    不仅仅东林党人对此措手不及,就是黄立极自己也被崇祯的天马行空的想法给击蒙了。

    不过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和东林之间已经无法罢手的黄立极,也不得不站出来赞成崇祯的提议了。

    崇祯可以替他挡住朝中言论的攻击,是因为他对崇祯在朝政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如果在崇祯需要支持的时候他退缩了,那么崇祯对他的支持,也很快就会消失。

    随着黄立极站出来支持官制改革,他的门生故旧也纷纷站出来呼应了。一时之间倒是压下了不少东林党人的气势。

    但是很快内阁中李国普站出来反对,又再度让反官制改革的声势高涨了起来。

    而朝堂上还没有做出选择的,是一些中立派官员和两位内阁大学士。他们还在犹豫不决,不知道该站在那边更为有利。

    现在谁都不清楚官制改革到底是个什么章程,谁也不清楚这所谓的改革对自己是否有利。

    掌握实权的官员,或者自认为掌握权力的官员,反对一切官制上的变革,除非这改革能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而权力低微者则无可无不可,因为再怎么变革也不会比现在更坏。

    而摇摆不定的,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层官员们。他们不认为官制改革会带给他们什么好处,看起来也未必都是坏处。

    让他们更为在意的不是官制改革本身,而是支持或是反对官制改革的力量,谁更能占据上风。

    从情感上来判断,他们更倾向于代表士林清流的东林党人。但是理智上他们却不得不承认,现在朝中当权的,是以黄立极及阉党余孽联合起来的政治联盟。

    自万历末年开始的党争,到了天启七年已经变得异常的血腥和残酷,因此这些对东林党逆案还记忆犹新的大明官员,在选择阵营的时候,就会变得异常的谨慎。

    中立的官员们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名翰林院的低阶文官突然上奏说道:“正因为现在是大明的多事之秋,所以臣以为,大明的官制的确需要改革,如果不是朝廷制度出现了问题,大明又怎么会遇到这么多内忧外患。如果朝廷制度没有出现问题,又怎么会出现辽东之变,区区一个渔猎山林的野人部落就让大明官军损兵折将,十年之内侵吞了大半个辽东,还自立国号为后金?

    四川向来为大明之腹心地区,从太祖开国以来就未尝闻有战事。然而先是播州杨应龙反叛在前,再有奢崇明袭杀四川巡抚许可求在后,安邦彦更是祸乱云南、贵州、四川三地,兵灾之中,三地百万民众十不存一。

    这些就是大明官员职责不清,导致小麻烦变成大问题最好的证明。朝堂衮衮诸公,却闭上眼睛,说大明朝廷的制度毫无问题,不需要进行任何变革,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这位翰林院的官员说的很是得朱由检的心思,也不待其他人开口,崇祯就抢先表态说道:“说的好,翰林院为国家储相之所在,这位侍讲头脑清楚,条理分明,言之有物,不愧为未来内阁的人才后备啊。这位侍讲你叫什么名字?”

    这位36岁的翰林侍讲,顿时有些兴奋的回答道:“臣孙之獬,叩谢陛下夸奖。”

    朱由检根本没在意孙之獬的回答,他的视线落在了施鳯来、张瑞图两位内阁大学士身上。

    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也抛弃了往日在朝会上的温和模样,他开始以强硬的姿态,开始敲打起这两位还在观望之中的内阁大学士了。

    “朕的内阁就是缺乏像孙卿这样的年青干将,所以才显得有些暮气重重。黄先生可先选3-5名翰林官员参加官制重订的事。”朱由检顺口说道。

    原本想要站出来反对孙之獬的几位朝臣,顿时飞快的缩回了自己的右脚。

    虽然孙之獬拍皇帝和首辅的马屁,让这些言官们很看不下去。但是既然崇祯亲口肯定了孙之獬的上奏,这些言官也不好立刻就出言攻击他。

    否则就变成了,他们几人对崇祯的正面交锋了。刚刚崇祯给毛健扣帽子的形象,他们还记忆犹新,往日一向能言善辩的毛健,今日却被崇祯说的羞愧难言,这种状况实在是太诡异了。

    几位言官就算是想要邀名,也不打算去惹恼,一个还不知道是什么性格的崇祯。

    太祖、成祖时期的文臣虽然没有什么东林党人,但是那两朝的文人,可比现下大部分文官的骨头硬的多。然而就算是那些风骨极佳的文人,在太祖、成祖兴起的数次大案之后,也不得不噤若寒蝉。

    崇祯皇帝虽然及不上太祖、成祖的治国才能,但是连日来崇祯的行径,却表现出了他和乃兄天启完全不同的脾性,倒是颇有太祖、成祖提倡严刑峻法的影子。

    这些文官们自然是不愿意,被朱由检当做祭祀上的牺牲品,成为朱由检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韩爌、刘宗周、文震孟等东林领袖还没理出一个头绪来的时候,在朱由检敲打下的两位内阁大学士终于站不住,他们知道再观望下去,不管是朱由检还是东林党,都不会让他们继续把持现在这个位置,作首鼠两端的投机者了。

    怎么看,有皇帝支持的首辅赢面都大一些。且官制改革,厘清各官的权责,这无疑将会大大的增强内阁大学士的权力。

    施鳯来、张瑞图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官制改革的一方,有了这两位大学士的支持,原本犹豫不决的中立派也同样倒向了皇帝和首辅的一边。(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纵横图绝世星魂盛少,情深不晚御极大明嫡女虐渣手册首席宠妻甜蜜蜜通天至尊校园至尊强少神武天尊弃少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