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穿越 > 挽明 > 第704章 忧思
  • 第704章 忧思

    作品:《挽明

    袁崇焕虽然一时镇住了场面,但是他处置衮楚克台吉的做法却并没有获得察罕浩特蒙古诸将的认同,特别是原察哈尔部隶属于泰松公主的部将们,对于这位公主夫婿的被杀极为愤慨,认为这是明帝背信弃义,想要铲除察哈尔部这些支持旧传统的那颜们。

    作为蒙古诸部名义上的首领,察哈尔部在林丹汗去世之后,虽然因为内部势力倾轧,加上林丹汗遗孀选择投靠了大明,不得不向明帝屈服,但并不是所有察哈尔的那颜们都接受了这个现实。

    特别是大明皇帝把蒙古草原进行了分割之后,要求诸部在固定区域放牧不得越界,从而打破了草原上诸部弱肉强食的混乱局面。对于那些中小部族来说,固定牧区和半定居的生活,无疑让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对于蒙古的大贵族来说,固定牧区不仅限制了他们的势力扩张,更令他们失去了对于蒙古中小部族的控制权。特别是原本是蒙古诸部首领的察哈尔部贵族们,这些原本凌驾于各部之上的蒙古那颜们,现在不过成了普通的蒙古那颜。

    他们的地位甚至还不及和明人关系良好的蒙古右翼各部那颜,毕竟右翼诸部同明人维持了数十年的良好关系,很容易就融入到了明国的体制之内。

    而贵英恰、林丹汗遗孀由于痛恨这些那颜们在林丹汗失踪时不急着寻找,反而试图夺取林丹汗遗留下来的权力和财产,所以也不乐意在皇帝面前维护他们,从而使得他们最终团结到了衮楚克台吉的周边。

    和满清使者会面的虽然是衮楚克台吉,但是站在这位台吉背后推动的,却是这些利益受损的察哈尔部那颜们。袁崇焕以雷霆手段处置了衮楚克台吉,虽然在当时震慑住了这些察哈尔部那颜们,但是当他们散去之后却不由心慌了起来,毕竟袁崇焕给衮楚克台吉安的罪名太过牵强,如果袁崇焕能够用这些借口处置衮楚克台吉,自然也能用同样的借口处置他们。

    当南褚煽动了泰松公主的部将后,连夜就带人找上了这些那颜们,要求他们立刻表明立场,究竟是站在明人那一边,还是和他们联手为衮楚克台吉复仇。

    这场察哈尔部的那颜们,其实是典型的眼高手低之辈。他们因为自己的特权受到了压制,就撺掇着衮楚克台吉和满清私下联系,但却又担心投靠满清那边没有前途,所以一直在观望大明和满清之间的风向。

    正是他们这种犹豫不决的性子,使得衮楚克台吉被袁崇焕当场处置了,他们也没敢作出什么反应。但是现在在泰松公主部将们亮出的钢刀面前,他们又很快屈服了,表示愿意同南褚合作,围攻袁崇焕居住的院子,事成之后带着察罕浩特的百姓移居辽东去。

    察罕浩特城内大约有1500户平民,驻军大约超过3000。而在距离察罕浩特不到十里的范围内,还有一个军营和数个部族定居点,紧急时刻可以召集七千以上的兵马保护这座城市。

    这座城市虽然归属于察哈尔部管理,但是城中驻军还是有近三分之一兵力不属于察哈尔部所有,是蒙古地方议会从各部抽调人员组成的守备军,协助衮楚克台吉防守察罕浩特,必要时也可尽快通知后方部族清人入侵的消息。

    袁崇焕之所以敢大胆潜入察罕浩特,当着众人的面干掉衮楚克台吉,也是想着这只部队能够保护自己。当他夜晚宿在城内时,也是调了这只军队的人员保卫自己的住所。

    虽然夜色已深,但是白日里那刺激的一搏,让袁崇焕还是心情激动的难以安静下来,自然也就难以入睡了。特别是蒙古人的皮寝具甚为粗鄙,让习惯睡柔软丝绸锦被的袁崇焕极不适应,自然更是助长了他的失眠症状。

    事实上袁崇焕原本是打算将衮楚克台吉骗出城去,然后抓起来慢慢审讯的。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衮楚克台吉居然死活不愿出城,而周边聚拢来的蒙古人又越来越多,他生怕对方狗急跳墙直接下令把他们都给扣下了,因此才不得不直接现身。

    而当他现身之后才意识到一个问题,在衮楚克台吉控制的城市里抓捕他,要是他拉起嗓子直接喊上一声,恐怕他们这队人马谁也出不了城了。

    他身为大明的边疆总督,若是被对方生擒活捉,那面子可就丢大了。而且他此次冒险入城,实际上是擅自做主,想要独占平息察罕浩特内患的功劳。

    毕竟按照皇帝和总参谋部的指令,他原本应该再等上一两天,和额哲等人会面后以朝廷慰问边地将士的形式入城的。有额哲这位察哈尔部正统继承人在场,迫使衮楚克台吉交出兵权应当不是很难之事。

    失去了兵权的衮楚克台吉,朝廷要他返回京城叙职,对方自然也不会作出什么反抗的举动来。只要当他到了京城,是圆是扁就是朝廷说了算了。

    但是在这个计划里,袁崇焕就彻底变成了配角,出尽风头的是年轻的额哲,这如何能够让他甘心。

    袁崇焕复起的时候还是想去辽东的,毕竟大明最强大的对手就是满清,在这个战场上是最容易立下功劳的。作为一个科举考试排名靠后的进士,如果走寻常路的话,袁崇焕这辈子最高能够升到一部侍郎,已经算是极了不起的成就了。

    但是凭借着敢为人先,敢出大言,敢破坏官场规则的胆量,袁崇焕短短几年内就走完了人家十几二十年的仕途。

    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天启皇帝还试着用了用他,而现在这位崇祯皇帝却始终对他警惕的很,不仅不让他前往辽西整备军务,甚至连京城也没让他留,而是把他调来了漠南草原。

    原本他以为,虽然这里远离满清,但是朝廷想要吞并漠南草原,总还是有他的立功机会的。但是谁能想到,林丹汗这么不争气,跑了一趟漠北就失踪了,大明不费吹灰之力就吞并了察哈尔部,从而控制了大半个漠南草原。

    锦州-义州-龙城-察罕浩特-锡林浩特,直到漠北的乌兰巴托,这条北方防线的形成,算是彻底让他所在的丰大地区成为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后方。

    对于其他的大明官员来说,这也许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袁崇焕来说,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这样一来,他岂不是要在丰镇养老了?

    虽说丰镇附近的草原景色极为秀丽,但这可不是袁崇焕想要的生活。因此当出了衮楚克台吉和阿敏同满清私下往来这档事之后,袁崇焕自然就感觉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这件事要是能够办好了,他也许就可以不用待在丰镇数星星了。

    但越是紧张就越容易出错,更何况他一时情急还伪造了皇帝的口谕,这下他都不知道要如何向朝廷汇报这件事了。一想起那位年轻的皇帝陛下,袁崇焕就觉得头皮有些发麻。

    和这位皇帝相比,天启皇帝更像是一个胡乱发脾气的小孩子。虽然大家都担心皇帝身边的九千岁会找自己的麻烦,但是却也没害怕到抛弃旧有的做官传统。

    毕竟阉党中人也一样是官场的一份子,除了政治斗争之外,他们遵循的也还是大明官场的做官传统。哪怕天启皇帝再怎么用身边的宦官去监督地方,也无法让整个大明官场有任何改变。

    而年轻的崇祯登基之后,原本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皇帝,毕竟这位还及不上他的兄长天启皇帝,连正经的皇室教育都没有学习过。

    但令人跌破眼镜的是,正是在这位年轻的小皇帝手中,大明开启了十余年的改革运动。到了今时今日,所谓的官场旧传统已经摇摇欲坠,那些青年学社出身的官员,特别是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官员,对于所谓的官场传统不屑一顾,他们正以一种全面革新的方式,取代着大明官场的传统。

    此刻就算是普通的读书人也看出来了,皇帝改革的继续推行,将会使得科举制彻底没落,由国家控制的学校教育将会取代现在的私塾书院教育,从而把科举制彻底异化。

    虽然大家都看出了这一点,但是在这件事上反抗教育改革的人数却始终不多。因为皇帝推行的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扩大着底层读书人的就业。

    三年一届的科举,一届不过录取300多个进士,就是这点人数,从前大明的官场都消化不了。更别提那些举人出身的读书人想要选官,没有关系和钱财的,就算等到七老八十也未必能够等到一个位置。

    举人尚且如此,秀才和童生就更不用说了。读书人不中进士,哪怕社会地位再高,这日子也只能算是将就了。

    学校教育的推行,在某种方面来说,就等于是给了这些底层读书人一个出路。在简单的培训之后,他们就能够按照国家编订的教材去教导学生。

    而教师属于公职,也就是说有一定几率可以让这些教师进入到仕途中去,这可比千军万马过科举的独木桥强多了。因此哪怕大家知道,学校教育其实是在掘科举制的根,但是底层的读书人依然还是支持了朝廷,因为这给了他们一个出路。

    没有了人数众多的底层读书人的声援,进士举人们的抗议就显得有些薄弱了。更别提,随着湖湘学派倒戈,把岳麓书院变为湖南大学之后,支持学校教育的读书人已然隐隐压倒了维护科举制的守旧文人。

    在读书人眼中神圣不可动摇的科举制,尚且被皇帝动摇到这种程度,他这个区区总督在皇帝面前又抵的什么呢?袁崇焕知道自己若是不能给皇帝一个交代,恐怕皇帝就要给他一个交代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纵横图绝世星魂盛少,情深不晚御极大明嫡女虐渣手册首席宠妻甜蜜蜜通天至尊校园至尊强少神武天尊弃少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