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穿越 > 挽明 > 第733章 舆论的倾向
  • 第733章 舆论的倾向

    作品:《挽明

    西苑精舍的会议内容虽然没有公布出去,但光是国务会议定下的各项决策,已经让朝野上下一片混乱了。

    人们普遍关心的,并不是本次国务会议商讨的重点,关于今年严重的抗旱赈灾形势,而是此次会议上获得通过的铸币法案及各项人事安排。

    对于某些清流官员来说,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国家的政策法令和人事调度,让他们毫无插足之余地,显然是属于暗箱操作,是败坏政治风气的乱政。

    不过在失去了对于社会舆论的掌控之后,这些清流官员的议论已经无法上升为士林的主流意见,而是泯然于一干噪杂的声音之中了。在当下的大明,已经不再是士绅清流说而天下人倾听的时代了。

    因为造纸业和印刷业的技术革新,使得报纸刊物的印刷成本获得了极大的降低,而小学教育和扫盲夜校的推广,也使得城市居民的识字率大大上升,即便是一个杂货铺的伙计或是工厂的学徒,也能够读懂一篇用简化字和标点符号组成的白话文文章。

    崇祯上台后除了不断打压妓院和赌坊等旧娱乐事业的同时,还一直在推广免费的图书借阅及说书曲艺等娱乐事业,从而进一步控制了国家对于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在这种社会新风气的推动下,城市居民,特别是京畿和新兴工业港口城市的居民,日常娱乐活动已经从过去的赌博、嫖妓,慢慢转向了读书看报和体育活动。

    明代的话本小说本就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期,就算是大明的高官也有写小说话本作为爱好的。比如一时脍灸人口的金瓶梅,以其透彻的世情和极富感染力的描写而闻名于世。有不少文人就猜测,这作者兰陵笑笑生其实就是嘉靖年间的大名士王世贞。

    当然,在崇祯元年以前,这种文化事业上的兴盛,终究还是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的,毕竟这些官僚文人写作的作品,主角都是读书人而已。作品里出现的富翁、名妓、市井小民都是要围绕着读书人展开活动的。

    但是等到了崇祯元年之后,事情就出现了一些变化,皇帝亲自命人编排的两出戏,大闹天宫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角第一次变成了读书人以外的角色。从这一刻开始,以普通人为视角的小说也就开始渐渐出现了。

    而一旦读书人从唯一的主角变成了主角之一,那么诸多报刊读物的内容也就开始了多样化,在这种多样化的背后,也就意味着社会各阶层开始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不再以士大夫的价值观来替代自己本身的价值理念。

    于是过去可以轻而易举的动员起地方百姓的士绅清流们,现在越来越难以得到这些百姓们的认同了。套用一句后世的话说,这一届的大明百姓实在是太不行,完全不能理解士绅老爷们为国为民的心声。

    当然,在这些百姓心中,超过100两黄金和1000两白银的天文数字,实在是和他们干系不大。以现如今一名普通工人80元的年收入,光是1000两白银就需要20年不吃不喝的纯收入,至于那100两黄金更是相当于1600白银,因此这个数目是一个连普通大户人家都很难拿出的现银。

    究竟什么人家的家中能够储备超过百两黄金和千两白银的金银?除了盐商、典当行和那些大地主、大官僚之外,大约就只剩下那些海外发现了金银矿的矿主了。

    更让百姓们感到好奇的就是,这些士绅清流一个个都自认是清廉无比的正人君子,但是一查起家产来,却个个都是家财万贯,土地跨州连县的主。因此比起朝廷此次颁行的铸币法案,老百姓们显然更为关注这些士绅清流们能交出多少金银来。

    而对于那些已经开始投资实业的士绅地主来说,他们虽然反感朝廷强制兑换金银的政策,但是同他们现在投资的工厂停工歇业相比,他们倒是宁愿支持朝廷强制兑换金银的举措。因为只有朝廷手中有了钱,才能交给他们源源不断的订单。

    由朝廷出面保证的无限法偿的纸币,虽然看起来不及金银实物那么可信赖,但是只要市场上还接受纸币的流通,银行不停止用纸币兑换金银的业务,那么他们还是能够接受纸币的。把民间的金银收归银行,从本质上来说,这也确保了他们手中持有的纸币的安全。

    因此京城的舆论从铸币法案一推出,就分裂成了三、四股意见。支持和反对铸币法案的声音都不多,认为可以试行一段时间以观成效的声音反而是最大的。

    京城舆论的导向,正深刻的影响着外地的舆论,而且还掩盖了许多正在悄悄改变大明政治格局的事项。比如平息了衮楚克台吉之乱的首功之臣,丰大总督袁崇焕被任命为海外总督区总督的消息,就这样被舆论所淹没了,基本没有引起什么波澜来。

    袁崇焕自然是不甘心就这么被流放到海外去的,不管是他还是其他人,都认为这是一种流放而不是什么委以重任。但是,在他极力试图寻找门路自救的时候,他的同年好友此时却对他表示了无能为力,毕竟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了铸币法案和今年抗旱救灾的事务上,对于一位海外总督的任命,实在是无心关注,也无力关心。

    许多官员都在担心,在这一轮抗旱救灾事务的问题上,他们是否要面临再次站队的问题。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每次朝廷想要推动什么大事件时,总是先放风出来,然后根据舆论的导向对那些坚持己见的官员进行清洗。

    因此到了崇祯十三年,当朝廷以抗旱赈灾的名义推出铸币法案时,底层的大多数官员想的不是法案究竟可不可行,而是自己应当选择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才不会被朝廷再次清洗掉。

    这些官员连自己的位子都有些摇摇欲坠了,如何还能够想着去替袁崇焕发声。就连一向和袁崇焕交好的清流刘斯琜,也劝说其还是接受任命出海,待时局好转再设法联络众人为其说情,使之调回国内。

    袁崇焕听后顿时不悦的说道:“静海城距离中国有万里之遥,据说一来一去就需要一年半以上的的时间。我现在都已经五十六了,待到回来时,起码也得六十。到了那个时候,我回来还能做什么?”

    袁崇焕和刘斯琜等人终究还是没能谈妥,这场宴席最终还是不欢而散了。等袁崇焕离开了酒楼之后,便对着左右叹息道:“钱尚书退仕之后,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君子就不多了啊…”

    处处碰壁的袁崇焕甚至一度想过要走一走内务府的门路,不过在王承恩和吕琦客气的送还了礼物和拜帖之后,他知道这条路也还是走不通了。

    迫不得已之下,袁崇焕只能再次前去拜见孙承宗,希望能够借助师徒之情,令这位座师帮自己一把。袁崇焕跑回京城的第一日就去拜见了孙承宗,只是当时就被拒之于门外了。

    此刻他无路可走,也只能再次来到了孙承宗的府邸。三月下旬的北京原本应当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了,但是因为今年开春以来雨水稀少,就连探出墙头的几株杏花都有些无精打采的,找不到几分春天的气息。

    心中焦虑不安的袁崇焕更是无心观赏这挑出墙外来的春色,只是一心盘算着见到孙承宗后自己该说什么。只不过他虽然花费了不小的心思组织了言辞,却依然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孙承宗依然拒绝见他。

    袁崇焕真是有些不相信,这位平日里一向支持和关照自己的老师,今日会如此绝情。他不由不上前对着出来传话的孙承宗四子孙镐再次询问道:“老师真的对我如此绝情吗?连一面都不愿见?”

    比袁崇焕稍稍年轻了几岁的孙镐,也只能苦笑着拱手回道:“去年入冬之后,父亲就一直卧病在床。若不是宫内派出的医生精心料理,恐怕…

    因此,实在不是父亲不愿意见你,而是无法见你啊。袁师兄,你的事情父亲已经无能力再管,还请师兄见谅。”

    见到孙镐死活不让自己进府,袁崇焕也是有些心灰意懒了,不过就在他预备离去时,却又抬头向着孙镐小心问道:“老师就算不见我,难道连一句话也没留给我吗?”

    孙镐迟疑了下,方才犹豫着说道:“父亲最近说话颠三倒四的,我实在不知他这句话是传给你的,还是一贯的胡言乱语。”

    袁崇焕的精神顿时一振,他赶紧说道:“你且说来听听,我自会分辨老师的用意。”

    孙镐回想了下,才慢吞吞的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且好自为之吧。

    怎么说师兄现在都是封疆大吏,还有什么需要好自为之的。因此我觉得这话未必是说给师兄听的…”

    孙镐还在絮絮叨叨的解释时,袁崇焕却突然沉默了下去,对于他后边的话语并没有如何听取。从孙承宗府上返回之后,袁崇焕终于停下了四处找门路,试图留在国内的举动,开始安静的待在家中准备,等待出海日子的到来。(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纵横图绝世星魂盛少,情深不晚御极大明嫡女虐渣手册首席宠妻甜蜜蜜通天至尊校园至尊强少神武天尊弃少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