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修真 > 巅峰大艺术家 > 第222章: 大开门的精品
  • 第222章: 大开门的精品

    作品:《巅峰大艺术家

    众所周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的瓷器,可谓是精品多多,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都是极高的。

    要是论市场价值,那对乾隆瓷器还要比永乐梅瓶稍贵一些,因为明朝的单釉色的瓷器,价格一直不是很高,比之宋朝的瓷器要差许多,但是也有上涨的趋势了。

    见到如此精美的老物件儿,马大宽此时也是有些欣喜若狂,想拿在手里把玩一番。

    远远的观察,这几件瓷器很像是真品,此时,有几个人的注意力,也被这几件精美的瓷器吸引住了。

    马大宽对着阿菜问:“老板,我能不能上手,仔细看看这几件瓷器呢?”

    阿菜点点头,说:“嗯哪,可以的。”

    马大宽上前一步,拿起了那一件银胎珐琅彩绘狮纹细长颈瓶,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件珐琅瓷器,瓶体上半部呈细长形颈,下半部为圆球体状,接地处有圈足,全身用了珐琅彩绘,排列有序。

    瓶身绘制的是狮子戏球图,点缀了一些七彩的朵云,场面活泼,瓶颈部绘制的是莲瓣纹样,作为分隔,画面分布比较合理。

    底心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器物造形及珐琅彩绘的装饰风格,完全是清乾隆官窑瓷器的做法。

    整件瓷器保存的极其完好,上面没有一点磕碰的痕迹,釉色鲜亮,包浆浓厚,应该是件大开门的传世作品,并且历代都有人把玩赏析过。

    放下手中的珐琅瓷器,马大宽又拿起了永乐梅瓶观赏起来,这样的器形,最早出现于唐代。

    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

    而到了明朝以后,梅瓶在器形上变化很大,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而瓶口制作的十分窄小,仅能插进梅花一枝,故而被称为了“梅瓶”。

    这件梅瓶就是典型的明代风格,肩部较丰,肚子肥硕,通体白釉,品相完好,器形十分的完美。

    马大宽在一些明清瓷器鉴赏的图录里,都没有见过如此品相的梅瓶,应该是很早就流失到国外去了,只是不知道如何被阿菜搞到了手中?

    最为难得的是,这几件瓷器都是完整的一对儿,要知道,流传了数百年的老物件儿,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时代变迁,比如朝廷更替,战争祸乱等等,能保持品相完好就殊为不易了,能凑成一对儿,更是万中无一。

    就连许多拍卖行所拍的瓷器,大多都是孤品,只有一件,极少能看见有成对儿的物件儿。

    很多喜爱收藏的人,为了将手中的物件儿凑成一双,不惜花费巨大的财力精力,往往还是求之不得。

    而成对的珍品瓷器,在市场价格上,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那是要呈几何倍数的往上递增的。

    马大宽暗叹,这两样东西,都是不折不扣的大开门的精品啊!

    在古董一行里,经常有人说到“大开门”,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那么什么叫做“大开门”呢?

    简单说,“开门”就是一眼看去就是真的,一点儿都不含糊,无需细加推敲,因而收藏东西,最好买“开门”货。

    古玩界忌讳说“真”和“假”二字,一般说“开门”和“不开门”,所以,“大开门”的意思就是,用来形容这件东西很复合真品的特点,与“不开门”相对。

    “不开门”的意思不言而喻,说明这东西看着有些不真,是对于假货持有者婉转的说法,怕伤了持有者的自尊心。

    就在马大宽胡思乱想的时候,有一个年龄在60岁出头,长得很瘦很干巴的老头挤进了人群,当他看到摆放在桌上的两对四件瓷器之后,眼睛也是一亮。

    干巴老头立刻就快步走到桌前,捧起那个清银胎珐琅彩绘狮纹细长颈瓶子,仔细的查看了起来。

    这老头好像也是一个买主,马大宽一看,感觉有些面熟,似乎在哪儿见过。

    仔细看这个干巴小老头,穿了一身黑衣服,头发都白了,不高,很瘦,干巴巴的,好像就是出现在胡哥拍卖会上的那一位,曾经跟白胖子煤老板对着干的那一位。

    至于这个干巴老头怎么称呼,是怎么个来历和身份,暂时没人知道,不过,既然能来到这条船上,估计,也是身价不菲的人物。

    不过,这老头没主意到马大宽,两只眼珠子都集中在那瓶子上了,一边看,一边满意地点点头,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等看得差不多了,那小老头才抬起头,问阿菜说:“今天你还有什么东西,一块儿拿出来瞅瞅吧……”

    没等多久,阿菜的马仔又拿来了一个提包,打开提包,先是从里面掏出一卷画轴来。

    阿菜的马仔,看着比阿菜的年纪还要大,长得又黑又壮的。

    对于古代字画,马大宽最是感兴趣,于是放下手中的梅瓶之后,将那一副画轴拿了起来,解开中间系着的红绳,将画慢慢的打开,铺在了桌上。

    这个举动引得王公子等人都围了过来,只是那看瓷器的干巴老头,依然在观察着手中的瓷器,没有在意马大宽的举动。

    王公子突然惊叹了一声说:“这似乎是郎世宁的宫廷画?!”

    当画卷全部打开之后,马大宽也大吃了一惊,虽然从外面看,这应该是一幅古画,但是也没有想到居然会是郎世宁画的宫廷画。

    一时间,马大宽心里那个激动啊,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息。

    郎世宁不是中国人,而是意大利人,生于米兰。

    清康熙帝54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

    郎世宁在大清朝干了很多工作,曾经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的画师,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作为一个外国人,郎世宁独享三代帝王的器重,官衔为正三品的宫廷画师,这样的情况,也在中国历朝历代是绝无仅有的。

    郎世宁的画作的风格十分的独特,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了一种类似油画的精细逼真的效果。

    因为郎世宁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画风,并且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因此,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我的丹田是银河系炉石之种田领主第八冠位刺猬的宿命工业强军音乐天才之宇宙令终极猎杀书圣之道:王羲之传肥猫传奇特种兵:从火蓝刀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