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玄幻 > 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 > 第二十九回攻波兰揭大战战幕应攻击英法大起兵
  • 第二十九回攻波兰揭大战战幕应攻击英法大起兵

    作品:《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

    第二十九回攻波兰揭大战战幕

    应攻击英法大起兵

    199年9月1日清晨,56个装备精良的德国师团,在000架飞机和800辆坦克的掩护下,越过波兰边境,自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迅速朝波兰内地挺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侵犯波兰的德军,包括德军所有的9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德军第集团军8个师从东普鲁士向南,进攻华沙和比亚威斯托克;第4集团军1个师从波美拉尼亚出发,消灭但泽走廊的波兰军队,然后再沿维斯杜拉河两岸向东南行动,进攻华沙;面对波森突出点边境,由德军后备部队防守;但在他们的右翼一直向南,则是第8集团军7个师,该军掩护主攻部队左翼;担任主攻的是第10集团军17个师,直攻华沙。再向南一点,是负有双重任务的第14集团军14个师,第一个任务是,占领克拉科夫以西的重要工业区;第二个任务是,如果主攻前线顺利进展,它就直攻波兰东南部的伦贝格。

    德军对波兰边境军队首先予以突破,然后再以两个钳形攻势,把它们包围起来:第一个钳形攻势是从北方和西南进攻华沙;第二个钳形攻势范围更大,从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前进的第集团军,与攻占伦贝格的第14集团军会师所组成的。这样,从对华沙钳形合围中逃出的波兰军队,进入罗马尼亚的退路被切断了。

    德军出动了1500多架新式飞机,在波兰上空进行狂轰滥炸。它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压倒波兰空军,第二步再协助战场上的陆军。此外,还袭击军事设施以及所有的公路与铁路交通。同时,它们也把战争恐怖散布到四面八方。

    仓促应战的波兰仅能动员9个师和870辆坦克,在人数和装备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敌手,而且部署也不明智。把所有部队都散布在边境一带,没有集中的后备部队。尤其是既采取自大、傲慢的方式对抗德国的野心,又害怕对方责备它们挑衅,不敢在适当时机进行动员,以对付在周围大量集结的德军。

    此时波兰军队,已经做好或将要做好作战准备以应付突然袭击的,共有0个师,占现役军队/。形势变化的迅速,加上德国空军的猛烈阻挠,使波兰其余的军队,无法在前线阵地被突破以前赶到增援,而是卷入到最后的崩溃。因此,0个师的波兰部队,面对比它们多一倍的半圆形大包围,它们不仅在人数上处于劣势,装备上也远不如德军。波兰军队只有一个装甲旅,却要应付德军9个装甲师。波军有1个骑兵旅,却要英勇抗击成群结队的坦克和装甲车,它们的大刀长剑,不能损伤这些坦克和装甲车。波军所有的900架第一线飞机,其中或许有半数是新式的,遭到德军出其不意的袭击,多数还没有飞上天空,就已经被摧毁了。

    德国空军首先出动,袭击了波兰机场上的波兰空军。在两天之内,波兰空军实际上已被歼灭。

    在一个星期内,德军已深入波兰。所有边境上的波兰军队,除了在波森两翼已深深陷于包围的兵团外,都被迫后退。在罗兹的兵团,被德军第10集团军截成两段,德军两个装甲师,穿过这一突破口直赴华沙。

    在更北面一点,是德军第4集团军,它迅速渡过维斯杜拉河,折而沿河流扑向华沙。只有波兰北部兵团,阻止了德军第集团军的进攻,可不久他们就被包抄,不得不退守纳雷夫河,防守河岸预先准备好的防线。这就是波军在德军闪电战进攻下的结果。

    战争进入第二星期,名义上有00万人的波兰军队,已经溃不成军,不再是有组织的武装力量。在南方德军第14集团军继续推进到桑河,退到拉多姆的4个波兰师,就在这支军队的北面被包围消灭。

    德军第10集团军的两个装甲师冲到了华沙郊外,因为没有步兵跟随,遭到华沙市民组织起来的殊死抵抗,不能有所进展。华沙东北是德军第集团军从东面包围。其左翼纵队到达距离战争前线有100英里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

    在波森的波兰兵团,由于德军猛攻,与自索恩和罗兹退却的几个师会合,现在共有1个师。德军第10集团军由较弱的第8集团军掩护,穿过这支波兰兵团的南翼,涌向华沙。

    虽然已被包围的波森兵团,在兵团司令库特尔齐亚将军的指挥下,向南进攻德军主力的侧翼。这次英勇果断的反攻,造成了严重的局势,不仅吸住了德军第8集团,并且吸引了部分第10集团军,使它们不得不放弃华沙的目标,甚至从北方吸引来第4集团军的一个兵团。波森兵团在这些强大军队的进攻下,在空中轰炸的强大压力下,进行了10天艰苦卓绝的战斗,最后在9月19日全军覆没。

    这时,外圈钳形围攻部队已经会师。第14集团军在9月1日到达伦贝格外围,向北进击,在17日与超过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第集团军会师。0日,德国人宣布,维斯杜拉河之战,“是自古至今最大的歼灭战之一”。

    9月17日,苏联军队蜂拥越过毫无防御的波兰东部边境,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西推进。18日,苏军占领了维尔纽斯,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与德军相会。在上次大战中,布尔什维克屈辱地接受了德国严酷的媾和条件。而现在,苏联政府与纳粹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收回了痛心割让的这部分土地。

    华沙的抵抗,主要是由于民众的爱国情绪,虽然伟大悲壮,但却毫无希望。经过许多天猛烈的空中轰炸和重炮的疯狂炮击,华沙电台终于停止播放波兰国歌。而希特勒则进入了这个一片废墟的城市。莫德林是维斯杜拉河下游0英里的一个要塞,曾经收容了索恩兵团残部,继续苦战,直到8日为止。

    于是在一个月内,一切暂告结束。一个拥有500万人口的国家,就这样陷于残酷的桎梏之中。

    这次进攻,人们初步领略了闪电战:看见了陆军与空军在战场上的密切配合;看见了对于一切交通线及任何可以成为目标的城镇,所进行的猛烈轰炸;看见了活跃的第五纵队身手;看见了间谍和伞兵的任意使用。最重要的是,看见了大批装甲部队,势不可挡地向前冲锋陷阵。

    按照波兰与英法两国所签订的协议,一旦德国进攻波兰,法国空军应立即出动支援,至迟在开战后第15天,法国陆军也应转入进攻。然而在整个波兰战争期间,英法的援助始终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对波兰大使表示,英国政府“不能分散为采取决定性行动所需要的兵力”。法国总司令甘末林,9月日致电波兰政府,声称将于次日在陆上发动攻势,但次日依然是“西线无战事”。

    其实,就在德国进攻波兰后,英法仍然希望再一次用牺牲小国的办法去制造新的“慕尼黑”。两国政府都曾通过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和瑞典资本家达列鲁斯,祈求德国停止在波兰的军事行动。英国政府为顾全面子,要求德军全部撤出波兰,然后再开始和平谈判。法国方面连这一最起码的条件也放弃了。

    希特勒早在签署慕尼黑协定时,就曾恶意讥笑张伯伦和达拉第,现在则更傲慢地声称,假如他们胆敢到贝希特斯加登来,就毫不客气地将他们赶走,还要让尽可能多的记者来看热闹。在和谈的大门完全关闭后,英法两国才硬着头皮于9月日向德国宣战。

    在德军主力投向东线的情况下,9月1日驻守所谓齐格菲防线的德军只有1个师,至9月10日,才增加至4个师。并且连一辆坦克都没有。

    面对德国西线阵地的,则是配备有近000辆坦克的法军90个师。不少深知内情德国军官都认为,如果法军大举进攻,“那么,他们几乎毫无疑问会突破边界。可以肯定会毫无困难地推进到莱茵河,还可能渡过莱茵河,以后的战争进程也就会很不一样了”。

    即使是希特勒身边的高级将领也直言不讳,如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说:“我们之所以能摆脱困境,完全是由于西线没有军事行动。”希特勒的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则声称:“假如法国进攻,那么,他们所遇到的将只会是一道德国的军事纸屏,而不是真正的防御。”

    应该说,德国发动侵略波兰战争,是十分危险的冒险行动。德国倾全国之力进攻波兰时,西线实际上面对着几倍的英法虎狼之师。从其他方面看也是如此:英法两国此时控制的人口总数达6亿7千万,其中两国人口就有近9000万,而德国的人口把奥地利和苏台德区都包括在内,也只有7940万。大战爆发前,德国煤产量为.84亿吨,而英法产量为.05亿吨。战争前夕,德国钢产量虽略高于英国,但其资源有限,无潜力可挖,仅英国一国的资源潜力就比德国大得多。另外,英国几乎垄断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德国主要依赖于进口。战争一爆发,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断绝了海外来源。

    这些情况希特勒是清楚的,他曾对将军们说:“按我们的经济情况,我们只能支持几年。”但英法统治者对自己的有利条件视若无睹,死抱着绥靖政策不放,指望德国打败波兰后进攻苏联。

    应该认识到,希特勒发动战争还是有所准备的,他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就可以从苏联方面得到所需要的战略物资。以应对英法的经济封锁。

    就在德军在波兰作战期间,成百万装备精良的盟军稳坐在工事里,面对着近在咫尺的敌人,几个月几乎一枪不发。英法两国不仅坐视波兰的覆灭,而且此后也毫无作为。

    只是9月9日,甘末林为欺骗舆论,下令法国在萨尔地区的10个师,向前推进了至8公里。尽管没有遇到强烈的抵抗,但1日,英法最高军事会议还是作出决定,把这次象征性的攻势也中止了。

    曾经到过前线的法国记者多热莱斯,对这一情况作过记述:“我对那里宁静的气氛感到惊讶。驻守在莱茵河畔的炮兵,悠闲地观望着德国运送弹药的列车在河对岸来往行驶,我们的飞行员从萨尔区工厂冒烟的烟囱上空飞过,也不投掷炸弹。”

    为了使成千上万士兵不致在战壕里感到过分乏味,法国政府特地在军队中设立“娱乐服务处”,决定增加士兵的酒类配给,还为他们购买了一万多个足球。于是在德军的炮口下,盟军便以看电影、踢球、进行各种文娱活动来消磨时光。人们唱着“我们要到齐格菲防线去晒衬衣”的轻松歌曲,逐渐对这场战争是否真会继续下去产生了怀疑。

    出现这样的情况,实质上是英法两国战前推行绥靖政策的继续。在两国领导集团内部,企图以牺牲苏联的办法同德国达成妥协的顽固派仍大有人在。

    199年11月底,苏芬战争爆发后,英法掀起了新的反苏浪潮。英法对芬兰慷慨解囊,给予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1940年1月19日,达拉第责成甘末林和达尔朗,共同制定袭击苏联油田的方案。月日,甘末林建议通过黑海进攻苏联南方,并在高加索穆斯林中策动反苏维埃政权的叛乱。4月5日,法国空军参谋部,进一步计划在短期内摧毁巴库等地的炼油设施和码头。

    再说意大利墨索里尼虽然临阵脱逃,并暗中和英国人勾搭,但他并没有使意大利完全中立。他向法西斯代表大会如此通告说:“在目前,意大利将不开始军事行动。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要严守中立,冷眼旁观、伺机而动是我们采取的立场。这次战争与意大利关系甚密,我们要保留一切权利,以便在适当之际,以我们本身的语言和手段,叙述我们所欲言的东西。”

    但墨索里尼并不能做到“冷静地观察事态”。他似乎以疯狂的热心注视着战争的进展。当希特勒的闪电战在波兰取得大胜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嫉妒又羡慕。为了解纳粹元首下一步意图,他不惜派外长齐亚诺前去摸底。

    199年10月1日,齐亚诺在柏林同希特勒作了一次长谈。这位年轻的意大利外交大臣虽然已经对德国人厌恶透顶,但还是不得不维持着表面的“亲善”。齐亚诺说,希特勒讲述自己计划时,只要提到他作战手段和方法,两眼就闪射着凶狠的光芒。他象连珠炮似地手舞足蹈地说,他要消灭波兰,他要征服北欧,他要征服西欧,他决心打败英国和法兰西!

    大战开始后的第一个秋天,罗马-柏林轴心就发生了龃龉。在一些分歧问题上,双方各级官员互相指责:意方指责德国人没有执行前一年6月间的协议,从意大利的南提罗尔撤退日耳曼族人;德国人没有按月供应意大利100万吨煤。德国则指责意大利人,未能突破英国的封锁,将原料供应德国。

    新年刚过,墨索里尼给希特勒写了封长信,倾吐压在他心头的话。这是墨索里尼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元首”直率地提出尖锐的逆耳忠言。他深信德国即使有意大利的帮助,也永远不能“使英、法屈膝,甚至不能将它们拆伙。如果认为有这种可能,那是自欺欺人。为了双方的争夺,美国绝不会听任民主国家完全失败”。因此,既然希特勒的东部边疆现在已经巩固下来了,是否还有必要为了战胜英法“而去孤注一掷地冒险,连本国的政权也不顾,并且把德国几代人的精华都牺牲掉?”

    纳粹德国元首没有答复墨索里尼的信。在整整一个月里,意大利不断询问里宾特洛甫,什么时候可以得到答复,并且暗示意大利和英、法的关系正在改进,而且贸易也在增加。这种贸易内容之一,就是德国人十分恼火的出售战争物资。

    其实,希特勒是在寻找机会,月1日,英国宣布切断德国由海上,通过鹿特丹运往意大利的煤炭,这对意大利经济是个沉重打击。他认为机会到了,要趁热打铁,便在月8日写一封长信给墨索里尼。希特勒语气亲切地写道:“领袖,我认为,这次战争的结果无疑也将决定意大利的命运。你总有一天会面对今天与德国作战的这些敌人的。我也看到了我们两国的、两国人民的、我们革命的和我们制度的命运,都已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面对希特勒的参战压力,墨索里尼忐忑不安。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从眼下看,希特勒节节胜利,如果迟迟不参战,万一希特勒“大功告成”,不仅他要独吞胜利果实,而且会使自己脸上无光;参战吧,又怕将来不可收拾,冒“灭顶之险”。在面对里宾特洛甫时,墨索里尼不得不明确说明,意大利的经济情况不能长期作战。他不能像英、法两国那样,可以每天花费十亿里拉。

    就在墨索里尼犹豫不决的时候,希特勒并没有停下侵略扩张的战争步伐。那么,希特勒下一个目标又是哪里呢?(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与女神荒岛求生的日子我只想自力更生极品透视兵王极品透视保安系统向我借能力魔法的学术时代武林高手现代横行行走于诸天之间大内供奉在现代不穿越也有随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