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玄幻 > 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 > 第九十回同盟国重庆谈废约中英美开罗立新规
  • 第九十回同盟国重庆谈废约中英美开罗立新规

    作品:《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

    第九十回同盟国重庆谈废约中英美开罗立新规

    却说194年元旦,世界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共同宣言,中国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反法西斯大国。蒋介石成为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194年四国外长莫斯科宣言,标志着中国成为四强之一。

    这时,美、英若还保持对中国奴役性的不平等条约,是十分不合时宜的了。但英、美、苏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仍坚持“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俟至战后解决”。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排除中国的参加。

    身为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深感这是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不平等条约的遗害。既妨碍中国发挥大国作用,也影响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他认为,既然中国已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应成为名符其实的四强之一。既然自己是大国的领袖,就绝不能处于受歧视的屈辱地位!

    借助全国军民抗战的威力和功绩,蒋介石把废除不平等条约提到了议事日程。

    194年4月日,宋美龄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如是我观》一文,提出取消外国在华的种种特权。由此发端,开始了中国与美、英等国之间的废约谈判。

    但英、美不愿意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

    为了打开疆局,熊式辉主张中国自行废约,以提高国际地位,遭到外交部长宋子文的反对。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对此并不热心。于是,熊式辉又改变方式,6月,他向白宫行政助理居里建议,中国对日抗战牺牲惨重,既然美国对华物资援助有限,就应该取消不平等条约,以资“精神鼓励”。

    面对上述形势,在是否废约的问题上,罗斯福总统用深远的目光作了权衡利弊的审视。罗斯福和丘吉尔亲手订立的《大西洋宪章》中,声称的“在自由、平等原则上建立新的国际关系”的精神必须遵守,只有这样,才能继续高举反对纳碎暴政的大旗,团结大多数反法西斯国家与轴心国血战到底。而宪章第三条中明确规定有:“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力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应设法予以恢复。”

    同时,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必须借助中国军民的抗日力量,挡住日军在亚太地区的凌厉攻势。继续拖住日军主力,使英美能够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正如他自己所言:假若中国被打垮,你想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而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到澳洲、打到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有可能与德国会合,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大肆鼓吹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要进行种族战争”。并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诱饵,引诱蒋介石政府投降。而且故作姿态,宣布了日本放弃在满洲国的特权,同伪满签订了所谓废除治外法权的协定。

    罗斯福决定在废约问题上向中国做出让步。于是,5月以后,他便通过各种渠道向蒋介石转达,愿意主动废除近百年来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另订平等条约。

    9月,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从华盛顿打电报给蒋介石:今日美国国务卿,面交关于取消治外法权等问题草案约共18条,要点如下:……

    蒋介石得知这件事后很激动,在当天的日记上写道:接获美、英自动放弃治外法权之通告,此为总理革命以来,毕生奋斗最大的目的。而今竟由我亲手达成,心中快慰,实为平生唯一幸事。

    其实,自日军侵华以来,中国沿海、沿江口岸及重要城市,均为日本侵占。美、英在华享有的许多特权,实际上早已不复存在。废除不平等条约,既可缓和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又不至严重损害美、英的实际利益。

    美英两国协商后,于194年10月9日(华盛顿时间),由美国国务卿赫尔、英国外相艾登分别正式通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驻英大使顾维钧,声称美、英两国政府,决定从即日起放弃在华种种特权,另订新约。

    紧接着,加拿大、荷兰、巴西等国,相继表示了同样的态度。

    194年10月10日下午4时,重庆夫子池广场人潮涌动,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这是中国国民党在举行中华民国建国1周年大典。蒋介石以高亢的声音宣布:“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国父解除不平等条约的遗嘱,亦可完全实现。我国同胞,从今日起,应格外奋勉,自强自立!”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费城独立厅的自由之钟,也重重地敲响了1下遥致祝贺。至此,中国人民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揭开了新的一页,看到了新的曙光。也使得与日本侵略者血肉搏杀中疲惫的人们,为之大振。

    其后,中、美、英三国之间开始改订新约的谈判。蒋介石通过《纽约前锋论坛报》,表示与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友好关系。

    由于美、英废约行动是迫于194年形势做出的,并不是真正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他们想在改订新约中重新得到某些在华利益,因而改约谈判进展缓慢。

    特别是英国,始终不肯放弃在1898年强行租借为期99年的九龙租借地。一直到预定签订新约之日,即194年元旦即将届临时,还未达成协议。为了不致因“九龙”一事而中断新约的缔结,国民政府做出了让步。可是,英国仍然片面要求延期,美国也持同样态度,加以阻扰,致使新约不得不延期签订。

    对此,蒋介石在日记中发出慨叹:美英新约不能在元旦如期举行,乃为平生遗憾,更知外交被动之苦。

    直到194年1月,汪伪政权发表了徒具形式的交还租界,废除治外法权之所谓“新约”后,才有所进展。日本与汪伪废除治外法权这本是一曲滑稽戏,但客观上却对美英增加了压力,迫使美英加速了与中国谈判进程。并于194年1月11日,正式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

    “中美新约”签字仪式,在美国华盛顿外交会议室举行,这一庄严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美国国务卿赫尔偕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步入会议室,两人分坐于长桌一端。赫尔以诙谐的口气询问魏大使:“签字时,是以书写英文的方法,还是按中文书写习惯,从上至下?”

    魏道明大使笑而不语,他先以毛笔签写中文署名,然后用钢笔签署英文名。

    赫尔则以自备墨水笔签字。

    这一时刻,这一情景,均被摄成新闻影片及照片,两人之谈话亦制成留声片运到重庆。

    中英新约签字仪式,在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新厦进行。签字的英方代表是驻华大使薛穆,中方代表是外交部长宋子文。

    中英新约共九条。纵观全约内容,第二条最为重要,故在中英换约的附件里,又明确规定了英国政府应放弃的特权。除九龙、香港外,英国政府从政治上、军事上基本放弃了在中国享有的特权。

    中美新约,除个别地方不同于中英新约外,主要内容相同。

    所废除的特权,是指自184年《中英南京条约》以来,美、英历次与中国政府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享有的特权。中美新约、中英新约宣布废除两国特权共有九项:

    一、领事裁判权:今后美、英在中国领土内的人民或团体,应依照国际公法的原则用国际惯例,受中国政府管辖。

    二、使馆及驻兵区域:美英两国依《辛丑条约》所取得的特权,如使馆界、北宁路驻兵权等一律撤销。使馆界的行政与管理,连同使馆界一切官有财产与官有义务,均移交中华民国政府。

    三、租界:一律撤销英、美在中国的租界。其行政与管理,及一切官有财产与官有义务,均移交中华民国政府。

    四、特别法庭:放弃公共租界特别法庭一切特权。

    五、外籍引水人等特权:美英两国在中国各口岸,使用外国引水人等的特权一律撤销。

    六、军舰行驶的特权:撤销美、英军舰驶入中国领土的特权。以后中国与美英两国间军舰互访时,均依通常国际惯例相互给予优礼。

    七、英籍海关税务司之特权,英国放弃其要求中国任用英籍海关税务司之特权。

    八、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撤销英美两国人民在中国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的特权。

    九、影响中国主权的其他问题。

    5月0日,中英、中美交换批准书后生效。

    随后,中国又与比利时,挪威、加拿大、瑞典、荷兰、法国、瑞士、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这两项是中国人民值得庆贺的事情,它表明经过5年多团结奋战,中国的国际地位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当时中国的各派政治势力,对于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新约一经公布,国民党中央很兴奋,顿时士气高昂,这是中国国民党从同盟会时代即开始为之奋斗的希望。多少志士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194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军民书》,称从此中国已经完全独立自主,与英美并列的世界强国。全国军民更应奋发图强,服从中国国民党的领导。

    重庆7万人大游行,各省也纷纷举行庆祝活动。宣传的中心内容是:国民党一贯光荣伟大;蒋介石是当之无愧的唯一民族领袖;全国只有完全团结在国民党及蒋介石周围,才能有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中共为代表的延安为中心的各地抗日根据地,也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解放日报》指出:新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多年来牺牲奋斗的光辉代价,它不仅鼓舞了中国的抗战,同时也加强了同盟国的团结,有利于反侵略、反法西斯战争。

    中共领袖毛X东也严正指出:“新约的订立,并不就表示中国在实际上已经取得了真正的平等地位。中国人民必须打走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一切失地。不如此,中国的独立解放便不能实现。中美、中英间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还是一纸空文。”

    国民党中的许多有识之士也提出:我们在欢欣鼓舞之余,还要冷静地想一想,我们的国际地位平等以后,是不是和其他强国并列,毫无愧色?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法律上虽然获得了平等,同我们的盟友――美、英、苏称为四大强国,但在事实上,我们究竟有没有具备强国的条件?

    事实上,在国际事务中,英美两国,尤其是苏联,都没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政府。苏联政府并没有就放弃在华利益与中国进行谈判,而且也没有放弃这些特权的意向。斯大林的这一强硬态度,也直接影响到盟国间的重大决策。由于苏联的反对,盟国间的重大决策都是三国决定,然后通知中国政府。甚至为自身利益和三国间的关系,牺牲中国利益。

    英国当权者尤其看不起中国政府及蒋介石。至于丘吉尔,更毫不含糊地说:“如果把中国当作名符其实的四强之一,那真是笑话!”

    虽然英国人如此无理,但目光深远的罗斯福,还是决心邀请蒋介石飞往开罗,共商世界反法西斯大计。

    开罗会议是在国际局势大变化的前夕召开的。194年夏季,在欧洲及太平洋战场,盟军开始加强了对法西斯轴心国的反攻。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三国轴心瓦解。

    美国总统罗斯福一直有把美、英、苏、中四国树立为世界“四大强国”的构想。他说:“有5亿中国人站在我们一边,这在紧接着战争以后的时期是非常有用的。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府,肯定是亲美的。四大国中,中、英站在美国一边,战后即可孤立苏联。”

    对于美国的如意算盘,苏联自然是强烈反对。在美国的压力下,苏联参加了四国外长会谈。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决定共同对法西斯国家采取行动,尽快成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四国外长会谈会议发表了《普遍安全宣言》。

    “美英苏中政府根据194年元旦之联合国宣言及其后各项宣言所共同决定,各向其现与作战之轴心国家进行战争,直至此种国家在无条件投降下屈服为止之决心。且鉴于为其本身与其为与国对于侵略之威胁谋得解放所负之责任,并鉴于战争至和平其演变必须迅速而有秩序,且为建立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俾全世界人类及资源用于武装者可达最低限度起见,用特联合宣言。”

    在宣言上签字的四国外长,分别是赫尔、艾登、莫洛托夫、傅秉常。由此,中国算是进入了四强之列。并为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接着,罗斯福又以极大的热情,发起召开四大强国首脑会议,目的是讨论盟国将要取得胜利的协同作战问题。

    10月8日,11月1日,罗斯福总统两次电邀蒋介石出席“四巨头”国际会议,地点在开罗或亚力山大港附近。

    经过慎重考虑,蒋介石在收到第二次邀请后,回电罗斯福“同意”,表示赞同。

    可是,斯大林对参加四方会议迟迟不予答复。提出“因未加入对日作战,所以不便与中国同席讨论对日问题”。斯大林不想与蒋介石会见,此时,苏联也的确没有能力同时对日宣战。斯大林必须避免双面作战。罗斯福为谋求国际大局的平衡,决定“四巨头”会议分两次进行。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会议;美英苏在德黑兰会议。

    蒋介石认为苏联反对中国列为四强之一,不愿出席“四巨头”会议,更是瞧不起他本人,心中怏怏不乐。

    194年冬天,对开罗来说,是一个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在开罗西南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附近的梅纳饭店,戒备森严,驻有一旅英国军队,高射炮筒高高昂起。这就是中英美三国会议的地点。

    11月0日晨7时,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及随行人员王宠惠、俞国华、史迪威、陈纳德等0余人,乘坐一架四引擎巨型飞机到达开罗。蒋介石稍事休整,便于下午6时前往拜访丘吉尔。尽管蒋介石不太情愿。

    丘吉尔于当晚乘军舰到达,随从有英军参谋长布鲁克上将、艾登及他的女儿等100多人。

    缅甸问题是中英双方最大的分歧所在。

    蒋介石决心在开罗会议的谈判桌上,提出共同反攻缅甸,他要求英国从南缅登陆,配合中国远征军南北攻击,收复缅甸全境。以恢复滇缅公路,确保中国补给线。

    英国首相丘吉尔棱角分明的脸上严肃冷峻,毫无表情。他根本不管滇缅公路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只要中国在缅甸北部作战,牵制日军不向英属印度进攻就行了,他要先顾欧洲战场。

    但话不能直说,望着蒋介石期待的表情,丘吉尔说道:“阁下说的极对,反攻缅甸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开罗会议必须对此做出最后决定。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更庞大、复杂和激烈的欧洲战场。”他绕着圈接着说:“依我之见,开罗会议的第一阶段,我们应首先对欧洲战场统一看法,以便同斯大林会晤。等德黑兰会议后,我和罗斯福总统再返回开罗,继续进行开罗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再从容讨论缅甸作战。这样,你以为如何?”

    丘吉尔坚持认为,开罗会议是德黑兰会议的前奏。在德黑兰,美、英与苏联将就欧洲战场作战方针最后摊牌。“斯大林是个强硬的家伙,阁下想必早有耳闻。开罗会议期间,我们和罗斯福总统应集中精力,讨论欧洲战场,以便在德黑兰会议上共同对付斯大林!”丘吉尔知道,蒋介石很讨厌斯大林。

    但是牵涉到国家利益,个人好恶是次之,蒋介石对丘吉尔的主意深为不满。把缅甸作战取决于欧洲战场,这不是贬低中国战区的地位吗?想到这里,蒋介石讥讽说:“如果把缅甸作战推到德黑兰会议以后讨论,那中国代表团来干什么?我们干脆先回国好啦!”

    “大可不必,德黑兰会议开不了几天,这期间你们先散散心,休息一下。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古城卢克苏尔,名胜多着呢。相信你们会愉快的。”

    蒋介石被激怒了:“我们是来讨论战争,还是观光游览啦?”

    邀请蒋介石参加会议,是罗斯福的主意,丘吉尔曾顽强地反对过。原因之一是,蒋介石曾热烈支持印度甘地反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同时认为美国人大大夸大了蒋介石和中国政府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能力。他最关心的是不让日本进入印度,以及收复新加坡,仍然保持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利益。

    罗斯福还是以把中国拉入大国的行列,战后将会发挥作用等理由,说服了丘吉尔。

    11月1日晨,罗斯福姗姗来迟,丘吉尔、蒋介石前往迎接。他的迟到,在会议之前造成了一种奇妙的局面,中、英意见相左,美国的意见成为关键,造成了罗斯福可以左右会议的地位。当然这个地位,是由于美国的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

    罗斯福在开罗告诉蒋介石,他应该做的事情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参加对日作战,使中国牵制住日本军队。如果蒋介石始终站在盟国一边,胜利之后,美国将保证中国战后取得应有的利益。”罗斯福还希望蒋介石能承认中共的力量,共同打击日本。至少在世界大战结束之前,不要发动内战。总之,一要打败日本,二要建立一个亲美的政府,这是罗斯福的盘算。

    11月日晚间,罗斯福与蒋介石进行了长时间的私下密谈,宋美龄和美国总统秘书韦尔斯在场。蒋介石认为“气氛十分融洽”。

    但罗斯福却失望了。他向秘书韦尔斯说:“我1年来在同蒋介石打交道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数困难,他是非常神经质的。”罗斯福激愤地说:“蒋政府对中国人民大众的苦难无动于衷的态度,令我十分厌烦。”

    在美国人眼里,支撑中国局面的,除了美国人就剩下蒋介石了。“不管蒋介石的军事视野多么有限,他的军队的作战多么糟,他仍然是战后唯一能使中国人民保持团结的人。”罗斯福对他的小儿子说:“尽管蒋氏夫妇的缺点很多,我们还是得依靠他们。”

    在蒋介石和罗斯福私下谈话后,罗斯福又来到丘吉尔住处。

    “委员长好象对你参观金字塔的安排不太满意。”罗斯福幽默地说:“中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朋友。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仅在大战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战后,必须让中国填补日本战败留下的真空。不然,苏联就会不仅在欧洲,也在亚洲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与我们靠近的中国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罗斯福此时已经在设计未来的世界蓝图了。

    “这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丘吉尔说:“我不同意人们这样高地估计中国力量和中国战争的作用。我始终认为,开罗会议只是八天后德黑兰会议的准备。主要任务是使我们不必用一些枝节问题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罗斯福继续分析说:“中国如果得不到盟国的有力支持,一旦屈服于日本,将大大增加欧洲战场的困难。美国将不得不从欧洲抽身,把全部力量投向太平洋战场。这样将会大大延长战争。”

    罗斯福的这一观点,对丘吉尔来说是个软钉子,有威胁的成分。其中有丘吉尔最不愿接受的方面,即美国加强在亚洲、太平洋方面的力量,从而削弱对欧洲战场的重视。经过一番私下商谈,三方终于坐到了一块。

    会议正式开始。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在开罗会议上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争取更多的援助。第二、收回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及小笠原群岛。

    会谈中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政治问题,主要是战后对日本的处置问题。由罗斯福总统的高参霍普金斯起草的关于政治问题的几项意见,蒋介石完全同意,一字不改。只是经杨宣诚提议,在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上,加注了彭湖。因为彭湖本来就属于台湾省管辖,加注只是重复其意义。

    军事问题,在讨论欧战计划时,英国主张在地中海采取“铁钻行动”;美国则主张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双方争执不下,只得留待与苏联商定。

    在讨论亚洲行动计划时,蒋介石拿出史迪威起草的建议书,要求:英国海军攻占缅甸的安达曼群岛,并登陆攻取仰光。在钦敦江上建立桥头堡,派空降部队攻占英都,以控制通往密支那的铁路线。中国军队及在印度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北,配合行动。这就是蒋介石提出的“海盗计划”。

    马歇尔认为:蒋介石同意从云南出兵,打通缅北交通便有了保证。他支持这项计划。

    英国坚决反对,丘吉尔恼火地对马歇尔说:“海盗行动会削弱英军在欧洲的兵力。”

    蒋介石参加会议的目的之一,便是争取美援。在坚持缅甸作战的同时,蒋介石提出:“喜马拉雅航线的物资运输必须每月保证1万吨,并提供50架飞机。”

    英国人终于找到了反驳的借口,年轻潇洒的蒙巴顿将军站了起来,质问道:“即使能搞到这么多飞机,翻越喜马拉雅山运输如此大量的物资也是难以保证的。”针对海盗计划,蒙巴顿说:“英国不能在缅甸沿海进行两栖作战,在缅甸的雨季进行空袭,无法办到!”

    “那我方就不能单独派兵进入缅甸!”蒋介石威胁道。

    英国人很不客气,在三国元首在场的情况下,经常使蒋介石难堪。具有典型英国人作风的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元帅认为:“对外国人就应该予以冷落,如果这个外国人又是非白种人,就还应该再踩他一脚!”这是殖民主义者长期养成的习惯。

    当会议结束时,英国人就用嘲笑的口吻说“纯碎是浪费时间。”他们朝着马歇尔耸耸肩:“只是由于马歇尔和美国的观点,我们才不幸遇上了这种令人扫兴的事情。”

    蒋介石对丘吉尔等人如何评价呢,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开罗会议之经验,英国决不肯牺牲丝毫之利益以济他人。英国之自私与贻害,诚不愧为帝国主义楷模也。”对于丘吉尔,蒋介石认为:丘氏为英国式政治家,实不失为盎格鲁撒克逊式之典型人物。其思想与精神气魄不能与罗斯福同日而语。而其深谋远虑,老成持重,则现代政治家中实所罕见。

    经过争论及私下的面谈,在美国的决策人物中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国民党办事效率低下,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弱,蒋介石把**看得高于一切。这样,美国人担起心来,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打通缅甸,向国民党提供更多的援助,是否能收到预期效果?军援物资会不会被蒋介石保存起来,用于打内战,而不打日本?美国不禁对收复全缅甸的计划产生了动摇悲观的情绪。

    但是,中国仍然是美国B—9型远程轰炸机的有效基地。中国战场消耗着日军的主力,为了最后战胜日本,没有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国共分裂,蒋政权垮台,对美国不利。想到这里,罗斯福下定决心,支持蒋介石!

    罗斯福诚恳地对蒋介石说:“我知道由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吃了亏,所以你现在变得小心了。英国人是很狡猾的,在谈判桌上他们不肯让步,这不要紧,我以人格向你担保,如果英国不能适时在孟加拉湾部署海军,那就由美国来弥补这一空间。此外,我们将派遣经过严格训练的000名远程突击队参战,在物资供应上,保证满足你的要求。

    11月6日下午,以安排二次大战结束后国际问题的《中英美三国开罗宣言》定稿通过,但要等待罗斯福、丘吉尔会晤斯大林后,才能发表。

    蒋介石夫妇怀着大国领袖地位的自豪感,带着会议成果,于11月7日晚乘飞机离开埃及,取道印度回国。那么,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会谈,又会产生哪些重大决策呢?(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与女神荒岛求生的日子我只想自力更生极品透视兵王极品透视保安系统向我借能力魔法的学术时代武林高手现代横行行走于诸天之间大内供奉在现代不穿越也有随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