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龙旗飘落 > 第四节打成“乱战”
  • 第四节打成“乱战”

    作品:《龙旗飘落

    变阵后的北洋舰队,起初正是一个窄长的“人”字阵式,恰象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敌舰群。

    中午十二点五十分,双方舰队相距为五千三百米。

    “定远”舰打响了第一炮。日舰“高千穗”上官兵看到,“三十公分半巨弹冲开烟雾,从游击队头上高高飞过,于左舷附近落入海中,海水顿时腾高数丈。”描述的情景着实吓人。这一发弹着点稍远,以致落在“吉野”舷左一百米处。

    “定远”的第一炮,实际上也是全队发动进攻的信号。

    紧跟着十秒钟不到,“镇远”舰上的大炮也跟着怒吼起来。

    随后,北洋各舰也纷纷开炮。

    北洋舰队充分利用重炮射程优势,尽可能地打击敌人。

    …………………………………………

    日本人的意图,是第一游击队吸引北洋舰队的注意力。接战后,迅速冲击北洋右翼的薄弱环节,配合本队攻击北洋舰队。

    日舰第一游击队始终以北洋舰队阵列中央的“定远”、“镇远”为基点,瞄着中央而来的,但日本舰队本来就“畏定、镇二船甚于虎豹”,“三十点五厘米巨型炮弹”一飞过来,旗舰“吉野”远在五千米以外便突然向左大转弯,在海面上划出一道近似直角的航迹,并加速以斜线从“定远”、“镇远”二舰之前夺路而进。

    这是一个非常难熬的时刻。

    日舰队以纵队做接敌机动,到达一定距离,便向左依次转向,全队在大清舰队的侧前做了一个大转向,然后在大清舰队阵形前通过。

    这个场景倒底是怎样的,绝大多数电影电视剧都没有清楚地表现出来。反倒是日本拍摄的电视剧《坂上之云》关于日俄对马海战的接战情形,反映得最深入细节。看来日本舰队是认定了这个战术是好东西,十年间,除了军舰有变化,战术竟未做什么改变,上来还是那“三板斧”。

    这个距离,要算好双方速度,保证自己转过弯来,能迅速开打。好象一般在进入敌人舰炮射程外开始,即使这样,由于敌舰前进,舰队也会有一段时间暴露在敌舰火力之下,却只能抱着头单纯挨打,而无法还手。射程够不着,急速转弯造成了船体倾斜也使舰炮无法瞄准使用。

    第一游击舰队提前转弯,还是挨了炮。短短几分钟时间内,一颗炮弹“恰恰击中吉野,穿透铁板在甲板上爆炸”。“高千穗”也中数炮,“在火药库附近的军官室被击穿,八吋多厚的钢板穿透三个大洞”,人员死伤不少不说,舰上顿时燃起大火,危及附近的火药库,舰上忙乱不堪。“秋津洲”第五号炮座也中炮,海军大尉永田廉平以下14名官兵死伤。

    为了发挥侧舷炮的作用,只能付出这样的代价了。

    …………………………………………

    在窒息一般的忍受和等待之后,第一游击舰队终于完成了大回转,切到北洋舰队右翼,咬住了“超勇”“扬威”。

    “超勇”“扬威”是北洋舰队中两艘最弱的军舰,排水量100多吨的小小“身板”。舰龄已在十三年以上,已属“老明星”军舰。速力迟缓,连7节都达不到,而且火力与防御能力皆差,仅有首炮和尾炮对敌人还有点杀伤力。

    驾着这样的战舰,与敌人新锐的军舰冲杀,令人悲叹!

    况且基本上是以二对四,老舰虽竭力抗击,终究敌不过号称“帝国精锐”的日本第一游击队四舰。

    这次海战,北洋舰队官兵还发现日本人使用了装填新式炸药的炮弹。原来日本有一个叫下濑雅允的发明了极为敏感、爆炸力强于黑火药的“下濑火药”,装填这种火药的炮弹虽然极其敏感,不能重力磕碰、震动,但发射后碰到东西就炸,哪怕是一根钢索,而且,还有一个恶毒的特性:象粘油一样四处燃烧,并产生黄烟和有毒气体。纵看古今,横看全世界,也只有日本人有这种炮弹。

    在第一轮对攻中,“超勇”舱内便被击穿,引起大火,刹那间,黑烟将全舰遮蔽。“扬威”与“超勇”几乎同时起火。管带林履中亲率三副曾宗巩等奋勇抵抗,发炮击敌。但是,在日舰第一游击队的轮番轰击下,“扬威”伤势过重,“首尾各炮,已不能动”。

    …………………………………………

    跟在第一游击队之后的联合舰队本队也冒着弹雨,到达北洋舰队正面。

    旗舰“松岛”成为北洋舰队炮火集中打击的目标。设计用来对抗定、镇铁甲舰而强行安装的三十二公分口径大炮,当时就被摧毁,失去了作用。

    “松岛”驶至距定远三千五百米时,联合舰队本队终于可以发炮了。日军集中火力,向定、镇二舰攻击,而且一上来就有目的地瞄准飞桥、瞭望楼、信号旗部位,用速射炮猛烈轰击,试图上来便破坏北洋海军的指挥系统。

    在猛烈的炮战中,“定远”舰首先经受了暴雨般的攻击。“战阵甫合,炸弹遽来,正中定远之桅。桅顶铁瞭楼中,有七人焉,弹力猛炸,与桅同堕海底。又有一实心弹至,击中汽管,幸而未断。”[《甲午战争史》引自《中东战纪本末》]前桅折断,瞭望楼坠入海中,旗号设施也就被摧毁了。

    更为严重的是,开战不久,北洋海军的统帅丁汝昌受伤。

    丁汝昌正与几名洋员站在飞桥——军舰最上层贯通舰身前后,并连通主炮甲板的平台——上督战,因前桅中炮,舰身猛烈簸,几人全部被冲倒,又有炮弹击穿飞桥,掀起飞桥木质甲板,压在丁汝昌的腿上。丁汝昌脸上和颈部几处受伤,在水兵的救护下,才得以脱身。

    这对北洋来说,开战主帅就严重受伤,是一个巨大的挫折。

    危急时刻,幸亏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接替指挥,“代为督战,指挥进退,时刻变换,敌炮不能取准”。

    由于“定远”屹立,事先丁汝昌命令“各舰随旗舰进退”,北洋舰队基本保持着稳定,并未像有些资料中所说“陷入混乱”。

    丁汝昌被救到舰道舱室,包扎之后,拒绝再到更安全的地方。不能指挥,甚至不能行动,就保持着镇静,坐在那里,尽可能与来往的兵员简短交流,激励部下杀敌,并期盼着舰队能传来好消息。

    老提督临危不惧,受伤而不退,确实有效地稳定了军心。

    但作为一个“总指挥”,整个海战当中,他所发挥的作用,似乎就是下令迎敌,下令开炮。然后,然后就打成了混战。

    当然,战时有左右两名总兵,实际上清军没有实现分群作战,这个指挥功能看来未曾发挥出来。

    等到右翼总兵刘步蟾主动接替整个舰队的指挥,旗号装置已被摧毁。(所以,所谓刘步蟾再传令时出现失误,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的虚构情节。)可以认为,主帅受伤,号旗被毁,失去了统一指挥,严重损害了北洋海军的整体战力发挥。因为指挥不力,战斗力至少打折两成以上。

    客观上,两支舰队已经绞在一起,煤烟、炮火硝烟,笼罩着海面,就是有旗号也已经无法看清了。

    北洋唯一可依靠的,就是各舰管带根据战场情况,主动配合的程度了。

    …………………………………………

    在激烈的战斗中,北洋舰队也在战火煎熬中,向着期待中的目标奋力挺进。

    战场形势终于有了一次有利的转机。

    以“松岛”为首的日舰本队,在且战且进中,驶往“定远”的右前方。北洋舰队也全队向右旋转约四度,各舰皆以舰首指向日舰本队。掠过北洋阵线右翼,旗舰“松岛”提速、准备左转舵,本队各舰也纷纷跟上,估计是想调转方向,换以左舷火炮,向北洋舰队进行第二次攻击。

    可是,日舰本队后继之“比叡”等4舰,因速度迟缓,远远落后于前方诸舰,特别是“比叡”,与前舰中间出现了近1000米的空档。

    北洋舰队“人”字阵形之尖一下切入,日舰本队被拦腰截为两段。

    至少,“比叡”4舰,几乎坠入了深渊。

    这里边,还有日本海军的高官,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乘坐的“西京丸”。

    …………………………………………

    北洋舰队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向敌发动猛攻。“定远猛发右炮攻倭大队,各舰又发左炮攻倭尾队三船。”

    接下来,就是北洋舰队发挥“小队作战”的主动性,实施“乱战”歼敌的战术。

    轮到日本人受苦了。

    落在后面的这4艘日舰,也是联合舰队的弱点。

    被断下的“比叡”就惨了。

    “比叡”在弹雨中惊恐地发现,中国军舰“定远”和“靖远”正迅速向它驶来,进逼至相距七百米处,不但舰首重炮难当,照当前形势,还有被撞沉海底的可能。处境危殆,“比叡”走投无路之下,竟向右急转弯,一下子钻进了“定远”和“靖远”两舰的间隙之中。(按各种史书,“比叡”自“定远”左舷通过无异,《甲午战争史》记为定、靖之间,《甲午海战》根据《日清战争实记》等史料考证,为定、经之间。)

    这情急之下的本能避险动作,却救了它一命。因为“定远”“靖远”怕误伤了友舰,不敢使用重炮平射,只能以小型速射炮居高临下轰击“比叡”。

    这大大便宜了闯进“胡同”的“比叡”,虽然左右两面都受到攻击,但还不致于立刻被击沉或失去动力。所以它不顾伤亡,在弹雨中向“胡同”尾端猛窜。

    中间,“比叡”突然发现,打来的火力减弱了,观察发现“靖远”舰停止炮击,“甲板上排列着携带步枪的突击队,欲靠近比叡”,明显是准备派陆战队士兵,“跳帮”过来俘虏自己。危急当中,“比叡”只能一边逃跑,一边趁着北洋火力减弱空档,用“舰上的速射炮不间断地连射,在五分钟内发射了一千五百余发”,使“靖远”难以靠近。

    等终于穿过“胡同”,却被“定远”尾炮逮住机会,大大出了一口恶气。“比叡”被“定远放出之三十公分半巨弹击中,下甲板后部全部毁坏”,士官室也被洞穿,一下子死了19人,后部舱面燃起火灾,喷出浓烟。

    “比叡”赴死的惨景被跟在后面的日本人看得清清楚楚。但是,跟在后边的“扶桑”舰没有施以援手,而是拼了命地加速,逃往主队方向,躲过了一大劫。

    所幸,正要围攻“比叡”的北洋军舰发现了又一个弱者“赤城”,扔下了都快要沉没的“比叡”。侥幸脱出北洋舰队的炮火网,樱井舰长大呼感谢上天保佑,挂出“本舰火灾退出战列”的信号,向南驶逃。

    “赤城”本是一艘炮舰,速度更为迟缓,跟不上队伍,落在了最后,陷于孤立地位。本来“赤城”位于比叡左后方,等“比叡”穿过中国舰群后,北洋舰队左翼各舰扑向“赤城”,一顿猛打。

    小个子“赤城”根本无力招架,舰长坂元八郎战死,“鲜血及脑浆溅在海图台上,染红了罗盘针。”舰上军官几乎非死即伤。“赤城”只能转舵向南逃离,“来远”又尾追着连连发炮,先击倒“赤城”的大樯,又中其舰桥,击伤代理舰长佐藤铁太郎。直至追到“赤城”逃出作战海域。

    …………………………………………

    北洋舰队对“比叡”和“赤城”的攻击,也为右翼苦战的战友赢得了一点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战场上常讲的“牵制”。

    眼看已经陷入绝境,那边,联合舰队本队的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打出了“比叡、赤城危险”的信号旗。

    第一游击舰队忙着去救援,“超勇”和“扬威”得以脱出火力圈,驶出战场,实施自救。

    但是,在扑天的大火中,到时分,“超勇”如一个伤重将息的勇士,渐难支持,右舷倾斜,海水渐渐掩没甲板。

    船上人员纷纷坠水后,赶来参战的“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眼看军舰行将沉没,管带黄建勋没有接抛来救援的长绳,而是选择了与舰同沉于海。

    这是海军舰长有尊严的结束自己使命的一种方式。

    黄建勋成为黄海海战中第一个牺牲管带。

    “超勇”大副翁守瑜也选择了与军舰一同沉海。

    “扬威”舰也只得驶离战场,准备靠近浅水搁浅施救。

    虽然受伤严重,但“扬威”没有选择较近的浅水,而是向更远的西北方向大鹿岛驶去。因为,那里离大东沟更远。大东沟,是陆军兄弟换乘登陆的地方。[《甲午海战》](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斗破之萧族风云都市之绝世丹神蚀心虐恋:薄情总裁下堂妻虐恋:总裁的换心新娘起航1992于新世界高举龙旗年少天纵1931穿越到1931大学校园,我的风云际会我的云养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