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龙旗飘落 > 第一节庆典——隔江犹唱后廷花
  • 第一节庆典——隔江犹唱后廷花

    作品:《龙旗飘落

    前边战事再紧,可是,关系到皇家体面和荣耀的事不能不办。

    就如同当初太后辉煌出世的时辰谁也无法推迟,现在的隆重庆典一样要如期举行。

    唯一令人扫兴的是,太后生日,只是太后的喜事,但不是中国人的好日子。

    尤其是太后40、50、60、70大寿,十年一大庆,也是十年一大难,实在是中国的不幸。

    每逢太后大寿,外国人必来“祝寿”。1874,日本攻我台湾。1884,中法战争,马江海战,福建水师覆灭,日军趁机挑起朝鲜事端。

    1894甲午年,正赶上这场中日战争。

    后来的1904,日俄战争。看字面就是纯外国人的战争,但这场外国人的战争竟是在我国的东北土地上开打,为的是争夺对中国东北的控制权。在日本要求下,中国竟然还宣布并严格保持了中立!

    “大清中兴”,具有的竟是此等的豪华气象和大国气度!

    ……………………………………………………

    太后的生日,排场大,要跟乾隆爷的老妈相同。前期准备的耗费,前边已经讨论过。这还不算,除此之外,慈禧索取的贡品,不可胜计,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外有战争,内有排场,且看大清朝如何支绌,慈禧如何做作。

    据《近代史资料》196年第期文章中记载:

    由于战局恶化,为了军事需要,清政府向英国、德国订购了几艘快艇,又向阿根廷订购了十三艘快艇,共计需款四百余万两;

    为了应付战局,军队的开拔、招募和编练、沿海的防御,总计需款三百九十余万两。

    如此巨大的军事开支,短期内集结在一起,令国库空虚、靠借贷度日的清政府难以为继。百般筹措,依然无果,不得已户部只得再举外债。

    1894年7月(光绪二十年六月),也就是慈禧寿典的筹备接近尾声之际,户部通过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向英国银行借贷一千万两,年息七厘半,十年以后还本,十年中利息银四百二十万两。

    前线战事愈演愈烈,军费的筹措尚且需要举借外债,一个败家的庆典,竟也要在这个大洞边上再添一个新洞。

    朝中部分官员产生不满情绪,他们纷纷上书,呼吁停止庆典工程,将祝寿费移作军费。

    在坚持庆典继续进行的同时,慈禧表面上对庆典的规模进行了限制。

    八月二十六日(9月5日),慈禧发懿旨:“所有庆辰典礼,着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光绪朝东华录》)——其实只是减了去颐和园搞活动这一项。那又怎样,该建的园子也建了,该花的钱都已经花了。太后难道连颐和园昆明湖检阅水兵的工夫都没有了吗?

    八月二十九日(9月8日),慈禧又发懿旨:“一切点景俱暂停办。工程已立架油饰的不再添彩绸。”(《翁同龢日记》)就是说,该油漆一新的地方都描画完了,就是减去挂彩绸、悬横幅这一项。

    这也许已经是慈禧最大的让步了吧。正当臣下还满足于这点小小的让步,为慈禧懿旨“额手称道”的时候,慈禧为敷衍舆论而采取权宜之计的策略暴露无遗。

    该收的礼、该捞的钱,太后是一分不舍。

    “压缩”之后,仍然搞了近一个月的庆典活动。

    真是要多假有多假,无耻到了无下限、无底线。

    ……………………………………………………

    前线隆隆炮声,为太后庆典增添了无限喜庆,更为皇家增加了无限声威。

    九月二十五日(10月日),在京各王公大臣以及外省各级官员开始呈进万寿贡物,拉开了慈禧六旬庆典的序幕。而紧接着10月4-5日,日军第一军已攻破鸭绿江,进占九连城,清军正节节抵抗,退向辽阳中路。同在10月4日,日军第二军已经登陆金州花园口。

    从十月初一(10月9日)起,内外臣工“穿蟒袍补褂一月”,隆重的祝寿活动正式开始了。紧接着,11月日,日军便开始向金州进发。

    自此,宫里日日庆祝,夜夜笙歌。前线,已经战火连天。11月5日到7日,日寇接连攻破石门子防线,攻陷金州,并攻占大连湾。

    与皇家的喜庆相映,是战地官兵的血肉相搏,百姓流离失所,接连陷入血雨腥风。

    直到十月十七日(11月14日),叶赫那拉老太太的六旬庆典才告结束。

    接着,1日,日寇攻陷旅顺,带给旅顺人民的,是四天的种族灭绝式大屠杀。

    这样的统治者,还有什么资格统治国家。

    ……………………………………………………

    反过来看看,人家日本天皇几乎是一大家子齐上阵了。

    丈夫亲自指挥,老婆和小老婆们提篮携筐,送水送汤。

    按照日本人的报道,一条美子皇后前往各地医院,探望战场负伤入院的伤病员,寄予勉励慰语。她把御成婚5年进献的真棉(看来日本皇后收礼,也就是这个水平,远不及我大清皇家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捐献前线,赐假肢给在东北战场失去手足的士兵。

    看看日本人就是好打发,把人真腿废了,换个“假腿”,人家还抢着说感谢。

    报道说,日本国民高度赞扬明治皇后,称其为“国母”。

    称皇后的言行,为明治天皇“仁慈博爱”的形象奠定了牢固基础。

    有如此付出就会有回报。

    皇家的军人们很快就将对天皇“仁慈博爱”的感恩,化为对大清军队和国民的凶残!

    ……………………………………………………

    看看我们大清的太后怎样关怀前线战事。

    9月1日,慈禧匆忙发布懿旨:

    “着由宫中节省项下,发出内币银三百万两,交由户部陆续拨用,以收士饱马腾之效。”

    大清太后真是有才!而且是奇才!

    此时,清国在与日本的战争中一溃千里。

    清军在朝鲜已经顾不上吃饭,或者就是有功夫也吃不上顿饱饭了,这个时候,太后再拿出银子来购买军备弹药、收买人心士气,还指望这些银子能立杆见影,收到“士饱马腾”之效?

    黄花菜都已经凉了多时了。

    ……………………………………………………

    看看时人对叶赫那拉老太婆盛大庆典的反映吧。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针对慈禧贺寿的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在北京,很快便流传开这样一副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这还不够绝妙。

    慈禧七十寿诞,有人巴结慈禧,献上一副对联:一人有庆,万寿无疆。

    这对联有点小聪明,说不上文采,这是我看过的“拍马”联中最低档的了,但绝对够直接、够无耻。据说,还深为慈禧所喜。

    后来,章太炎受这副对联启发,灵感大动,深入挖掘、加工,改成一联,内容如下: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这对慈禧不顾国家安危,出卖国家利益,只图个人享受的无耻行径,算是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痛心的怒骂。

    当然,这得是接近上层的人才能够了解的真实情况。

    普通百姓,远离北京的地方,有几人知道?

    辽东打仗,南方观战,恐怕不全是指责。这还只是指官家——南方的官府,装作什么也没听见,民间估计真不知道东北已经烽火连天了。

    ……………………………………………………

    太后皇上在庆贺,宫内一角的军机处却一片阴暗。一帮大臣也是强作欢颜,下来便惶惶无计。

    日军攻陷金州,在城中大肆杀掠,皇宫内还在唱戏,皇太后最爱听的京剧。

    慈禧是个超级票友,迷到什么程度?连慈安太后去世,还在服丧,宫廷里就开始筹备演戏了。释服的第二天,戏便开演了,从上午9时一直唱到傍晚7时,连唱四天。迷到舍生忘死的地步,一直到生命垂危之时,慈禧仍在连日听戏。[《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慈禧听戏的时候,手里总要拿着“贯串”——演出剧本。戏演到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样的家伙点儿、演员该做什么动作,都详细记录在那个“贯串”上。慈禧太后

    一边欣赏艺人表演,一边检验他们的对错。一旦发现表演有误,立刻追究,轻则训斥,重则打板子。她给艺人挑毛病,挑的也特别是地方,让艺人不得不服。

    今天各位戏迷们有福,大家也都得感谢慈禧太后为京剧繁荣发展,成为国粹做出的杰出贡献。如果说唐明皇被尊为梨园始祖,慈禧是否也应算是京剧班头?

    当然,也有人因为在太后面前唱了一句“最毒不过妇人心”的戏词,被太后打了板子。

    你说举国欢庆,这么重要的日子,这唱戏的能不卖力,陪着听戏的能不尽心吗?

    据说宫中大寿,国境大打,不知是有意无意,老太后点了一出《战太平》。主角谭鑫培在即将唱到“大将难免阵头亡”那一句,心头一激灵,把词改成了“大将临阵也风光”,慈禧太后听了很是高兴,当场打赏。

    ……………………………………………………

    且看这天翁同龢写的日记:初九(11月6日)午初二刻(大中午的),到宁寿宫听戏。皇上又不能离开,还要和军机大臣们商量事情、下达谕旨,非常着急,嘱付大臣不要下班就走。并说,听戏要三天,怕是耽误事,军机大臣尽可以不到场。军机处只有两位王爷在做主,这天得到前方电报,大连湾、旅顺万急,请示速调山东守军,并让汉纳根带海军赴援。都是请示王爷,立即办理,回头再奏明圣上。

    第二天,大连湾炮台失守。这天农历十月初十,正是慈禧太后的诞辰。翁同龢日记又写道:

    来自各地的电信极多,中枢大臣们忙得不可开交,七点多钟,大家还要随着光绪帝参加慈禧太后的祝寿仪式,过了一道门又一道门,经过一系列仪式(这里不再细言),经过一番折腾,已经快十点半了(巳正二刻),又要入座听戏。

    但翁同龢实在坐不住,十几分钟后,赶紧出来。吃点饭到了军机处,等了一阵,两位王爷也没等来。三点多钟待到五点多,就回家了。这天,只知道大连告警,宋庆军已经开往复州、金州。

    第三天,日军已攻下大连,正在休整,准备进攻旅顺。翁同龢又记道:

    半夜快1点(子正),有人送来电报,旅顺危急。又过半小时,电报猝至,金州已失。赶紧前去报告,请示派唐仁廉赴旅顺……10点多,又入座听戏。叩头完毕,便退回,实在是无法安坐。下午,电报就来了,报告南关岭失守,徐邦道败退,旅顺仅半月之粮(还记得,是有个龚照玙跑路到天津要粮)……

    无需我多说,看看就知道了吧。前方急如星火,皇家忙着听戏祝寿,根本顾不上打理军事。军机处这帮人也撂下十万火急的军情,跟着讨赏、贺喜,就是上班的,也根本拿不出什么有用的计策办法。忙而无用,无所作为。这样的军事中枢,能有什么用?

    怪不得日本人断定,慈禧太后生日之年,大清根本没有心思应战。判断得真准!

    ……………………………………………………

    多少年来,我们在惊叹太后生日庆典的皇家气派时,也总在讨论,一直想弄清慈禧这个老太婆到底是如何想的。

    大家认为: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统治阶级的需要,是为了确立皇家的威严,不然会影响统治者的政治秩序。

    实际上,内政与外政不分,那边打仗、这边宴乐,才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我倒没觉得,停止国家的一切庆典,专心应付战争,统治秩序就崩塌了。而且这样做,不见得就会降低了皇家的威严。停止筵宴,上马,杀敌去,历史上这样的事多的是!没见哪家就此倒台了。

    荒淫无道、昏庸无能被推翻的皇帝却比比皆是,这晚清皇家看来对历史真是没什么见识。

    当朝者皇家当然不能表现得失魂落魄,那会动摇民心。但却实在没必要这么张扬,故做姿态、掩饰恐慌。

    比起这个,还有比打了败仗更动摇军心民心的吗?还有比外国军队来了,就跑到承德“避署”(还有跑西安“西狩”)更威信扫地的吗?

    不过后来我突然想,我们猜测了这么多,怎么就没有怀疑:大清统治者有这样的“政治远见”吗?我怎么觉得,是我们替慈禧老佛爷想太多了,想复杂了。

    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发达的新闻信息,也没有什么网络,东北打仗,西南、西北不见得知道。对什么民意,慈禧太后就根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倒是前线的将士们能不能打胜,还值得担心一下。

    刚开始的时候,情况不是还没那么糟吗?

    大清统治者已经习惯了奢华,习惯了穷奢极欲的生活。这样的排场,不过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享受而已。慈禧的七十大寿,又是日俄在中国土地上开战,赢了的拿走了辽东,慈禧的庆典,照样没耽误。

    大清朝战时打不了仗,是多年积病造成的。朝廷穷奢极欲地享乐、铺排,也是积病之一,靠他们自己,根本不可能更弦改张、180度大转弯,突然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

    事情,应该就是这么简单。(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斗破之萧族风云都市之绝世丹神蚀心虐恋:薄情总裁下堂妻虐恋:总裁的换心新娘起航1992于新世界高举龙旗年少天纵1931穿越到1931大学校园,我的风云际会我的云养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