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龙旗飘落 > 第四节一笔后患无穷的交易
  • 第四节一笔后患无穷的交易

    作品:《龙旗飘落

    现在,责任又落在了李鸿章的肩上。

    就目前这一局,虽然日本人是不得不退步,但对李鸿章来说仍不轻松。

    还想更进一步压缩日本的要价,这依然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

    依仗列强力量,并不如表面那么美好。联盟,需实力相当。否则,就是仰其鼻息,脱不了被人宰割。

    但大清其他人未必会这么想。“三国干涉还辽”对急欲减少战败损失的清政府来说,无疑是个喜讯。清政府转而希望这个由俄国发起的外交干预升级为对日本的武力威胁,从而废除《马关条约》。

    光绪帝曾电令许景澄切实探明俄方态度,询问俄方能否以兵舰相助,表示若俄方用兵,则中方愿与俄方密订条约。可见,大清高层已经将俄国视为共同拒日的可靠盟友,并希望通过订立秘密条约的方式使中俄同盟关系在外交上得以确立。

    光绪帝还希望三国共同干涉的范围扩大到即将落入日本囊中的台湾和澎湖列岛。具体细节下步我还会提到。

    但是,列强的干涉是有限度的,始终把握着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行动,绝不会在额外的地方提出更大要求。

    而且从战略上说,三国毕竟还要考虑这些要求,即便不超出自身实力,也要看能否承受得了代价。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三国绝对没打算真的与日本在东亚大打出手,那将需要另作全新的筹划,一个大得不知多少倍、而且结果还很难保证的大计划。国际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均衡”(本文前边曾作出叙述),三国实际上采取的是“武力吓阻”,有限度的武力(包括显示武力),就要有适度的目标相匹配。

    这一点,在另外一个问题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一直到当前还经常被讨论的,大清可否抓住时机,再跟日本打下去。

    确实,清政府确曾试图借助三国干涉之机,对日本毁约再战。

    4月5日,辽河前线的刘坤一和署理北洋大臣王文韶上奏阻止批准条约,军机处奉旨复电,“新定和约,让地两处,赔款二万万,日人坚执非此不能罢兵。连日廷臣来奏,皆以和约为必不可准。目前事机至迫,和战两事,利害攸关,即应主断。”要求他们“体察现在大局安危所系,及各路军情战事究竟是否可靠,各抒所见,据实直陈,不得以游移两可之辞,敷衍塞责”[《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已经可以看出,清政府不甘失败的心理在三国干涉还辽这个意外转折的影响下,被提升为扭转时局的一个又一个希望。

    朝中官员又开始有人充满乐观地出主意:应该问问各国,要是不批准这个条约,违反不违反公法。估计各国深嫉倭人,此时肯定会说不违背。那就可以令李鸿章告知倭人要么重谈、要么再打,谅他们也“万不敢撄众国之锋,又必为之俯首帖耳矣”。[据部分奏折,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

    当然,这又是一厢情愿的“书生之见”。商议的结果,各方面的反应均未如清政府所愿。

    俄方向许景澄表示拒绝中方参加干涉,也不同意对日动武。武力压迫是可以的,真发动武力打击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仅靠大清自身力量,虽然大可再战,但朝廷没人敢战。刘坤一倒是还有信心再战,但军机处对刘砚帅却已经没有信心了。

    事实就是,过分的依赖,导致如果没有列强的行动,大清再战和保台,就成为一场空。

    历史证明,依靠外人,终究是靠不住的。不但达不到目的,还让列强扣上一顶“得寸进尺”的帽子。

    所以,真正打下去的依靠,是中国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列强。打不下去的根本原因,不在俄德法三国,而在大清朝廷自己。

    ……………………………………………………

    既然这些都不成,清政府只好又想在减少“交辽给费”上挽回一些。朝廷曾多次致电驻俄德公使许景澄和驻法参赞庆常,让他们与驻在国政府商议,希望将金额减至一千五百万两至二千万两。但是,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支持,似乎在事关大清的土地上,却根本不需要大清参加这样的讨论。因为,那已经是割让给日本的了。

    日本因为已经有了俄德法三国的保证,当然更不会理睬中国的请求。

    所以,我们应该能理解李鸿章处在看似轻松、实为辞锐气绌的困境。

    无论他怎样努力,日本已毫无后顾之忧,“坚决对中国一步不让”。

    欧洲巨兽面前乖巧的狮子狗,转头回到亚洲俨然又成了狮子。同样崇尚龙文化,连头儿都争“皇”的称号和“天子”名份,数千年来终于压过中国一头,日本确实是赢得酣畅淋漓。现在它要在大清的赔款上争回自己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对中国的确是“一步不让”。

    ……………………………………………………

    0日下午时半,李鸿章与林董在总理衙门开谈。

    任你如何说,日本对赎辽费一文不减。

    李鸿章5日的一道奏折中,说到其中的原委——三千万两的价码是早已由他国议定的,处于此等地位的大清根本没有发言权,“此时再以减少相商,三国必不肯协从,日本更无所畏忌,殊于朝交国体有碍。”他猜得一分不差。

    “且恐耽延日久,另生枝节。……臣仰蒙特简,际此财力艰难,原冀争回一分即有一分之益,乃徒劳唇舌,无补纤毫,瞻顾彷徨,莫名愤疾。”他猜得也十分准确。

    日本巴不得大清不答应呢。

    那样破坏谈判的就是大清。

    狡诈的日本人再使出什么招数也未可知,交还辽东半岛的事,难保不会有其它的变故。

    无可奈何,皇上允准,双方于11月8日下午在北京签订了《辽南条约》。

    主要是:日本国将中国让与日本国管理之奉天省南边地方,在日本国军队全部撤回之时,连同该地方内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交还中国;中国迨于光绪二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即明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将库平银三千万两交与日本国政府,作为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的酬报;中国将所定酬款之日起三个月以内,日本国军队从该交还地方一律撤回。

    11月9日,双方在总理衙门完成了换约手续。

    根据《辽南条约》,中国于11月0日收回海城、凤凰城、岫岩,1月10日收回复州,1日收回旅顺,4、5两日收回金州、大连湾。

    被日本侵占的辽东领土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收回了。

    ……………………………………………………

    赎还辽南,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屈辱等级更上一级的记录。

    在沙俄一手导演的“三国干涉还辽”闹剧中,中国始终处于受人摆布,宰割的地位。

    输家只有一个——大清。

    借列强的力量来干预,无异于“前门拒一虎,后门进三狼”。人家完全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来考虑,而且是为了谋求新的好处才出手相助的。所以,接下来,列强该上门来收取“好处费”了。

    此后不久,俄国便顺理成章地以加强对东北的保护为“红利”,获得了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权利,并从大清手里租借了旅顺港。俄国太平洋舰队终于如愿以偿地,拥有了一处不冻港。

    德国则在更后一些的1897年11月,借一个“巨野教案”事件,武力强占了离巨野千里之远的胶州湾,然后从大清手里拿到了“租借合同”——《胶澳租界条约》。

    两面三刀的法国虽然一直跟着俄国跑,没单独说出什么硬话,甚至私下里还“唱白脸”,跟日本道了一些颇有几分苦衷的话,但也借着促成“还辽”有功的名义,积极争取包揽中国南方各省的贸易、筑路和采矿权。

    骑墙的英国人,则左右逢源。因为大清在重建海军上有求于己,同样拿到了从日本人那里没拿到的东西。1898年,更名为“复济”的“康济”舰从日军手中接收回威海港,威海卫随后便升起大英帝国国旗,成了英国的租界。

    “二十四年五月,英租威海卫……北洋大臣派员收回,英使窦纳乐遂请租借。政府派庆亲王奕劻、尚书廖寿恒与立约,文云:‘以刘公岛并在威海湾之群岛及威海全湾沿岸以内十英里之地租与英国,威海卫城墙以内仍由中国自行管理。又所租于英国之水面,中国兵船无论在局内局外仍可享用。’并另备照会,谓‘中国重整海军,船舶可泊港内,请英人代为训练’”。[《清史稿》]

    重建的大清海军虽然回到威海军港,但也一并置于英国提供的保护之下。威海似乎毫不费力自然而然地成为英国海军的停泊地,跟在自己家里一样随便。特别是夏天,这里可比南方的香港凉快和舒服。

    这些,基本都是“三国干涉还辽”这笔交易的“附加产品”。

    ……………………………………………………

    单就还辽这件事(又被日本人坚持称为事件)而言,受害最大的是大清,但似乎心灵最受伤的是日本人。

    从中日马关谈判开始,很多日本人就很受伤。现在,又一块到嘴的肥肉不得不吐出来,日本人心中普遍感到无比的酸楚。

    评论家三宅雪岭接连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串厥词可以作为日本言论的封面。他的《我对辽东时局的看法》中写道:“归还辽东既有损面子,又丧失一半胜利成果……百战百胜反而招致了外来的侮辱,其责任到底在哪里?”愤怒的他甚至要求外交当局引咎辞职。

    没想到,兢兢业业、顽强拼搏,直至躺在病榻上还在坚持工作的陆奥,还有这么落魄的时候。

    莫可名状悲愤更是充斥日本朝野。充满委屈的伊藤,还找天皇“求安慰”。天皇揽过了决定还辽的责任,抚慰自己的首相:“永久获取辽东半岛不那么着急,也许以后还能有机会,那时候再取朕不会反对。”[宗泽亚《清日战争》]

    甚至很多日本人认为,日本无奈之下还辽,使日本甲午战争的胜利尽毁。

    日本政治史学者木板顺一郎曾说,“19世纪末0世纪初日本政府所实施的‘大陆政策’最根本目的就是从军事上占领和统治朝鲜及中国的东北地区。”这一政策在初次的尝试中无异是遭到了挫败,对照《征讨清国策》集中体现的一贯思想,这次作战,也远没有达到策案确立和灌输给日本人的目标和步骤。

    什么“为了东亚永久和平”,从天皇到普通日本人,有哪个会相信,有哪个是为了和平?

    日本人又一次接受了教训——还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

    说它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与俄国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也不算过分。所以,新的目标已经标定,新的“十年卧薪尝胆”的口号又提出来了。

    俄国巧妙设套,步步深入,捞了不少好处,但不幸又埋下了此后日俄两国在中国土地上大打出手的导火索……双方不断积聚炸药,就看什么时候点燃。

    1904年,日本卷土重来,使用一贯手法——偷袭旅顺港的俄国海军第一舰队,引发日俄战争。经过不惜代价的疯子一样的撕咬,日军在对马海峡打败了俄国第二舰队,重演甲午战争的故伎,攻占旅顺、金州。从此重新将辽东半岛纳入囊中,成立关东都督府,总算是遂了狼子野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趁机派兵加入协约国作战,不去欧洲打,单对“租住”在胶州湾的德国军队动手,等于以武力侵占了青岛这个眼红了很久的地方。

    ……………………………………………………

    历史经常上演这样的故事:养狼者反被狼咬。我想俄国德国一定很后悔当初既然趟了这趟混水,却为什么没把事情做得绝一点。英国人的后悔,来得晚一些,那是更后来的事。

    当然,也不一定。美国人就对日本上演养狼、被咬,咬还之后再养狼的戏。他们以为自己驯出了一条狼狗,至少目前让人看着是这样。

    历史也经常上演这样的故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让人概叹几十年就如同走过一场轮回。

    李鸿章对日本的劝说和警告没有感动日本人,也没有警醒日本人,两国之间的事情发展看上去几乎全部被他言中。

    当然,作恶到头的日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新的罪恶种子是不是在日本人心里种下,值得明察。

    倒是我们万万不能忘记,只有时刻保持强大,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斗破之萧族风云都市之绝世丹神蚀心虐恋:薄情总裁下堂妻虐恋:总裁的换心新娘起航1992于新世界高举龙旗年少天纵1931穿越到1931大学校园,我的风云际会我的云养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