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龙旗飘落 > 第二节《天津条约》——中日都忙着布局
  • 第二节《天津条约》——中日都忙着布局

    作品:《龙旗飘落

    接下来,该坐下来,谈谈朝鲜问题了。

    连同该由大清说了算的,就让大清说话。

    朝日的谈判转变成中日谈判,谈判地点也转至中国天津。

    日本人还真应感谢朝鲜这档子事,又给了日本一个与大清接触的机会。

    ——*——*——*——*——*——*——

    1885年,距离上一轮交涉十年,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偕自己的副手吴大澂,与日使专就朝鲜问题的解决进行谈判。

    话题基本还是那些老话题。他的对手换上了有名的伊藤博文。

    这是日本史上有名的能人,也是一个十分难缠的对手。不过,他似乎十分关注“洋务运动”(肯定也研究过),甚至希望大清能通过改革自救自强,貌似还有点期望与大清“同心互助,共御外洋”的想法。我对他在深恨之余还有一点好感,也来自他的这一点好意。

    历史是复杂的,历史人物也往往是复杂的。我不敢绝对说伊藤是“联中”派,但他绝对是一个有远见、很务实,不缺乏冷静的政治家。

    他在对付大清上毫不手软,与李鸿章在谈判桌上死掐,私下里,却就时局与两国的国政,竟夕长谈,包括谈判结束之后,两人间的对话竟还有所深入,二人也颇有些惺惺相惜。

    ——*——*——*——*——*——*——

    双方谈判,伊藤上来就代表日本,就大清驻朝鲜军队(袁世凯他们)(平乱中)伤及日本军队、人员,强烈要求惩办驻朝将领。

    然后在朝鲜地位问题上,又激烈争吵,言辞攻伐。

    最后,双方重点在朝鲜驻军的问题上,你来我往,争执交涉。

    第一件,无非是“恶人先告状”加“倒打一耙”。李

    鸿章岂能听从日本人的“安排”,惩治自己的干部?就说驻朝清军代朝鲜平定判乱,不意伤及日本人,如果非要弄清原因,我们倒是乐意好好查一查。

    当然,以伊藤这样的聪明人,怎会不知道李鸿章不过是遮挡?好在也没指望能查个啥结果。再说日本人也不干净,“出水都是两脚泥”,谁还说谁。

    提起这个事,不过是个见面的由头,开场的锣鼓。

    那就提正事。

    朝鲜地位独立不独立?

    李大人还是老调重弹,不说代为作主,但说如果朝鲜有情况,大清决不会坐视不管。

    等伊藤进一步提出应明确给朝鲜独立地位,大清对这个底线是始终不退后的,吵半天,没用。

    伊藤只好中止,好好,这个问题也不吵了。

    真正取得进展的,是李鸿章答应退兵,而且是双方一起退兵。

    伊藤确实难缠,一项不成还有一项。等真有一项看似快要达成了,可能节外生枝还会再出一项——对今后如果朝鲜有事,两国如果派兵,如何办,也让伊藤顺势提出,并且还解决了。

    虽然李鸿章一开始曾放出狠话:“朝鲜事,中国并未办错,其错处全在竹添,若因此决裂,惟有预备打仗耳。”说得十分硬气。

    但伊藤前两个问题的铺垫十分熨贴。在李鸿章看来,伊藤也算是讲理的人,在追究驻朝将领的责任上,竟然能给予理解(李鸿章自己后来曾有表述),所以,李鸿章大人对伊藤有了一些好感。

    况且,李大人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双方罢手。

    看来,伊藤确实理解人情世故,也击准了李鸿章这个老者内心柔软的部分。

    最后,《天津条约》签订,双方约定以4个月为期一同退兵。

    还加上一条:如果将来朝鲜有变乱,日清两国或者一国派兵,都首先照会对方,事件平息立即撤兵。

    伊藤最终的目的终于成功达到了。日本争得了出兵朝鲜、与大清平等的权力。

    而关于这一条,后世均认为给甲午战争埋下了祸根。

    ——*——*——*——*——*——*——

    李鸿章只所以同意,是因为此时还需要妥协。

    他暂时打退了日本“给予朝鲜平等一国地位”的要求,维护了“宗主国”的地位——至少是名义上的。

    同时,他深信:如果日本派兵,须先照会大清国,日本断不会贸然行事。——不管是从李大人信奉的《万国公法》来讲,还是从儒家道德的光辉思想来讲,甚至还是从“进化论”上来讲,“文明的日本人”都不会,也不敢胡来吧。

    还有一个“小算盘”是:如果派兵,大清怎么着也比日本先到一步。鸿章大人盘算过,中国驻军跨海远征,两天足可到达汉城,而日本从海上运兵,至少需要四天。

    ——我不知道李大人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但他很认真、很自信。

    因为自信了这一小步,大清在外交上,又后退了一大步,在“法”与“理”上(我的意思是,也就仅是这个层面)也埋下了一定隐患。

    在以后的甲午战争中,陆奥宗光外相拿“两国对朝鲜具有平等权力”和“派兵权力”说事时,中国将尝到苦果。

    太小看日本人了,太把日本人当人了!

    ——*——*——*——*——*——*——

    但我认为,也无须把这一条看得危害程度有多么多么大,再大也仅仅是留下“一定隐患”。也没有给野兽打开笼子那么严重,因为野兽本来就不在笼子里。

    至多是给个现成“口实”罢了,日本人想干什么事,理由多得是。没有理由,那……非得理由吗?

    而且,日本人手里还有一张牌——日本与朝鲜的《汉城条约》。

    ——*——*——*——*——*——*——

    其实李鸿章也深知,此时单靠大清,力制日本乃不可为。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让我觉得,李鸿章在对待保护藩属国的问题上,有了新的路线。

    打发走日本人之后,李鸿章立刻向总理衙门建议,并主导着干了另一件事——引列强势力进入朝鲜。

    大清一改往日抵制列强与朝鲜缔约的态度,打开了口子,劝服朝鲜与英法美俄德各国签订了通商条约。

    既然打开大门,就干脆对各路豪强敞开,不能让日本人吃了独食。

    深知制衡之术的李鸿章期望,借列强之力,或可制止日本独占朝鲜,避免越南那样的结局。

    况且,李鸿章那是真下力气来帮助朝鲜。从与英国所订的第一个条约起,基本上是平等条约,尤其是在关税实行浮动制和定期协商定税等方面,李鸿章从中所做工作值得肯定。史料称,这是连大清都未实现的。只能说李鸿章对朝鲜是真心实意,也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它的利益,而不是“黑”朝鲜一把。

    要知道,日本通过朝日之间的条约,是获取了免税特权,外加领事裁判权和驻留地、驻军权等一系列特权的。

    应该说,这一手给日本人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今后日本想在朝鲜“有事”,需要打交道的就不止大清一国了。

    这个“麻烦”还包括未来二十年,日本被拖入一场危险的战争——日俄战争。

    李鸿章这个“坏老头”的招数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却不可谓不毒辣。

    ————————————————————————

    1874年,北洋开始建设。

    1874年到1894年,发生了太多的事。

    其间的1884,是一个明确的前奏,一个关于朝鲜的几乎同样模式的战争“活剧”,又完成了全部的“铺垫”那一幕。

    1884年到1894年,甲申之乱到甲午战争爆发。留给中国,留给日本的时间,都不多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斗破之萧族风云都市之绝世丹神蚀心虐恋:薄情总裁下堂妻虐恋:总裁的换心新娘起航1992于新世界高举龙旗年少天纵1931穿越到1931大学校园,我的风云际会我的云养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