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龙旗飘落 > 第一节送上门的机会——东学党起义
  • 第一节送上门的机会——东学党起义

    作品:《龙旗飘落

    每次提到朝鲜,最后都是中日的角力。在外部环境已经象坐在火山口上的时候,朝鲜自己内部矛盾也已经十分尖锐,一点火星,都可能燃起扑天大火。

    如果站在朝鲜角度去思考,朝鲜面临的困境,与大清何其相似——贫弱。因贫弱而挣扎,因贫弱而寻求帮助。

    金玉均组织“独立党”、发动政变,当然是有一定的追求独立的意思。只是,他选错了路,被日本人当做棋子,恶意地利用了。

    利用之后,又被抛弃。

    被日本人以保护为名放逐到北海道等地“雪藏”数年,金玉均辗转来到中国,据说是看清了日本人的凶险,决定转而寻求大清的帮助。

    可是,刚刚到达上海,金玉均便被朝鲜派出的刺客刺杀在日本人的旅馆。然后,应朝鲜要求,大清没有追查刺客,而是派军舰将金玉均遗体和凶手一起送回了朝鲜,去接受朝鲜的严厉“刑罚”。

    生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死后仍然是枚棋子。已经陨去的金玉均突然又具有了利用价值,日本人兴奋了,又是搞哀悼大会,又是数落朝鲜和大清的“罪状”。

    一部分人“群情汹涌”,指向一点:讨伐朝鲜,问罪大清。

    这枚棋子的份量够不够,尚存怀疑。日本政府是犹豫的,再三考虑,判断也就是吓唬吓唬,讹诈讹诈。就是说,与大清和朝鲜进行“外交交涉”。

    “好战分子”们好生失望,整了那么声势浩大的场面,搞了那么多的舆论,政府竟然没领这个情。

    但是,用不了多久,新的机会,一个更大更好的机会,马上从天降临。

    ********

    “二十年三月,朝鲜东学党乱作,乞援于中国,中国派兵前往,日本旋亦以兵往。”

    所谓“匪”或“乱”,朝廷标准用词,指的是1894年4月,朝鲜爆发的东学党起义。

    我一说,大家就不陌生了:这其实是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斗争形式。

    东学党,自称“东学道”,即后来盛行于朝鲜民间的天道教、侍天教的前身。

    所谓“东学”,就是“东方之学”。

    这里需要探讨一个问题。虽然名为“东方之学”,这可不是一些书本资料认为的捍卫“中华文化的核心”——儒释道。真实的含义是,当时以西洋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文化被叫做“西学”,有人创立宗教与天主教相对抗,也就自称“东学”。对,是独创的一门宗教。

    东学道的创始人崔济愚,184年出生,本名济宣,号水云高,庆尚道庆州府人,象很多有志者一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可能是贫寒出志者),少年丧父,家道衰微,无以为业。下来的经历有些千篇一律——这个少年忽然有了理想抱负,而实现理想抱负的途径我们也不陌生——遍游名山大川,访师求友。

    忽然有一天,他改名济愚,进入庆尚道梁山郡之千圣山,在内院庵内修道——要自创一个宗教。

    数年面壁苦修,他做的唯一功课就是:对于儒、佛、道三教教义之长短进行了反复的忖量和比较。(实际上,儒家本是一种文化,根本不能称宗教。)

    到1860年5月5日,济愚忽然顿悟。感到儒教拘于名节,未臻玄妙;佛教入于寂灭,断绝伦常;道教悠游自然,缺乏治平之术。

    问题找到了,方法就有了。济愚取三教之长,舍其所短,以“诚”、“敬”、“信”三字为要义以教人,并制成二十一字咒语。

    于是,济愚仙风道骨地出山了。

    当然这个东西要想让群众接受,就不能说是自己创出来的,必定是“神授”,而且针对天主教,也整了个不知何方神圣的“天主”的名头,你有你的,我有我的。然后,自称代天主布教济民,所新创之道为“天道”,学为“东学”,以与天主教为代表的“西学”相抗。

    东学道被济愚充分运用自己苦苦修炼的成果,搞得深入浅出——教义简明,很容易背记,不需要出家或躲起来长期修炼,也没有什么复杂的仪式程序,每天想起来念念“二十一字咒语”,对文化不高、每天还要干活的群众而言,优点明显,就是简便易行,不耽误生产生活,就能收到改变人生的功效。

    于是信徒日众,教派日隆,崔济愚为道主,号天宗大神师,其下各道还有了大按主,郡县有接主。接着,以庆尚、全罗二道为中心,在几年的时间内渐渐普及到了朝鲜全国。

    这一把可闹大了。

    封建统治者对道啊、教啊,总是很敏感的。东学道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统治者的极大恐慌,官府一般对超过100人以上的“聚堆”,就比较敏感,还有这个“XX道”之类的东西(跆拳道除外),更加敏感,马上就想起了“黄巾”、“白莲”之流

    。立刻抓捕了崔济愚和道徒二十余人,判崔济愚以左道惑民之罪,在道治太邱府处以斩刑。

    崔济愚虽死,其道不灭,继承其衣钵的东学道第二世道主崔时亨继任。

    崔时亨,初名庆翔,号海月堂,庆尚道庆州府人,与崔济愚同族。接任后称海月神师,在太白山中躲了一阵子以后,继续在庆尚、忠清、全罗三道之间,秘密传教,还想法整理、出版、再刊了教祖遗文——《东经大全》。有了经典,东学道教义更加广泛传播,东学道的内部组织也更加完备,设立了教长,教授,都执、执纲,大正、中正六职。

    东学道在隐蔽中继续发展,发展中被屡加镇压,直到有一天。

    189年,不堪压迫的道众终于决定团结起来,公开斗争。各地教众会于全罗道参礼郡,到者数千人,草拟陈情书,于1月0日和5日,两次向全罗道观察使李宪植请愿,要求为教祖平反,为之建祠,并严禁迫害东学道徒。上书后,道众数千人留全州府不去。李宪植害怕道众暴动、闹出乱子不好收拾,7日发布告示,禁止今后再发生迫害东学道众的事。

    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就是力量。

    被胜利鼓舞、被转折激励起来的道众们决定,百尺杆头、再进一步——上京城!

    189年1月日,崔时亨召集八道道众,于忠清道报恩县聚会,决定向中央呈递陈情书,继续陈述东学道教义及教祖之冤案。

    月9日,崔时亨门人四十人,齐集景福宫光化门前,上疏于国王。

    这弄得国王李熙很没面子。打压了这么多年,反倒打到自己家门口来了。但看这势头,也不能不应付一下。

    李熙耍了个滑头,一方指出,群众越级给国王上疏,这是违反规定的(“违制”,不予接受),有意见还要一级一级地反映;一方又安抚:你们先回去,好好种地,你们的要求我来办(下教旨曰:“尔等其各归家,各安其业,则依愿施行”)。

    就这么给打发了。

    东学道徒伏阙上疏,虽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令人惊异的是,东学道此来,不光是“上访”,还干了一件与上访关系不大,但却与时局发展关系极大的事。

    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

    这个口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到远超教众上疏的事情本身。

    什么情况?

    我们可以从袁世凯致李鸿章大人的电报中了解。袁世凯报告:“东学邪教,联名诉请韩王,尽逐洋人。迭有揭帖榜文,沿西人门多端诟骂,称将逐杀。在汉(汉城)洋人均大恐。日人多携刀昼行,尤骚讹。”

    东学道不仅反西学,还要驱逐洋人。不光西洋人受惊,东洋人都只敢在白天出门,手里还得带把刀。

    东学道挂在西洋、东洋人门口的揭帖榜文,直指“今倭洋之贼,入于心腹,大乱报矣。试观今日之国都,竟是夷贼之巢穴。窃惟壬辰之仇,丙子之耻,宁忍说乎?宁忍忘之?今我东方三千里兆域,尽为禽兽之据;五百年宗社,将见黍离之叹。仁义礼智,孝悌忠信,而今安在哉?况乃倭贼反有懊恨之心,包藏祸胎,方肆厥毒,危在朝夕。倘视恬然而谓之安,则方今之势与投火薪上何异哉?”“生等虽草野蠢氓,犹袭先王之法,耕国君之土,以养父母。于臣民之分,虽有贵贱之殊,然忠孝何所异哉?愿效微忠于国家……同力誓死,欲扫破倭洋,而效大报之义。伏愿阁下同心协力,募选有忠有义之士吏,同遂辅国之愿。千万祈恳之至!”

    这哪里是宗教宣示,这已经是政治宣言!脱胎换骨了,升华了!

    这是份充满爱国激情的揭帖,这是份充满战斗意志的战书。

    高举“扫破倭洋”的口号,无异一篇讨伐外国侵略者的檄文。

    崔济愚、崔时亨领导的东学道,其宗旨是对抗“西学”,与中国近代的某些反洋教斗争有相似之处。

    从反对西方教会开始,逐步发展到逐灭一切洋人。

    从反对西方教议开始,逐步发展到反对西方经济、文化、政治压迫,反对军事侵略!

    发生这一变化,决不是偶然。一定是有什么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个人不是崔时亨。

    从189年1月东学道开始公开活动后,连续发生了全州请愿、伏阙上疏及报恩聚会三大事件,但其斗争的结果,因崔时亨本来就没有反抗政府的胆量和念头,命令道徒解散,各自归家,最后竟化为泡影。

    但有一个人站出来了。

    朝鲜政府采取欺骗手段,先稳住道众,又派人镇压。因为这个人,政府的搜捕和镇压,没有镇住东学道,相反,1894年,却引发了东学道徒为主的农民起义。

    领导者不是东学道主崔时亨,而是一个级别不高的道徒全琫准。

    全琫准,全罗道古阜郡人。他的父亲全彰赫是乡校掌议,属于郡衙的小吏,因不满郡守贪婪无厌,带领农民代表在郡衙前请愿,也就是要求减减赋税,却不幸被官府逮捕杀害。看来,他的家庭本来就有“革命倾向”。全琫准受父亲影响,也受过良好教育。据说他5岁开始学习汉文,当然那时候,朝鲜日本都以“懂汉字”为有学问的象征。1岁时,全琫准就作了一首汉诗《白鹭诗》:

    自在沙乡得意游,雪翔瘦脚独清秋。萧萧寒雨来时梦,往往渔人去后丘。许多水石非生面,阅几风霜已白头。饮啄虽烦无过分,江湖水族莫深愁。

    这首诗把白鹭写得悠闲自在,独立清秋,而且最后还描写了白鹭和水族的心理,一派平和,看出此时的全琫准既观察很深,也充满童心,虽然可以牵强地说最后这两句表现了这个小孩对“官府不过分掠夺,民众生活负担不重”的美好愿望(要求),但还远没有到写出类似“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战斗诗篇时候。也决不是小说里写的英雄人物,一般从小就立下大志,要干个什么样的大事。

    后来,事情就不一样了。身负杀父之仇的全琫准投身东学道,干得非常出色,成了古阜郡东学道的首领。

    但他跟崔时亨不同,他不是纯粹的道首,他是个有文化的“秀才”。虽然古语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事实也往往是“秀才革命,必有不同”。

    可以肯定,有了道众,就有了力量。全琫准已经准备干一番大事了。

    月15日,全琫准率东学道徒和农民袭击郡衙,驱逐了郡守赵秉甲,开仓放粮,而后建立根据地,招兵买马。

    起义军制订了四项行动纲领:一、弗杀人、弗伤物;二、忠孝双全,济世安民;三、遂灭夷倭,澄清圣道;四、尽灭权贵,复国安邦。

    从这个纲领,还有起义军的檄文来看,起义军并未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仍然认为“今我圣上仁孝慈爱,神明圣睿”。

    但是,起义军提出了一个“逐灭夷倭”、“尽灭权贵”的口号,这是一个带有鲜明反侵略、反封建意味的口号。

    就是说,全琫准所领导的起义,虽然是以东学道徒为核心,并继续沿用东学道的名称,但已经脱去了宗教外衣,有了一个崇高的政治目的。

    与崔时亨领导的反对西教的斗争相比,这显然已经提到了民族自卫、反帝爱国的更高的水平。

    所以,用一个政治性的名称,历史上一般称之为“东学党”起义。

    ********

    起义军利用“东学道”这一宗教信仰,打起了“东学”的文化旗号,提出“灭尽权贵”、“驱倭灭洋”的纲领。

    一群人,有一个指导思想,又有了一个纲领,那么这个群体完全可以称为战斗集体,而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所以,这次绝不同于上次的兵变之乱。

    朝鲜政府调动军队,前往镇压。派出的是“壬午兵变”时因护送闵妃出逃立了大功的京军壮卫营正领官洪启薰,给他一个“两湖招讨使”的大招牌。

    宋朝出个“招讨使”,动不动点起十万大军,直奔梁山。

    洪“招讨使”……率京军八百,自仁川海路向全罗道群山浦进发;又命京军二百,自汉城由陆路开赴全州。当时,北洋海军的“平远”舰正停泊仁川港,朝鲜政府还得到袁世凯允许,借用此舰帮助运兵。一时水陆大军齐进,招摇过市。

    太大意了!

    两个月过去,镇压的结果:东学党起义军占领了全州,逼近汉城。

    ********

    与清朝开始相对超然、做壁上观不同,日本人的目光一直紧密跟随着起义斗争的发展。现在史料关于东学党起义的,除了政府的报告,多是日本报刊媒体的报道。

    东学党既要驱逐西洋人,也要驱逐倭寇,这个问题,除了需要关注和防范,还可以有很大用途。

    于是就有了一个很诡异的事,东学党起义军中,却有了日本人的影子——雇佣军,日本浪人、黑帮组织。

    看来朝鲜闹个什么事,都会有日本人的影子在里面。(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斗破之萧族风云都市之绝世丹神蚀心虐恋:薄情总裁下堂妻虐恋:总裁的换心新娘起航1992于新世界高举龙旗年少天纵1931穿越到1931大学校园,我的风云际会我的云养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