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龙旗飘落 > 第六节可讨论的战略退却
  • 第六节可讨论的战略退却

    作品:《龙旗飘落

    就当前的朝鲜局势来看,布局阶段已经结束。

    先前是出与不出,日本必出。

    现在是战与不战,日本必战。

    只要还在那待着,日军肯定要想办法赶走清军。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

    要么是不体面地撤军,丢掉朝鲜。

    要么是先打,打不过再不光彩地撤军,还是要丢掉朝鲜。

    别无第三条选择。

    *——*——*——*——*——

    从不体面的选择上来讲,本来大清还有调整部署的机会的。

    当东学党起义一哄而散,有一名战将敏锐地观察到了当前的局势,并在状态完全逆转之前,及时把握时机,提出了退兵的建议。

    他就是聂士成。

    7月5日,东学党起义军退出全州后,聂士成率领数十骑进入州城,查明流离失所者,“开列名单,每家给以洋银二元,聊助牵萝补屋之费”。又发布告示,希望“本统领旋师之后,尔等士农工贾务须守法奉公,各安生业,同享太平之福”。

    安抚百姓之后,立即离开全州。聂士成所焦虑和着急要办的,还有其他事情。

    10日,聂士成匆匆返回牙山,向叶志超报告全州事件处理情况,接着便建议速请李鸿章“派轮接队内渡,免启衅端”。这是聂士成认为应该急办的事。

    叶志超当时却犹豫不决。

    聂士成当然知道,走与留,战与非战,都是中央朝廷决策的事,撤出朝鲜的后果,他当然也清楚。但战场指挥的将领,还是能就“怎么打”提出建议的。与叶志超商量不成,聂士成又连夜单独给李鸿章发了一封电报,报告“前敌招抚情形,并请撤队内渡”。[《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聂士成在报告中,分析了形势,“我军本奉命平韩乱,非与倭争雄也。倭乘间以水陆大队压韩,据险寻衅,蓄谋已久。又敌众我寡,地利人和均落后著,与战,正堕彼术中。今匪乱已平,正可趁此接队内渡,免资口实。此老子不为人先之谋,亦兵家避实就虚之计。”

    首先,朝鲜的起义军已经平息,已经没有再待下去的理由。我们不要忘了出兵的目的,而且要坚决守住,不能被吸引、转移到与日军对抗中去。

    对下一步维护在朝的地位和权益上,聂认为非争一日之长,“况韩为泰西通商之国,岂容倭人鲸吞?倘仍顽梗,可请英、俄诸国评论曲直;一面调集我海陆各军驻屯北洋,奉天边境。”就是完全没必要担心朝鲜,清军撤军,日军也没有了停驻的理由,相反还要直接面对俄英法诸国,等于把烫手的山芋扔到了日本人手里。所以,聂士成主张利用各国与日本的利益冲突,一起使压,同时,从容做好水陆各军的战备。到日本人手里的芋头,即使吞下去,最终还得吐出来。

    当然,聂士成的建议区别于单纯的撤走了之,对今后的战略选择,他也给出了正确建议:要驱逐倭寇,可以“俟秋凉,我陆军出九连城趋平壤以拊其背,海军战舰大队塞仁川以扼其吭,彼时倭师劳而无功,将骄卒惰,可一鼓破之也。”

    对于继续耽搁下去,聂士成担心“否则,倭将先发制我,衅端一启,大局可危。”

    聂土成所提建议,中心意思是主张实行退却,而且要早退。

    在毫无战略准备、军事上已失先着的情况下,应该说实行战略退却是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

    因为“兵无常势”,要逐步地在军事上变被动为主动,只有采取以退为进。这才是兵法所说的“避实就虚之计”。

    特别是聂士成提出的“陆军出九连城趋平壤以拊其背,海军战舰大队塞仁川以扼其吭”,夺回主动权以后,变防御为进攻,陆军攻其背,海军卡咽喉,海陆大军协同,发动战略反击。这也包含着“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原理,“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的道理……

    我真心认为聂总兵谋划得当,真不愧为日本称赞的“计划战略常以勇敢见称”的帅才。

    假设——实在遗憾,只是假设。

    中国若真实行战略退却的话,将给日本人造成很多麻烦。

    尽管日本还会玩弄各种花招,还会想办法赖下去,即使不考虑各国外交上的压力,但与清开战的“对象”都没了,想要实行“速战”决策也成为泡影。

    再前进,就会在平壤,再大不了,在鸭绿江,大清还会与日军碰面。

    清军严阵以待,以逸待劳,以新锐之师对疲惫之旅——理论上是这样。

    但是,聂士成还不知道,由于日本抛出一个“改革朝鲜内政”的问题,他,还有叶志超他们这支“孤军”,已经成功地被日本抑留在了朝鲜。

    11日,聂士成再次力请叶志超致电李鸿章“请班师”。

    可是,老叶犹豫了一宿,突然有了自己的考虑,向李鸿章提出上、中,下三策。

    即由北边速派大军为“上策”,聂士成的建议作为“中策”,实在不行,只能守此不动,这是“下策”。

    兵机既钝,缓不济急,大清朝那边还在与列强交涉中徘徊,仍是“迁延不断”,上中下三策,最后都无可挽回地滑向了“下策”。

    当天,李鸿章一封“暂静守勿动”的复电,把叶、聂两将军钉在了牙山。

    500名精锐淮军,就这样在朝鲜进退失据。

    *——*——*——*——*——

    聂士成“撤队内渡”的建议被否,清军战略退却的大好时机稍纵即逝。

    我们无法对一个没发生的事进行确定。但判断战略的优劣,要考虑几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果我们从大清前边的布局来看,既然已经失去了先机,就需要考虑聂士成建议的可行性。

    如果不退兵,就打。

    打就应趁日军尚未完成集结,猛冲汉城,如果汉城守不住,就穿过朝鲜腹地到平壤,再不济,且战且退,退向朝鲜北部,对日军也是一种牵制和扰乱。

    对比时间,我们会发现:在聂士成建议提出不久,大清也转向考虑增兵,相同的问题,也在朝廷和李鸿章的谋划、抉择之中。着眼的,也是怎样保全牙山这支清军,并发挥他们的作用。

    但是,时机不符,再好的设想也最终归零。在困守牙山中,由于白白丧失了时间,叶志超、聂士成连撤退的时机也没了,向北打的时机,也即将丧失。

    等准备战斗的命令到来,他们的作用,也终于无可奈何地化成一个美好的意愿。(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斗破之萧族风云都市之绝世丹神蚀心虐恋:薄情总裁下堂妻虐恋:总裁的换心新娘起航1992于新世界高举龙旗年少天纵1931穿越到1931大学校园,我的风云际会我的云养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