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龙旗飘落 > 第一节最后一次预警——丰岛
  • 第一节最后一次预警——丰岛

    作品:《龙旗飘落

    1894年7月日,日本联合舰队“吉野”号、“秋津洲”号、“浪速”号等艘快速巡洋舰组成的第一游击队,在坪井航三少将的率领下,先行出发。

    随后,日本联合舰队本队与第二游击队,也从佐世保出航。舰队全部离港时,已是下午四时二十分,随即便于五点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夜间保持着灯火管制,向朝鲜海面连夜兼程航进。

    4日下午五时二十分,舰队绕过朝鲜丰岛的西南端,抵达黑山岛附近。伊东祐亨命令第一游击队前进侦察。

    这天,联合舰队与大清前两批运兵船队擦肩而过。

    ——*——*——*——*——*——

    有书上说,日(也有说4日),联合舰队即与北洋舰队相遇,由于未到最后的期限,联合舰队未进行攻击,而是按照海军的礼节,相互敬礼而过。

    根据时间推断,日这一天,联合舰队不可能抵达丰岛海面。发生这样有传奇色彩、又有些浪漫的事情,也许只有在小说作品里才会有的虚构情节。

    日,日本人根本不会到来。

    因为这一天,汉城的大鸟公使还正忙着更换朝鲜国王,成立“新一届”朝鲜政府。

    在此之前,日本人照会大清“以5号为限”,5日,就算是日本人划定的交战时间线。

    也是根据得到大清运兵情报和日本的需要,卡在5日这天,日本就急着从朝鲜那里获得了代替朝鲜武力驱逐清军的“授权”。

    这就是日本人为大清设下的“连环套”。

    所以,在此之前,日本人是不会浪费不能交战的一天,来跟大清舰队“相互敬礼”。

    第一游击舰队搜索前进,如果情报准确,大清的运兵船和护航船队将会出现在这片海域。另外,还准备迎回自己先期在朝鲜海岸警戒观察的“筑紫”。

    舰队早已做好战斗准备。虽然日本给大清的最后期限还没有到(具体是明天),但坪井航三接到的命令是:

    “如果在牙山湾附近的中国舰队力量弱小,则不必一战;如果中国舰队力量强大,则加以攻击。”

    这等于是授命开战。当然,最好还是取得朝鲜的“授权”再动手。

    丰岛海面已是战云密布,危险重重。

    ——*——*——*——*——*——

    李鸿章的“多边外交”,既耽误了陆军的行程,也让海军不知所措,进退失据。这并不希奇。

    皇帝有一套,到了李鸿章这还有一套(个别地方不一定跟皇上一致)。军令一改再改,舰队的出动计划也一变再变。

    这个,其实也并不希奇。

    希奇的是,李鸿章和丁汝昌,谁是更强硬的“主战派”?

    他们,一个不是一味地求和,一个也不是一味地表现强烈的“刺刀见红”的意志。总观整个战争中,他们更象是突然爆发那么一下子,而且是两人交替进行,始终没有形成“共振”。

    海军欲进又欲退,好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下来我们会看到。

    驻日公使汪凤藻、驻朝官员袁世凯都提议要加强水陆战备,厚集兵力,但李鸿章迟迟不下决心,只是命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添调数船住仁川,以“聊助声势”。[《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6月日,林泰曾率“镇远”“超勇”“广丙”抵达仁川。在这里,林泰曾遇上了日舰——共8艘。当时,仁川港仅有一艘老旧而无战力的“操江”,孤零零地待在里。

    林泰曾一下子便察觉了日本人的险恶用心。但鉴于驻泊仁川对清军不利,“战守皆不宜”,6日便建议留一两船监视,自己率其它军舰转移牙山,与“济远”“平远”等军舰会合,组织备战。

    这个方案,照顾了李鸿章“又想给日本人点实力看,又不能过于刺激”的意思,同时,应该说也避免了海军过于分散,且能靠近牙山守军,加强掩护。

    而且,牙山湾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这是一个显然的好处。日军既然将仁川作为登陆地,驻扎牙山,同样能对日军将来的行动构成一定威胁和牵制。

    如果真能这样,保持一个机动舰队在牙山,将来的战争,或许又是一种样子。

    但是,这个如果根本不可能出现。因为,丁汝昌一直要求,舰队集中兵力,再图大举。他认为要搞就下重手,不能这么零零星星,吓不住人家(“添兵必须大举,零星调往,有损无益”)。所以,再三请示,要将主力军舰调回威海。

    这不能说丁汝昌想的就没有道理,乍看是很有道理的,但他的战术思想有一个缺陷——非得把船和人挤到一起,才叫集中吗?

    这是战术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一时难以详细解释清楚。说明这个缺陷,我只举一个战例:抗日战争中,彭德怀老总集中100多个团,打了一个集中破袭战,也就是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

    这也是集中兵力,但战场多大?大到华北,千里战线。所以集中也有不同的情况,比如瞄着日本几个地方,同时下手。

    6日这天,李鸿章同意了丁汝昌的请示。

    林泰曾一个本来极有见地的建议,没能付诸实施,非常可惜。

    人和船集中到一起的北洋海军,将会怎么样呢?

    6月9日,北洋提督丁汝昌主动出来请战,提出:“各舰齐作整备,候陆兵大队调齐,电到即率直往,并力拚战,决一雌雄。”[《丁军门来电》,《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5卷]

    看似决心很大,我始终没有弄清,丁汝昌所言“候陆兵大队调齐”,是个什么意思。

    集中了,也报告了,然后呢?然后,就待起来了。

    这下集中得好,仁川基本已经成了日本人的港口了,连牙山湾,大清军舰也撤回,留了个空荡荡的海湾,一支孤零零的叶志超大军。

    等大举调派兵力的时候,我们知道,李鸿章的计划里,压根也没有一个“舰队集中出去,直捣黄龙”的意思。

    开始给的命令是,有5艘轮船去转运牙山军队,北洋派出5艘军舰前去保护。

    随即,计划又改变了,成了护送,更确切地说是保障陆军增援牙山的行动。

    丁汝昌只按护航的标准,派出副将、“济远”管带方伯谦为队长,率“济远”、“广乙”、“威远”三舰由威海出发,去到朝鲜牙山海面警戒,并到大同江一带游巡。然后,等待“爱仁”、“飞鲸”等运兵船到牙山,掩护陆军上岸。

    这个样式,与掩护叶志超、聂士成一军登陆牙山时候的行动,几乎一模一样。可是,形势变了。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形势变了,对策就得变。否则,“刻舟求剑”的笑话,又要在海军上演。

    还好,7月日,李鸿章终于获悉日本联合舰队出海的消息,根据最新的情况,“日方公使大鸟迫韩逐叶军,恐叶军危困,添队难登岸”,马上开始调整部署,电令丁汝昌“汝须统大队船往牙山一带海面巡护,如倭先开炮,我不得不应。祈相机酌办。”

    要求加强护航力量,显示李鸿章决心应战,不惜与日军开打,也不怕大打,并将前方的决定权授予丁汝昌。但又加了个前提“如倭先开炮,我不得不应”,却仍然拘于“我不先开第一炮”的陈规。

    唉,隐隐便含着不祥的气氛,使人想起马江海战时张佩纶的那句悲愤的话——“‘如有蠢动,即行攻击’,非后发何?”

    丁汝昌呢?据说丁汝昌当天便通知各主力舰升火待发(先把锅炉烧热了),并立即复电报告,称“船少力单,彼先开炮,必致吃亏。昌惟有相机而行。倘倭船来势凶猛,即行痛击而已。”看来他也并不认可被动应战,而要主动先发制人。

    但是,凭这句话的前提,还有措词,却不禁让人怀疑,他真的有一些书上说的那么慷慨激奋吗?

    丁汝昌电报中还说“牙山在汉江内口,无可游巡。大队到彼,倭必开战。白日惟有力拼。倘夜间暗算,猝不及防,只听天意。”

    其实如果完全领会他的电文,分明有点不得不出战的意思,而表态之中,却隐含着几分怯懦,和几分无奈。

    难怪李鸿章一眼看出,次日便回电,将其训斥了一番:“夜间若不酣睡,彼未必即能暗算。所谓‘人有七分怕鬼’也。”这刺激也够冷峻的!

    不过,舰队已经生火待发,此时李鸿章却改变了主意,又取消了前日的命令,指示舰队无须出海。

    “暂用不着汝大队去,将来俄拟派兵船,届时或令汝随同观战,稍壮胆气。”

    为什么会突然变卦,电报里说得很清楚,即所谓“俄拟派兵船”。

    原来是日,电令大队出去的当天,俄国公使喀西尼便派参赞巴福禄向李鸿章报告,称已电请本国政府派兵驱逐在朝日军。这可能是俄国驻朝公使放弃尝试之后,驻清公使的最后一次努力。

    就是这次努力,反而给大清带来了祸害。李鸿章听后,竟信以为真,顿时腰杆子硬起来,准备和俄国强大的舰队联合,吓退日本人了。于是,他又收回成命,不让舰队往牙山接应。

    本来,丁汝昌已经准备率海军大队随后接应,但李鸿章否定了丁妆昌的计划,海军大队未能出海。

    结果,盼望中的俄国舰队再没有消息,而日本舰队却已经渐渐逼近。

    ——*——*——*——*——*——

    时间仅差了两天。

    大队取消出动,首轮交手便痛击日寇的机会又一次丧失了。

    相反,就是人家有了得手的机会。

    日,“济远”等三舰抵达牙山。4日早晨四点,掩护“爱仁”进口。

    六点,开始使用驳船卸载、驳运。到七点钟,仅用了一个小时,仁字军统带官记名提督江自康、仁字副营管带记名总兵谭清远,及两营士兵均全部登岸,随运的一百六十箱弹药也都卸清。

    八时,“爱仁”号出牙山口返航。同日下午二时,“飞鲸”来到。

    兵舰“威远”在此日早晨往仁川送电报,也有说是被方伯谦派往仁川附近侦察,所以只留“济远”、“广乙”两舰警戒和协助卸船。

    下午五时半,“威远”返回牙山。“威远”管带林颖启带来了日军与朝鲜军队开战,攻占朝鲜王宫,汉城电线已被已被截断的情况。

    林颖启还带来一个重要情报:自己见到了英军船主罗哲士,据罗哲士说,“日军舰队明日就会到达(倭大队兵船明日即来)。”

    方伯谦本来对战争可能性早有预见,这些情报,恰恰证明了自己的预感。

    情况紧急,怎么办?这是考验一个将领的时候。当然,它也是碰运气好坏的时候。

    方伯谦首先想到的是,让“威远”和“广乙”立刻起航,即刻回返,也好赶回威海报信,路上要是能遇到后续的运兵船队(尽管茫茫大海,这个机会不大),立刻令其返回威海或天津。

    这是一个相当正确的决定。

    但是,“广乙”的蒸汽艇全部放出去,正在帮助往岸上运兵,这边缺了小艇也不行,所以无法立即收回。这意味着,“广乙”不能马上就走。

    这个细节令人深思。丢几个小汽艇,这么严重吗?

    这就要怨海军有些纪律设置得太过严坷,在情况处置的训练上又太过教条。

    这种情况,日本海军也有。俞天任先生在《浩瀚大洋是DU场》里讲到,日本海军军官升迁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决定性的不利因素,就是事故。一出事故,你能力再强也白搭了。似乎只要是事故,就能证明你能力并不强。

    或许,北洋海军只强调了装备保管的责任,没有讲到战时特殊情况下的处置。难道按战损对待,把几个艇扔给牙山陆军,即使不能收回,也不行吗?

    可叹。就是因为舍不得这几个蒸汽艇,却要付出更多生命的代价。

    那怎么办?方伯谦不得不另定方案。考虑到“威远”是木船,行驶迟缓,万一遇敌,徒遭损失,所以不能冒险独自返航,于是便令“威远”于当天晚上九时十五分先行离开,再回到大同江口。自己带两舰继续留在牙山湾警戒,等时机差不多了,赶往大同江口会合,再一同返航。

    这一方案,救了“威远”。但对于其它,则无力再顾,基本连“途中遇到后续兵船”的好事,也无法再幻想了。

    在方伯谦命令下,清兵加快卸载。到5日早晨四时,“飞鲸”所载兵、马、粮米、军饷、炮械、子药等已大部分上岸。

    方伯谦不敢再耽搁了,便率“济远”、“广乙”起锚返航。

    ——*——*——*——*——*——

    日本方面,5日早晨四时半,第一游击队到达安眠岛,三舰又以十二节速度成单纵阵,向丰岛附近搜索。

    果然,在这里,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与北洋海军护航船队,“正巧”相遇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斗破之萧族风云都市之绝世丹神蚀心虐恋:薄情总裁下堂妻虐恋:总裁的换心新娘起航1992于新世界高举龙旗年少天纵1931穿越到1931大学校园,我的风云际会我的云养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