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龙旗飘落 > 第一节海防、陆防之争
  • 第一节海防、陆防之争

    作品:《龙旗飘落

    朝廷“火筷子”一拨,又拨旺了大清“海防、陆防之争”这把火。

    原浙江巡抚丁日昌以《拟建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甚至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以左宗棠为首的一部分官员,则力主出兵收复新疆,理由是:如果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

    不知是“收复新疆”的争议开始,还是“专心对日”的争议打头,反正两者赶在了一起,又引起一个长久的问题——“海防”与“塞防”之争。

    ————————————

    海陆难以两顾之痛

    一直以来,事关大清国的国防建设,大臣们分成两派,即海防派和塞防派,或称海防和陆防两派。

    随着时局的变化,两派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朝廷也一直左右摇摆。

    但是,我们评判大清“海防和陆防之争”优劣长短,其实就是个伪命题。

    古人不是傻子,大清高官也不是吃白饭的,清楚问题所在。

    海陆两派争的,不是不防,也不能不防,不是需要哪个不需要哪个,而是谁先谁后。

    先海上还是先陆上,不同之处,只是军事思想指导上和对局势的判断的差异。说到底,它实质上最终是一个战略选择的问题。

    中国是传统的大陆国家。长期以来,中国的疆防概念,也基本上等同于陆上边疆,而无“海疆”概念。

    明太祖朱元璋派6大姓迁居琉球,提高琉球制造大船水平,是中国王朝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海技术输出。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沿岸,是中国王朝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探险。

    然而,今日的海域怎么样呢?最远处,也只留下南海一片海上遗产。

    对着世界地球上那一大片海,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我们错过了地球大发现之旅,反而让欧洲后来者居上,那一轮全球势力的大布局后,地缘政治版图的变化给我们造成的压力,直到今日还在。

    天朝大国丰富的物产,使我们不必看重外域。航海巨大的花费、生命的付出,得不偿失,使中华帝国打消了走出去的愿望。

    退回就退回吧,国防上也没有将海上列入重要防御方向——茫茫大海阻隔,即是天然防御。我们不出去,敌人也未必有那本事进来。

    谁想到会有一天,欧美的舰船会将大海变成通途。

    等到察觉海上威胁的时候,中国已经无法有效地从关注陆上疆界的安全中转移到海上。

    到晚期,大清国面临多个方面的威胁。海上不时有西洋各国舰船逼迫,陆上面临俄罗斯步步进逼,巧取豪夺,列强推动下中亚几个国家的势力,也都趁火打劫。俄罗斯侵占伊梨,阿古柏竟在大清国内“建国”……大清国的边防,已经如同一个四面透风的篱笆,连“左支右绌”的局面都比这乐观,实际上已经陷入四面招架。

    看看这次海防陆防之争的源起就知道,事实明摆着,若海防陆防同时并举,财力、兵力,力不从心。处处设防,则等于处处无防。

    先解决哪里的问题,成为摆在大清面前的一个难题。

    如此境地,分个谁先谁后,先顾一头,实为无奈之举。

    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李鸿章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也是从当前“急需”出发,有点收缩防御,集中财力、精力,力求从海上取得优势的意思。

    所幸争归争,干归干,面对西北被入侵瓜分的危局,左宗棠坚决主张反击。

    我所知道的,左宗棠大人一直是“洋务派”干将,也是一直大声疾呼水师建设,还挽起袖子,准备在福建海面大干一场的大臣!

    从他的痛苦选择上,难道不是正能看到大清之痛吗?

    1875年,左宗棠以6岁高龄,愤然请旨出征,带领湘军子弟,历时三年平定新疆。到1878年击败阿古柏,摧垮了浩罕国,并将沙俄军队驱逐出伊梨。

    打仗就要用银子,收复新疆,朝廷调动了陕甘宁蒙各省的力量保障,并给了千万两白银。这还是左公精打细算,又自筹部分钱饷,外加步步稳扎,一路屯田,就地解决部分军粮的情况下,所支出的用度。

    海陆难以两顾,这是大清之痛。明知“挖东墙、补西墙,还是住破房”,也已经在所不惜了。

    ————————————

    大清水师之痛

    大清水师,不是落后,是相当落后。

    不是没有,是聊胜于无。

    清史记载,清朝后期水师已经有了内河水师和外海水师之分。

    内河水师是古老兵种,古老到从大清至少上推到三国赤壁,基本没变。当时各省及内湖、内河、沿江水师,战船名称形形色色,皆是落后的帆船,所谓的兵舰,不过是个头大点、帆数多点,弄几个老式铁炮在上边。

    但外海水师呢?不过是个名头而已,也好不到哪里去,战船差不多,连个小火轮都没有,基本无法出海作战,竟至落到租用商用轮船出海剿匪,还要出近海、不能走远了的境况。

    两次鸦片战争,大清海面上仅有的那点战船,几乎被“扫荡”一空。水师提督关天培和水师官兵的血肉之躯,挡不住西洋的大炮巨舰。

    具体看看历史记载就知道此时有多破落:

    道光“二十一年,以外夷船坚砲利,旧设外海水师,强弱不敌,等于虚设,拟改水师为陆师,专防内地。”“寻以海盗滋扰,全恃水师缉捕,广东之虎门,为外海籓篱,尤藉舟师之力,乃定议缓裁。”[《清史稿本纪》]就是说,勉强能称得上海军的外海水师,因为打也打不过洋人,还不如不搞,所以除了虎门的以外,基本全给裁了,留下虎门地区的外海水师,也是用来防备和追剿海盗的(追剿都够呛,估计也就是吓跑还行)。

    这等于是干脆把海防撂下了,成了不设防。

    …………………………………………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便进行了建设“现代海军”的第一次尝试。

    186年,时任清朝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受恭亲王奕?委托,前往英国购买军舰。

    英国人出奇地痛快。

    刚刚和大清打了一仗,马上又好起来了。这一点以前的教科书上没看到,也没想到,非常意外。

    很快,186年,一支英国造舰队到达中国。率领这支舰队的是英国人,叫阿思本。

    非常意外的还有,阿思本不但带来了军舰,还带来了英国政府的好意——帮助大清建立舰队,舰队的名称就是“中英联合舰队”,或者更真实一点,称为“李——阿舰队”。

    李阿?——李泰国和阿思本啊。

    就是说,这个舰队名义上由大清领导,实际上由李泰国控制,阿思本统领。

    啊,想起来了,记得有位著名人物曾经说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海上霸主英国看来,你捡个现成的,有了这支舰队,海上不就无事了吗?

    在大清看来,我花银子,你来率领,这样的生意,天下难寻。

    打个比喻:我买个车,不会开,请个司机是可以的。我不买车,我租车,或干脆打出租车,也行。但我不能买车了,车还要由卖车的掌管,想怎么用、想去哪,他都说了算,我还要跟他商量,那谁是老板?

    合着我花那么多银子,就是算个“初装费”?

    这太荒谬了。

    这一切,最初源于李泰国的野心和狂妄,他已经私自“代替大清作主”,与阿思本签订了一个合同,就是两人掌控“李——阿舰队”权力的合同。

    李泰国把自己代签的合同递给奕,奕当即就震惊了。

    曾国藩、李鸿章等大臣们也被激怒了。

    这种毫不掩饰、也没打算掩饰的野心,自然引起大清上下毫不掩饰的反对。

    曾国藩说得明白:宁可将船贱价卖了,做成亏本买卖,也不能接受英国人领导中国的舰队。

    双方别扭在那里了。

    奕不客气地明确立场、予以指正,虽然李泰国修改合同,接受大清派官员统领,而让阿思本担任副统领和教习的要求,但阿思本不干了,宣布辞职,带领舰队返回英国。

    到最后,军舰被作价卖给其他国家。大清支出了17万两的购钱银两,只收回了106万两,大大地被坑了一把。

    因为闹出这么一出,李泰国也被清政府免去税务司职务,炒了鱿鱼。

    但大清国第一次建海军的尝试,却无可挽回地匆匆收场了。

    …………………………………………

    到同治皇帝上台以后,从同治六年(1867)开始,一帮大臣们又反复上书,提议加强海防建设。

    结果怎么样呢?

    7年过去了,一遇外事,还是无船可用。

    加强海防建设的结果——水师人数虽然空前庞大,但战力却更加衰退不堪。

    原因——水师无船。

    船只数量、质量,还是他老爸道光时候的样子,除去朽坏的,甚至还不如。

    从曾国藩给皇上的报告可以看出:“以江南水师,向分外海、内河二支,外海水师六千七百七十六名,武员一百十八人,内河水师八千二十一名,武员一百三十三人。船数则近稽道光二十四年江南旧例,水师船二百七十五艘,朽坏居多,别造舢板船一百三十五艘,大船十二艘,约计各船不过载兵二千数百人,而额定之兵数,尚有万馀人。”[《清史稿本纪》]就是说,将近一万五千人的水师,手里的船只能载二千余人,竟有近一万三千人无船可坐!

    没有船的水师叫什么水师,难不成还有陆基水师?

    一段时间以来,清朝水师(包括地方部队的,如湘军水师)不过专注于内乱,镇压太平天国时,还能拉出一支内湖水军,在鄱阳湖里大战一场,沿长江直指南京。后来呢?

    后来仗打完了,就嫌“吃白饭”的多了,裁撤淘汰。一般士兵也乐得拿点钱,回家整几亩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去了。

    战船质量呢?据所查资料,清水师营所用内河战船有小哨船﹑舢舨船﹑长龙船等。舢舨以下,均为用桨划动的小船。

    综合这点兵力装备,要拉出去上阵,别说海上能不能行驶、打仗,光从规模上看,还不如动员一些渔民出海打鱼阵容壮观。

    难怪曾国藩称之“徒费饷项,有水师之名,无舟楫之实”。

    这一切只说明一点:大清的海军基础之薄弱,薄得象一张煎饼。

    实在是——不建不行了。

    朝廷颁旨各地大小官员,为建设新式水师出谋划策。一时群情激奋,各地督抚纷纷上书。

    具体讨论发言,说开话就长了。简要说吧:

    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一时压倒“塞防”,促使清政府下定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实际上,也是形势所迫。

    日本人在大清海防建设上推了关键的一把,功不可没。

    太后老佛爷圣明,小皇上英明,各大臣给力。虽是半梦半醒之间,也该是一扫昏昏沉沉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斗破之萧族风云都市之绝世丹神蚀心虐恋:薄情总裁下堂妻虐恋:总裁的换心新娘起航1992于新世界高举龙旗年少天纵1931穿越到1931大学校园,我的风云际会我的云养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