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穿越 > 抗战财神爷 > 第八章:抗大往事
  • 第八章:抗大往事

    作品:《抗战财神爷

    第八章:抗大往事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

    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活泼严肃

    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一:红色教授

    初到抗大,甘光复就悄悄问身边的学长:“咱们抗大有木有牛掰的教授。”

    “小子,你别看我们抗大是草台班子,但正规的军事院校还没有咱们的师资力量强。”

    “不会吧?”

    “哈哈,慢慢你就知道了。”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始终贯穿着抗大师生的学习生活。

    抗大为了输送更多的干部到前线去,十分重视学员的军事训练,无论是军事队或政治队,都要学习基本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指挥。军事教育内容:技术训练方面主要是学习武器的构造、性能以及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工事构筑等五大技术;特科队主要学习炮兵、通讯、防化学等专业技术。战术训练方面,有从单兵动作到班、排、连、营的战斗指挥以及地形学、防化学等知识;上干队还有团、师、军的指挥以及战役学等等,内容非常丰富,尽可能扩大学员的军事知识范围,提高军事素质。

    军事教育科科长名叫王智涛,是中共早期派往苏联接受专业军事教育的专家之一,曾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莫斯科红军高级步兵学校的毕业考试,并荣获苏军参谋部颁发的优秀学员奖状和红星奖章。

    甘光复非常喜欢这个戴眼镜的‘红色教授’,他能把枯燥的军事理论知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关键是甘光复在清华也曾兼修过日语和俄语,而且成绩也不错,正常的交流和阅读原版著作没太大的问题,这在草莽英雄中可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于是课余时间,他就去找王教授借阅俄文原著,王教授也十分喜欢这个小家伙,还把自己的学习笔记交给他掌握重点难点知识,使学长们羡慕不已。

    战术射击老师是红军著名的神枪手王树庚,自从得知甘光复是雨霖先生的儿子之后,王将军更是关爱有加,学长们知晓前因后果后对王老师常开小灶的行为也就见怪不怪了。

    那时,延安的首长们都有教学任务,隔三差五就到抗大讲课,主要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必胜等战略思想,其中科班出身的李首长的讲座深受学员们的欢迎,学员们都叫他‘李导师’。

    武装斗争是抗日战争主要的斗争形式,无论从事军事、政治或群众工作,都离不开武装斗争,离不开抗日游击战争这个中心,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才能成为文开双全的有用人才。抗大是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军事学校,因此,李导师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列入抗大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求抗大教育学员“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李导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讲演,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前后又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重要的军事著作,指明了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必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光明前景。这些著作来自群众的斗争实践,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深入浅出,很容易被广大学员所接受。所以,抗大始终把它作为军事教育的必修课程,组织学员认真学习,领会他的军事战略思想。

    在抗大讲课时李导师就教育大家:“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全面抗战爆发后,许多学员渴望早日上阵杀敌,李导师曾在讲课中风趣而幽默地宣布:“这个研究革命道理的学校,什么时候才毕业?现在天下大乱,到时,掐指一算,你们就下凡!”

    李导师常以诙谐、生动的语言,阐发其深深的哲理,给学员们进行了军事思想启蒙:“抗大的学生要有一种作风:不断地学习。当学生,要当到长胡子,当到胡子白了,当到阎王请去喝烧酒。那时,才算毕业了!”“当学生,不一定非在学校不可。李逵没上过学校,但他很勇敢!瓦岗寨的绿林英雄,也没有上过学校。就是民族英雄岳飞,还不是从战争中锻炼出来的?”

    在抗大这一期的毕业典礼上李导师即席郑重赠言,一直让甘光复觉得意味隽永,发人深省:“虽然,抗大已经发给了毕业证书,但是你们还是要当学生。毕业,只是开步走!以后的课程,是实践!”

    有天下午,李导师与刘副校长和罗教育长在操场边聊天,听说红军抗日大学有这么一个从西北寿鹿山来的‘莽牛’学员也大感兴趣,便专门叫来甘光复,详细询问他的家庭背景,了解河西走廊当地的风土人情、民生疾苦等情况。

    甘光复条理分明,一一作答,偶尔还会抢答,不时穿插几句兰州方言、凉州方言、河州方言,包括道爷脸上有几根红毛都讲得活灵活现清清楚楚,就差把小时候自己在床上画地图的事抖搂出来。

    三位老革命与一个红小鬼聊得热火朝天,不时传出欢快的笑语。

    最后李导师幽默风趣的说道:“你这个寿鹿山下的‘红小鬼’与我们共产党缘分不浅嘛,一出道就与我们的将军和副主席搭上了关系,又把我们抗大最优秀的学员都拜做师父,看来图谋不小啊!”

    甘光复搓着头皮在李导师的笑声中说:“首长见笑了,我一个新兵蛋子,到抗大学习机会难得,不趁机抓紧时间掏点学长们的箱底货岂不辜负诸位首长对我的厚爱!”

    “小鬼啊,你与学长们的比赛都有哪些科目,收获怎么样啊?”

    “报告首长,主要有射击、拼刺、搏击三个科目,基本上胜负各半。通过与学长们的不断交流和学习,感觉进步挺大,差的就是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实战经验;理论知识方面,我觉得眼界开阔了,特别对战争的全局意识、战场的设定和战法的运用、灵活多样的应敌战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说实话这方面我可与学长们没法比,现在只有努力学习,老老实实做个好徒弟、小学生,到打鬼子的战场上不给他们丢脸就算毕业了,至于说这方面的比试嘛等我以后带兵再说吧。”

    “小鬼,说说看,现在你能带多少兵?”

    “现在最多能带一个连,以后至少能带一个团甚至更多吧,不然我想学长和老师们也不会饶了我的!”

    “哈哈哈哈!”

    李导师开怀大笑:“刘校长,你们的这个徒弟不简单嘛,可别到时候你们教会了徒弟丢了饭碗啊!”

    “哈哈哈哈!”

    “小鬼啊,在比试中遇到拦路虎没有呀?”

    “有,有好多呢,不过现在他们都抢着做我的师父,我可从他们手上淘到了不少好东西,嘿嘿!”

    “那还不成了大杂烩,你用得上吗?”

    “首长,您在报告中不都讲了嘛,我也是活学活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现在我在学长们的指点下把学到的东西逐步融合到道爷教给我的拳法腿法中,颇有心得,学长们都夸我进步神速,孺子可教呢!”

    “小鬼,不错嘛,我们共产党人就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魄,作为一个好学生就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雄心壮志!小鬼,你有没有这个信心啊?”

    “报告首长,保证完成任务!”

    这件事个甘光复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永远不能忘怀。

    二:学员队长曹广涛

    抗大完全是军事化管理,甘光复所在小队就是一个标准的班级建制,学员小队长是曹广涛。

    曹广涛是为数不多从河西兵败返回的将士之一,学员们都叫他‘曹大头’。他曾是西路军总部直属特务营营长,左胳膊还留有枪伤伤到骨头至今未愈,时好时坏。他像一位宽厚的兄长,对甘光复非常关心,从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都十分贴心和照顾,经常在课余的时候给甘光复传授军事侦察的各项技能和格斗技巧,被甘光复亲切的称作‘大头师父’。

    三:大生产运动

    为了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学校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李导师在延安北门外广场召开的抗大干部大会上发表演讲,他在分析形势和面临的困难时指出:“现在财政经济这样困难,我们是等着饿死呢?还是把抗大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我们不仅要把抗大办下去,办得更好,而且还要发展、扩大!手拿锄头是可以开荒的,这叫自力更生。”

    那时候,包括抗大在内的整个延安,吃、穿、用方面,可说都是困难重重。吃的方面,从校领导到每一个师生员工,一年的饭菜基本上是玉米、谷子,冬春两季吃山药蛋.只有过年过节时每人才能吃到一顿白面。为了节约用粮,冬季就改为一天两顿饭,谷子要带糠一起吃。有时做干粮不够吃,就做成稀饭。如果还填不饱肚子,就用野菜补充。行军时,用“炒面”做干粮。这种炒面,就是把五谷杂粮掺糠炒熟,磨成面,吃时用水搅拌好再吃。

    穿的方面,学员常常打赤脚,冬天多是穿草鞋,如果谁要能穿上一双布鞋或棉鞋,那是最上等的了。粗布军装几年才能发一套。所以抗大每人都有一个针线包,破了补,补了破,缝缝补补一穿就是几年。因为赤脚行军多,这使许多人都练成了铁脚板,连个刺都扎不进。被褥也达不到每人一套,冬春季不少人是两人合盖一条被子,夏秋季就干脆光着身或是和衣而睡。学员们风趣地说:“我们是铺着脊梁,盖着胸膛,脑袋枕着俩巴掌。”

    至于学习和生活上的用品,就更困难了。学校本来是读书的,可书本也很缺乏,书少,学员就几个人合看一本,或通过记标准笔记的办法来弥补,没有黑板.就用墙报或图表来代替,或用锅底上的烟灰涂在光滑的墙壁上,当简易黑板用。行军野营没黑板,他们就在地上设沙盘,以木棍代替粉笔,没有钢笔,就在筷子上绑上一个蘸水笔尖用,有的则把芦苇削尖当钢笔用,还有的用鸡鸭鹅的翎当蘸水笔用.没墨水,用桑堪汁制作,没有油灯,就用旧墨水瓶或破碗放进旧棉花捻代替油灯用。上课没桌凳,就用背包当小凳,膝盖当课桌。没有课堂,夏天就在树荫下,冬天就利用庙宇、戏台、祠堂以及牛、羊圈来上课。没有肥皂就用柴草灰过睑水洗衣服,没有理发推子,就借用房东的剪刀或剃头刀,信封一般都是用旧纸做的。上体育课没有单杠,就用一根铁棍或木棍架在两棵树中间练,没有蓝球桩,就由两个人各站在两边石滚上,只要他接住扔过来的球,就算得了分。没有木马,就用石头垒,上面垫上破旧麻袋当木马用。操场或训练场则是利用不能造田的空地或沙滩修建的。

    为了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抗大响应党中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一面学习,一面生产,采取了一系列克服困难的具体措施:自己开荒种粮菜、组织背粮打柴活动、开豆腐坊、粉条坊等,此外,抗大还开办了被服厂和供销合作社,自制被服鞋袜并解决日用品及教学用具等。

    抗大全体教职员工荷锄扛锹,向荒山野岭进军,掀起了开荒生产突击高潮。甘光复所在的小队,伤病员较多,和抗大后勤的炊事员们分配在一起,地点也离学校比较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开荒种菜四十多亩,挖窑洞养猪、养羊、养鸡许多。甘光复让道爷掏腰包资助三百大洋,办起了豆腐坊,除抗大自用外还能供给附近的老乡。他们的实业被抗大学员们成为‘抗大农庄’,

    在抗大召开的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李导师高度评价了抗大的大生产运动,称赞抗大是“天下第一”,“你们读书是学,开荒是农,打窑洞做鞋子是工,办合作社是商,你们又是军,你们是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个人身上,文武结合,知识与劳动结合,可算是天下第一。”李导师尤其表扬了由甘光复他们创办的“抗大农庄”,夸奖“抗大农庄”的路线是最好的。

    抗大的生活虽然艰难困苦,但教职员工们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生活得非常愉快,文化娱乐活动也非常活跃。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抗大,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革命传统。她有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着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所以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下,获得发展和壮大。

    抗大的学习经历也武装了甘光复的头脑,从而更加坚定了他战无不胜的革命信念,是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师娘,我真是正人君子盘龙之传奇再起混在三国当侠客我从战斗余波中提取属性白眼狼,我不爱你了(快穿)娱乐圈之巅峰王座我是禁忌生命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民间黑科技大佬别叫我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