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穿越 > 大明伪君子 > 第425章 洞悉考场
  • 第425章 洞悉考场

    作品:《大明伪君子

    九月十五,跃龙门。

    又经历了一轮子夜赴考的喧闹,方唐镜坐在了考场之中。

    此时已是深秋时分,很多人都已穿上厚厚的御寒服饰。

    比如方唐镜,身上穿的便是薄羊裘。

    看来,很有必要推广棉衣了,这又是一个时代的空白,当然也是发财的良机。

    “咚咚咚”三声鼓响,卯时一刻,开考的时间到了,考生们抬起头望向明远楼。

    旭日从明远楼的身后一跃而起,金辉洒进贡院之中,温暖了无数考生的心田。

    旭日东升,这是个好兆头。

    端起刚泡好的龙井,方唐镜呷了一口。

    茶味在口中慢慢发酵回味,整个人进入了最清醒的状态。

    接着有云板一响,一拔拔的官差从明远楼里出来,拿着印好考题的卷子发了下去。

    乡试这次考题没有如之前一般临时出题,而是昨夜就出好了,然后在贡院内赶印出来。

    等到开考的时候便发了下来,随着试题发下来的,还有稿纸和誊写纸,稿纸到考试结束的时候,也是要收缴回去的。

    稿纸是八张两开的浅米色毛边纸,而真正誉写时文的,则是红线竖道的表纸。

    表纸两面一开,每开十二竖行,每竖行二十四字,不可多亦不可少。

    这是乡试时专用的考试用纸,时文要按格式抄写在表纸上。

    方唐镜发现,表纸的质量明显比上次用的要好。

    一切都是为了彰显与上一次失败的考试截然不同。

    卷子一到手,考场就响起了纸页哗哗的翻动声。

    方唐镜用镇纸将卷子压好,便认真看起题来。

    纸上写着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乃是最标准的乡试“头七”制式。

    第一道题:

    予知。

    这一题不难不易,出题中正,出自于《中庸》。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陷井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意思是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假如被驱赶到陷井中,却又不知道如何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的道理后,却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下去。”

    方唐镜思索片刻,提笔在稿纸上写下破题:

    “是故圣人失道于东门,累累然如丧家之犬也。”

    方唐镜的这个破题,相当有新意。

    新意在那里?

    首先这是一个故事。

    说的是孔子周游列国,到了郑国的时候,与弟子们走散了。

    众弟子自然四处寻找,子贡问到一个人,那人对他说道:

    “东门那里有一个颓废得好象是丧家犬的家伙,你快去看看是不是你要找的人。”

    子贡找了过去,果然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子贡怎么找到自己的,子贡也很诚实地把那人的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大笑道:“神似,太神似了。”

    其次,方唐镜通过这个故事引申出了坚持道义的困难。

    圣人为了传道历经了不知多少艰难,可也正因为难,所以圣人才会坚持传道。

    可见,为了解决世人的“予知”,首先就是要传道,然后就是要坚持。

    其三,用语方面有新意。

    破题里第一句话的“失道”是个双关语。

    既明指了圣人迷失了道路,又暗指了第一个“予知”。

    第二句话的“丧家犬”又是个双关语。

    明指了世人不识圣人,暗指圣人传道之艰辛和坚决。

    破题堪称完美。

    写完破题,方唐镜看向第二道题目。

    第二道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方唐镜想了一会,执笔写下:

    “事亲惟色为难,是子无深爱。夫妇须而爱子,则情笃而自恭。”

    方唐镜上一辈子的遗憾就是未能尽孝,这一辈子的遗憾同样如此,因此感悟不是很深。

    因而破题只能从传统的经典解释出发去阐述,在中规中举的范畴里尽量发掘发挥。

    之所以要先写下每一道题目的破题,乃是李秉的破卷绝技之一。

    其中之一就是相信自己的直觉。

    士子读书,厚积薄发,在看到题目的刹那,会不自觉地涌出一闪即逝的灵感。

    等到深思熟虑,套入固定的思维定式的时候,往往会落入了俗套。

    而捕捉住这一闪即逝的灵感,就是脑子里最佳的思路。

    放在行军打仗上,便是“兵无常形,水无定势,临机而决”。

    有些天才将军便是这样杀出来的,比如岳武穆早年带兵,从不阵而后战却能百战百胜,直至遇到宗泽后,在宗泽的劝勉之下才开始阵而后战,却也从不拘泥。

    当然,这必须要有深厚的根底,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三者缺一不可。

    直觉是也是最直接的途经。

    从科学方面来说,现在刚刚开考,正是脑子最活跃,思维最清晰的时候。

    先想出各道题目的破题,要比殚精竭虑做完一道再想下一道,思维不知要清醒多少倍。

    第三道题:

    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我……去,这是一道截搭题。

    连方唐镜这等记忆力过目不忘的超级记忆达人,也想了好一会,才想通其中的上下句出处,换了别人,怕是再才高八斗也是要当场傻眼的吧?

    “皆雅言也”出自《论语.述而》里的“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则出自《论语.述而》的另一段: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人将至云尔。”

    这种毫无逻辑可言,完全不搭调的两句话硬生生搭在一起,乃是“断头无情搭截题”也。

    难度之高,几乎可以称得上十步杀一人,难有敌手了。

    但放在第三道题里,就很是有些讲究。

    前两道题目都很经典,堂堂正正,说明了考官并不想为难考生。

    如此一来,这一届乡试佳文自然便是极多。

    要知道,这些经典的题目少有人是没有做过的,有些人甚至还能默背下许多历年佳文。

    因此在众多上佳的试卷之中,就需要一道有分量的题目来衡量考生的水平高低。

    故而便有了这第三道难到飞起的题目。

    果然是条条蛇咬人,这些出题的老学究们,也有一颗报复社会的心啊!

    想清楚了这道题目的作用,方唐镜心中一动,挥毫写下:

    “其臭如鲍鱼之肆,圣人乃食不厌精。已知其臭如兰,圣人乃脍不厌细。”

    表面上看,这是在讽刺圣人,看到的人怕都会大怒。

    但略一想,就明白这是反语。

    为什么如此臭不可闻,圣人反而津津有味不亦悦乎?

    方唐镜自有道理。

    臭,在特定的情况下解释为“嗅觉”,并非指臭味。

    在方唐镜的破题里,第一个臭,是指真臭,但圣人也是不怕吃的,还生怕不够精。

    第二个臭,却是真香,所以圣人更是不怕吃,还嫌不够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圣人眼里,兼容并蓄,有教无类,“道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稊稗,在屎溺……”

    只要是道,其实无所谓香臭……

    雅言是道,叶公问子路于孔子也是求道,道,无所不在。

    这类搭截题,考的不仅仅是士子的功底,更多的是天马行空的思想和随机应变的反应,以及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和活学活用的能力,首重意境其次才是重文采。

    通过对三道试题的了解,方唐镜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

    以往正常的乡试,六七千考生,首场便是六七千卷子,算起来便是两万的时文之多。

    易位而处,就算自己是考官,也不可能有耐性一题一题看完。

    因而大多数考官都是着重看第一题,这就是重首场,重首题。

    第一题写不好的,直接完犊子,后面就算写得试卷长出花来也是无用。

    但这次很不一样,考官不是官方体制内的,所以出题的风格也不同,评卷的风格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老师李秉传授的考场兵法,把试题放大到整个前后两次乡试的大层面上去看,方唐镜洞悉了这次乡试的不同之处。

    方唐镜已经看出,这次应该是首题和第三题并重的局面。

    有人说科举能不能中,实是时也命也,相当看命的事。

    可什么是命?

    在方唐镜的理解里,命运这个东西,其实就是大势。

    个人的命运,其实是大势里的一份子!

    时势造英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比如现在,方唐镜就看清了这次乡试的大势!

    心头大定。

    相关推荐:西游:开局获得万倍增幅我每天获得十万战斗力我的巨人国此子与我有缘血色纨绔我神豪的身份被直播曝光啦最强挂机大佬我的身体能挂机修炼挂机修仙你们修炼我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