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穿越 > 从红楼开始拯救名著 > 第二百六十三章 贾琏谈文官集团
  • 第二百六十三章 贾琏谈文官集团

    作品:《从红楼开始拯救名著

    第二百六十三章贾琏谈文官集团

    想到这里,一干勋贵都明了了,那就是根据族人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培养,而不是单纯让他们去读书,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读书的天赋,特别是他们这些勋贵之家,近百年来,能考上进士的也不过只有贾敬一个人。

    所以,只要将族人们培养出了谋生手段,再加上自己家族手里掌握的资源,至少能够活的很滋润。

    特别是习武,就更加的容易了,毕竟他们这些家族可都是靠着武勋才崛起的,虽然到了他们这一代习武的人也少了,但是谁家里还能没两个老兵呢,别的不说,就贾家就有一个老兵,那就是焦大。

    焦大从小跟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是宁府三朝元老,与贾母同辈,他的年纪应该是和贾母差不多,或者更高一点。当年正是他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将宁府的太爷从死人堆里背出来,保住了性命,没有饭吃,他饿著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碗水给主子喝,这才有日后贾府的繁华。所以,焦大有恩于贾府。

    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

    实话实说,太老爷在世的时候,在思想上关心,在生活上照顾,还是给足了贴身老部下焦大面子的,可是太老爷去西天后,特别是贾敬出家以后,焦大这杯“老荫茶”就慢慢凉了,温度估计降至零度以下。

    贾家的这些不孝子孙,那里把他当自己家族的老功臣对待?时不时吆喝焦大去干累活重活,他越来越感到心灰意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他每天都展劲喝酒来麻痹自己,但喝够了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得过且过混日子,而是遇着事就乱骂,甚至把那些公开的秘密,毫不掩蔽的当众叫骂出来,那就在自找苦吃了啊!

    也可以说,焦大是对贾家这群混账玩意很不爽,老子当年陪着老国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你们现在玩儿媳妇的?

    就焦大这样的老国公的亲兵,开国勋贵们的府上哪家没有几个,更何况想要找武师傅还算是个事吗?

    只要族人们能够学的出来,那依着勋贵们对军队的掌控,想要安排自家有本事的子弟,还是相当容易的事情。

    把这些不爱学习四书五经的子弟撇除,剩下的子弟自然就是有心向学,或者能沉下心读书的好苗子。

    可能数量不多,只要培养得当基本都能有所成就,不说太高的要求,起码秀才甚至是举人还是有很大把握考取的。

    如此一来,家族后辈子弟中,文武皆备还有各种学会了谋生手艺的族人,以家族的资源供养和支持,很容易就能在各行各业出头,家族不说发展壮大,起码也不用担心会衰落到尘挨里去。

    就算当家人犯了事,牵连到家族彻底衰败,起码子弟还有一门谋生手段,不用担心过得连乞丐都不如。

    但凡脑子清明的勋贵家族掌权人,盘算了其中利弊后纷纷学习贾氏族学的办学方针。

    京中勋贵家族的底蕴不是说着玩的,请不来饱学大儒,可请落第举子还是很轻松的,至于练武的教师还有百工学堂的老师,都很好找。

    当然,也有一些勋贵家族由于自身实力缘故,或者家族内部因素,又或者其它方面的缘故,对贾氏族学的模式嗤之以鼻。

    贾琏对此却是一点都不在意,咱们很熟吗,丫的旁人家族的兴衰成败,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不认可他培养后辈子弟的方法没关系,只要丫的不出来主动寻事,谁管丫的是死是活。

    当然,像史家和王家这样,自身实力可以却是对办学没有多大把握的家族也有不少,史家和王家的掌权者主动寻上门,希望他们家族的子弟能够到贾氏族学上学。

    “这是不可能的!”

    贾琏断然否决,没好气道:“贾氏族学眼下正处于风口浪尖,绝对不能大规模吸收外族子弟,不然那帮子文官集团可要发狂的!”

    史三不满道:“这是咱们自己的事情,跟那帮酸儒又有什么关系?”

    “三叔可以想想,那帮子文官大多出身哪里,就明白了!你再想想,若是有人想要动你的利益,你会如何做?”

    贾琏也不生气,笑着引导道:“所以说,贾氏族学要是随意的收学生,那就是动了文官集团的利益,到时候绝对会引起这帮家伙的群起攻之!”

    “琏儿的意思是,书院?”

    史老二顺着贾琏的引导,直接道出了文官集团最核心的利益所在。

    “正是书院!”

    贾琏点头笑道:“朝中绝大部分文官,几乎都是各省各大书院的学生出身,书院也是联系他们的纽带,他们又岂会让贾氏族学有成为书院的可能?”

    “琏儿,你能不能说清楚点,怕是那么简单吧?”

    史老三有些不耐烦道:“说话吞吞吐吐作甚?”

    “是你要我说的啊!”

    贾琏笑道:“出得我口入得你耳,反正你们出了门,我是不会承认说过那些话的!”

    话说得轻巧,好象不含一点威慑力,可越是如此史家双侯,还有王家的一位重要分支族人却是心头一凛,不敢有丝毫怠慢。

    “书院最重要的功能,可能就是分配科举名额了吧!”

    收起脸上笑容,贾琏将心中的猜测道了出来:“这是我的猜测,至于准不准也没什么把握!”

    咝!

    话虽如此,可史家双侯和王氏旁支依旧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贾琏说什么猜测,这事十有七八就是真的。

    “琏儿,这可是掉脑袋的大事啊,暗中分配科举录取名额,难道那些文官胆子大到这等地步?”

    史老三是个粗人,却也知晓操作科举录取名额的罪有多严重。

    “谁说他们暗自分陪录取名额了?”

    贾琏淡笑道:“大家不妨想想,这监考的考官都是什么人?都是文官,咱们习武的,只要有人练武,打眼一看就知道是谁家的,是什么路子,你们说文人看不出来自己出身的书院的学子的文风?”

    “你们再想一想,这些同一个书院出身的人会不会抱团在一起,就如同我们勋贵集团一样?我们勋贵有开国勋贵和太宗一脉的勋贵,虽然我们平时不和,但是若是文官集团欺负上来,我们是不是会抱团在一起?”

    “同样,那些各自书院出身的文官,虽然平时也不和,但若是我们真的动了他们的利益,恐怕这些人也会抱团在一起。”

    史鼐惊讶道:“这么说,科举的录取名额,基本上都已经被各大书院给定下来了?还不允许我们勋贵集团插入?”

    贾琏摇了摇头,说道:“何止是不允许我们勋贵插入,就连皇上和皇家想要插一手,恐怕都会受到文官集团的反击。”

    “有这么严重?”三人有些怀疑。

    贾琏见状继续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文官集团现在地位没有咱们勋贵高,就小看了他们,咱们勋贵有多少人,无非就是一些公侯之家,往多了说也不过是一百余家,可文官集团有多少,你们知道吗?”

    “从内阁到六部,再到翰林,最后每三年就会出一百余位进士,想想这个人数。”

    “另外就是文官集团对权力的垄断有两种,第一是通过同乡,同年等人际关系编织利益网,利用这种关系不断繁殖,进而垄断大量关键部门和机构的领导权,架空皇权。第二就是利用这种关系网,通过御史言官发出声音,形成舆论,逼迫皇权让步说白了就是两个字,朋党。”

    “就说现在,所有人都在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是读书真的就高人一等?”

    史鼎闻言不屑的说道:“高个屁,不过是一群读书人自吹自擂罢了。”

    贾琏点了点头,说道:“可现在世人就觉得这句话是真理,不光读书人和百姓这样认为,就连咱们勋贵和皇家都有不少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可见文官集团发出的声音已经成为了真理。”

    “等大家习惯了这种声音,那以后文官集团说出的话甚至要比圣旨还要管用。”

    “就好比现在,皇上无论是政事还是军事,都要询问内阁和六部,你们觉得那群读书人有多少懂军事的?可为什么皇上还要询问他们呢?无他,习惯了罢了!”

    “皇上已经习惯了询问他们,这就是文官集团的进步,等以后内阁的地位稳固了,那恐怕还会再一步伸手要权利,比如说文官管辖武将,文官控制武将,文官控制军队,也不是不可能。”

    贾琏说的其实就是宋明的事情。

    宋朝的时候,文官集团甚至连皇帝的圣旨都可以驳回,相比于其他朝代来说,宋朝权力的制衡极其特别,其他朝代大多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宋朝在分化相权同时也制约了皇权。宋朝通过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等来分化宰相的职权。

    宰相是士大夫的最高政治代表,在宋朝时,立法权和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行政权由宰相掌握,皇帝不能随意侵犯宰相的行政权,同时宰相也不能剥夺皇帝的立法权和决策权。宋朝的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得以实施的。

    宋朝时皇帝的命令以诏敕的形式下发到地方,但是皇帝的诏敕上必须要有宰相的副署号令,没有得到宰相的同意皇帝是无法向地方下发诏敕。因此,宋朝时候的宰相能够过问皇帝下发的一切事务,宋仁宗在安葬其亲生母亲李宸妃时就曾说“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干预”。

    除此以外,早在宋太祖时期就形成了一个惯例,不杀大臣言事官。这个惯例限制了皇帝对于大臣的处置权,减少了士大夫在参与政事时的后顾之忧,加强了士大夫们在参与政治时的勇气。由此可见宋朝时宰相对皇帝的限制是有法可依的。

    但也是这个本不是规矩的行为,更是让文官说成了祖制和管理。

    就为了这个祖制和惯例,宋朝的所有的奸臣就没有一个是被刑法处理的。

    而到了明朝,文官集团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就整个的开始膨胀了、同时,明朝极其完善成熟的科举制度也为文官集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后浪推着前浪,生生不息。从中央到地方,权利基本都集中到文官集团手里。谁来阻挡?勋贵?不行,土木堡之变时就玩残了。宗室?不行,皇帝自己都信不过,武将,就甭指望了,猛如戚继光,见到张居正还得称自己为:门下走狗.武将集团已经被文官打掉了脊梁。宗室基本就是当猪养的,皇帝还指着文官监控皇室呢。皇帝们左思右想,于是有了司礼监,有了宦官集团,王振,刘瑾,魏忠贤,个个名标青史啊。但宦官集团不管是论体量;论人数;论谋略跟文官集团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只能争一时之瑜亮。远不如文官集团筹谋长远。

    为了反抗文官专制,嘉靖皇帝从即位起就与之作斗争,无奈身单力薄,无论是让严嵩斗垮夏言,还是让徐玠干掉严嵩,都改变不了朝堂之上遍布文官的局面。嘉靖皇帝之后,再也没有皇权对文官能对抗了。即便是聪明万历皇帝,因为文官肆意干涉皇帝继承人问题,而皇帝无能为力,于是就消极怠工,二十多年不上朝。

    文官集团与皇帝斗,与宦官斗,与武将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到最后斗别人已经没有激情了,开始跟自己斗,文官党争,齐党,浙党。闽党等,各个党派真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啊,辽东女真叛乱,文官说:小小蛮夷,不足无虑,哪有文章大义重要,不管接着斗。河南陕西农民起义?文官又说:没文化的刁民,能成什么大事,不管,继续斗。于是各地都在打仗,而文官在自己斗自己,斗着斗着,把大明斗亡国了,皇帝斗上吊了。

    没事,咱换顶帽子,换个发型,再来下半场!

    不是现在的文官集团想要这样,而是文官集团不断的索取利益所造成的,到时候只要有一个奸臣出现,那可能整个文官集团就烂透了。

    听到贾琏的话,史鼐、史鼎以及王家的人都是被惊住了。

    原来文官集团居然如此的恐怖?

    相关推荐:木叶之快乐鸣人奥特时空之命运召唤奥特时空之未来次元法老王[游戏王]无限诸天从红楼开始穿越从无限红楼开始随身烘炉从红楼开始斗罗之唐家逆子和女神们在荒岛求生与女神上司荒岛求生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