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现代 > 病弱白月光(快穿) > 69、第三个世界07
  • 69、第三个世界07

    作品:《病弱白月光(快穿)

    话说三人聊了聊诗句之后, 又转而提及当朝朝政之事。

    晋朝立初, 为断前朝武将之祸,极力宣扬文学教育,对文臣颇为优待。又开恩科, 多取士子, 朝中大臣,文坛巨儒, 不断吸取前人教训, 抨击时事, 日积月累,形成了大晋较为开放的政风。

    当朝士子多爱谈朝政之事,世间群众也多有抨击时事,更甚者一年一度的元旦盛会之上, 曾有乐人作唱词讽刺当朝丞相。

    “子瑜兄,铭章兄, 你们可知前段时间立太子之事?”一聊起天, 沈飞就有些滔滔不绝,神情也激动起来。

    “略知一二。”萧灵隐是个谨慎之人, 虽心中有着不少想法,却寡言少语, 少与人谈古论今。

    何安只默默听着, 面带几分笑意。

    “要愚说,不管怎样,太子之位万万不能空悬了, 如今朝野之上,纷纭不断,两党之争渐起,皆因一个太子之位。”讲到这,沈飞微微一叹,道,“愚虽不知帝王之心,究竟属意何人,但观诸位皇子,长子平庸,缺乏锐气,着实不是个好人选。”

    何安身旁服侍的灰衣侍卫,一听此言,眸中厉色即显,看向何安,想要开口斥责这个大胆的书生,何安却按压住,只轻声笑道,“那含山君觉得四位皇子,哪位最合适?”

    萧灵隐是个心细之人,沈飞沉浸于自己的议论之中,他却是注意到何安身旁服侍之人眼中的恼火,又听何安这般问道,心中微微一动。

    沈飞一听,右手指扶额,轻点几圈,才道:“本朝虽有科举取士,集天下英才于朝政,但恩荫推举过多,朝廷官位难容。”

    “愚听北地行商的大兄言,边境任官者往往多是恩荫,官员推举之亲近,多人兼用一职位,互相且多龌龊勾结,克扣将士之钱粮。长此以往,必生乱象。”

    “当朝志士,多有锐新改革之意。英君贤相,自成佳话。愚观四位皇子,唯有三皇子锐意进取,有改前人之风。”

    何安听闻,面上虽依旧淡然,心里头却是长叹。

    大晋朝对文人优待,但因前朝亡于武将之故,对武将颇为谨慎,控制繁多,生怕武将作乱,扰乱诸州。

    因而多用文人压抑武官,文臣统领武将,武将者,多换职位,避免大将掌握兵权,滋生祸乱。

    当朝之人,犹重文治,科举及第,自是光耀门楣,若为兵将,自是位卑,且多受猜忌。

    科举制度,已实行多年,确实为朝廷选濯不少英才,但大晋朝有官员推荐之权,初是朝廷初创,因人才稀少,需官员举荐,利于朝政之事。后文官增多,官职趋于饱和,推荐之权不减,为固家族地位,提携子弟,不少官员便将身边亲族好友一一举荐,长期以往,人员趋多,自成朝廷一大祸害。

    萧灵隐闻之,也不多言,亦是心头叹惋。

    这事情他听师长谈及过,也不是没有大臣在朝廷上提出过,但前朝世家已灭,新兴的文臣势力,多是寒苦出身,靠着科举取士,逐渐兴起,既无世袭爵位,为了保留家族,代代相传,不少文坛知名人物纷纷立家谱,行小宗之法,逐渐形成宗族势力,立家族族长,成立族学,已资助同族子弟,互相照料,遂成地方势力。

    就连他自己也是族学的受益者,虽家中贫寒,但因族中照料,得以长大成人。

    身处官场,提携小辈,关照好友,是朝中惯例。

    此弊端,难除已。

    若说诸位皇子,他其实自己也有一般看法,大皇子守成有余,却多是不能通变;二皇子留恋兵事,亦好玩耍;四皇子性格傲慢,自负奢娇。唯独一个三皇子,礼贤下士,且英武出众,处事低调,声明不错。

    萧灵隐闷声自问,他心有大志,想做贤臣,侍奉英主,造福百姓。

    四个皇子,如此观之,的的确确三皇子才是君王之才。

    谈及朝廷大事,沈飞面色也带几分惆怅,又道:“这事情倒也离我远的很,如今之重,在于明年春闺。”

    “愚实话说吧,上京赶考,也不过是走走过场,家中虽寄予厚望,但愚知自身水准,不过是……”说到这里,沈飞站了起来,叹气连连。

    “含山兄不必过谦。”何安听之,浅笑道,“观君作诗,用典精巧,行文工整,诗文清丽,亦是上上之作。”

    “缪赞缪赞,愚不及铭章兄诗文灵动出尘,且平易近人,更不如子瑜兄格律森严,气魄锋利。”沈飞叹息道,“今日识得二位,才晓天下英才,实之我幸。”

    何安听到此人对自己之前做的小诗评价,终究是忍不住大笑起来,身体一颤,摇摇欲坠,瘦弱的手臂从宽大的衣袖间伸出,半掩自己的脸。

    他哪里有什么诗才,来到这个世界也并不长。

    囫囵吞枣读了不少诗书,加之系统给的资料,身份自处倒是不是问题。

    但论及作诗用典,却是少之又少,沈飞称他作诗平易近人,着实让他有些好笑。

    他若不是此世界读的诗书史记过少,不能用典,因而只能寻些简单词汇,勉勉强强作几首让人笑话的诗句。

    这位江南豪奢之家出生的士子,真真是个妙人。

    萧灵隐也是笑,平心而论,对面这位长得风神秀逸,奏得一手好萧声的铭章兄之前作的诗着实过分简单,勉强合格而已,但按照沈飞这般点评倒也并非不对,虽然词汇简朴,但其间用词确实很新奇。

    这些想法只不过一念之间,萧灵隐的心神早已被对面那人一颦一笑牵动,只见得那人瓷白如玉的手臂半露,眼角竟是笑的带了几分泪,秀眉平缓,微黑的眸之中包容温和,睿智醒目。

    这样的眼神总让他想到自己的师长,但此人却又不同。

    这人的眼中包含的太多太多,总让人看不太清,又让他忍不住猜测。

    “愚上京赶考,就是为了圆我家中长辈的梦。”沈飞又笑,说道,“愚家中自立朝之初,先祖简朴好善,多行商道,家中代代相传,如此至今,也算是苏州知名商户。只是本朝士大夫多受优待,江南家族,皆好诗书,愚家中也渐兴诗书之风。家中传至愚这一代,三子二女,大兄自小就不爱读书,算是继承家业,走南闯北,行商不断;二兄则沉迷画道,丢了诗文;唯独愚自小颇爱诗文,在读书上颇沉得下心来,多年苦读,也算是学有所成。”

    “只是京都才子之多,愚早有领悟,来此不过凑凑热闹,游览风光,才是愚真实目的。”

    “含山兄,心态着实让愚羡慕。”萧灵隐笑着说道。

    “也不知你们二人又是何等想法?”沈飞谈心正浓,便问道。

    萧灵隐迟疑了一会,才稳妥出声道。

    “愚所求不过外地一官一职。”

    沈飞听了后,好奇问道:“子瑜兄不想留在京城吗?”

    “愚自幼居于川地,少出游,倒想领略地方风光。愿如季长,行走四方。”

    “兄台倒是志存高远。”沈飞闻之,叹惋道。

    季长是大晋朝初期知名官员柳观的字号,一生为官,多调地方,政风清明,贤良实干,很受百姓爱戴欢迎。当年柳观去世时,扶灵柩回乡时当地百姓万人相送。

    行走四方自然是谦辞,沈飞自然知晓萧灵隐是想如同柳观一般当一个好官,为国为民,施政于民,造福一方。这样的想法,在他看来,着实不多见。

    文人才子,风流无二,读书科举,多是为了求得一官半职,以谋荣华富贵。这也是正常事,毕竟大晋朝,唯一晋升途径,改变自己家世命途,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科举。

    沈飞虽出生富家,但他是个颇为放荡不羁的,交友广泛,也有不少朋友家贫四壁。

    但像萧灵隐这番年轻的士子,一心实干,着实太少。

    “那铭章兄呢?”沈飞又问道。

    何安闻之,只淡笑道:“愚自是不如你们二位,不过身靠家族而已。”

    萧灵隐听之,默默无言,也不知说些什么是好。

    ……

    下了山后,萧灵隐趁着天还明亮,便将今日发生之事,一一记载。

    待第二天清晨,他身上另一人清醒后,早起穿衣,洗脸喝粥后,才慢悠悠看起昨日记载的日记。

    他掌握这副身体的时候,其实很少结识什么朋友。

    多是游览故地,或是读书,寻得一番乐趣。

    对于曾经夜市之遇,他也未曾在日记中写道,告诉年轻时的自己,这其中原因,他也说不清楚。

    这幅身体,一个是年轻的自己,一个年老的自己。

    有时候,他会怀疑自己的存在是不是一个错误。毕竟他早就应该死去,而不是重回到过去,占据年轻时自己的身体。但他又有几分不甘心,不甘心自己曾经的失败,不愿意年轻的自己重蹈覆辙,所以他又默默接受了。

    他向来不信神佛,对于自己如番处境,虽有纳闷不解,但最终还是淡然视之。

    看到日记上那手端正小楷,他只能一叹。

    又如何?他承认他是故意的,故意选择这家寺院,因为他知道当朝大皇子在此清修。

    前世的失败,早已证实三皇子不是个仁君英主。

    的确,他很清楚年轻时的自己算是有些不屑温吞无能的大皇子,看中了当朝三皇子,后来他自己也确实确实拥立三皇子为帝。他自科举,便得当朝皇帝亲眼有加,颇为照料,甚至被称赞他有宰相之才。早些年他便因文采不俗,名声渐起。后来外任为官,多攒经历,历经世事,为官为民,更是为民拥戴,更善于结交好友。朝中上下,不少人员皆是他的朋友。

    待入了馆阁,他得帝王亲眼,知制诰,为帝王起草诏书,颇受看中,官位不断升迁,最后帝王去世,更是连同师长好友,拥立三皇子。

    本是英君贤臣,他之才华,又被登上帝王之位的三皇子看好,自然而然,他也便顺顺利利当上了当朝宰辅,只是,他没想到原来权力竟是如此令人着迷,而曾经看好的仁君英主竟是如此的不堪入目,他后悔了。

    后来……帝王身死,他连同皇后,拥立不过几岁的少帝。

    晋朝曾有帝王言“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身为士子,定是要侍奉君王左右,治理朝政。

    可是对于那个时候的他来说,曾经受师长教导,诗书传颂的忠君思想早已消之殆尽。

    大权在握的他,联合朝中大臣,成立内阁,架空皇权。

    他曾经的至交,典型的忠君之臣,骂他“天生反骨,不配为相,辜负帝心。”。

    对了,那人和自己,还有沈飞,同一年中了进士,曾经是那么好的朋友,一同出游踏青,在外为官时,互寄诗信,聊以慰藉,最后却渐离渐远,甚至那人临死之前,还对自己孩子骂着自己,说自己是天下最大的祸害,误国之臣。

    其实,也许吧,也许他说的也有几分对吧。

    至于沈飞,他的好朋友,他的得力下属,他的至交之一,却也是因为自己,在外为官,毒害致死,抱憾而去。

    他失去了那么多那么多,才换的那片新天地。

    那又如何,他不怕,不怕背负骂名。

    他只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是有利于天下百姓的,那就够了。

    他的思想确实是超前的,但也确实得到了一大部分士大夫的拥戴。

    但那还不够,他还是遭遇了背叛。现在想来,他动的还是太快太过了,以至于争端不断。

    如若缓缓行事,用这一生,去实现自己所作所为,又该如何。

    重来一次,他定要更加小心行事。

    ……

    话说三人自从此次上山,聊了不少,也算是互相熟知了。

    后下山时,何安居于佛寺,多是读书,抄送佛经,安享清静。偶尔与寺庙之中熟识的了真大师,坐谈佛道,论古谈今。沈飞着实是个耐不住寂寞的,每周都要离开寺庙,邀上朋友,去京都夜市,酒楼盛地,欢闹潇洒。至于萧灵隐,却是个甘守寂寞的,手不释卷,刻苦认真,苦读诗书。

    何安闲时在寺院藏书之处,也能遇到萧灵隐,二人也算多有交际。

    了真大师十分欣赏萧灵隐,每每和何安这个皇子交谈之时,时有提及这个书生,多是赞不绝口。

    至于何安来此,是因帝王之命,在佛寺为母服丧,抄送佛经。

    当朝重佛,佛道影响深远,佛寺香火不断,朝中上下,上至文臣大儒,下至寻常百姓,不少是信奉佛道。

    服丧虽基本多说是三年,但真正的守丧时间不过二年零三个月。皇子服丧,本不应如寻常百姓之家如此之久,但帝王诏命,自然遵守。

    既是守丧,自是简衣素食,不重奢侈,甚至不近女色。父母去而服丧,是儒道之准则,朝廷规范,世间惯例。除了遵守之外,也无其他办法。何安对此也乐得清静,不沾朝事,研读诗书典籍,考据前人之事,了解地方文化,对于一个前世专研历史的学者,自然是一大乐事。

    对萧灵隐这个书生,老实说,何安觉得挺奇怪的。

    吃食爱好,服饰穿着,观点看法,确实没有过大的差别,与寻常人一般无二。

    既是同一佛寺,也相处多了,渐渐也就知道这人忘事的毛病。

    大事情,他是清楚,但某些细节上,他却经常忘了。

    何安虽很少和这人提及过多,但他内心其实颇怀疑这人精神分裂。

    此时暂且不提,但说一晃三月而过,二人交往越发之深,但顶多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直至八月初,大觉寺,来了一个长相颇为貌美,身材窈窕的小娘子,陪同家人上香祈福。

    这才扯出一段长达多年的因缘纠葛。

    作者有话要说:  现在每一章都好长╮(╯▽╰)╭个人比较注重背景唉,不过这个世界不会很长的,努力控制自己。只能怪我每个世界大纲设定的太……

    相关推荐:六朝妖后神级游戏设计师从吓哭主播开始我的病弱夫君是天道病弱反派不想努力了病弱白月光和替身he了高考失利后成了大明星文娱大佬从儿歌开始舔狗自救攻略庶子夺唐西游:我,唐僧他爹,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