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野狐禅 > 第三七一章 暗箭(一)
  • 第三七一章 暗箭(一)

    作品:《野狐禅

    “但是,尹安背后之人缘何要出此毒计,针对首领?”都邪皱眉吐出一句话,令正热烈议论着如何在护送完颜稽康的队列之中,安插人手的众人安静了下来。

    苍树磨砂着下巴,沉吟道:“这倒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不过,只要逮到那人,何愁不知道尹安背后之人的目的?”

    “变化总是多过计划,但终需未雨绸缪。”不知为何,一提到尹安背后之人,杨立脑海之中便闪过大昭当朝宰辅——秦文瑞的影子。

    他蹙着眉头,轻声道:“如今,或许我又一次被人拉扯进了局中。”

    ……

    夜已深。

    鼎京,某处宅邸的书房之外。

    男人身披紫色大氅,站在门外已有两个时辰。

    书房外边两个小厮低着头颅,眼观鼻,鼻观心,也不言语,任由男人在门外跪着。

    也不知过了多久,透过书房窗格映射而出的烛火微微摇曳,一个清朗安定的声音从书房中传了出来:“于贤弟,进来吧。”

    被房中人称作‘于贤弟’的大学士于巍如蒙圣旨,抬首应了一声,门外两小厮推开们,他弯腰低头走了进去。

    吱呀——

    门又关了。

    于巍压住颤抖的呼吸声,坐在了书房内的椅子上,整理袍服,却不敢抬首与书桌之后身披紫袍的官员对视,也不敢出声问候,失了礼数。

    那位官员的官袍之上绣着的慈眉善目的麒麟也在烛火的摇曳中,彰显出沉重的威严与高高在上的权势。

    身披麒麟官袍的官员也不需于巍同自己寒暄什么,他轻轻吹干桌案上一副书法的墨迹,以镇纸压好,坐回座椅,手指握着黄花梨木的椅子扶手,眼神安安静静,说话也是安安静静的。

    说话声与安安静静从来都是矛盾对立的。

    但言语经那位官员口中吐出,却带有一种让人迅速定下心神,宛若一叶置身于狂涛怒波中的扁舟,陡然遭遇一只抚平一切波澜的手掌。

    官员的脸孔隐藏在黑暗中,唯有双目神光湛湛,他言简意赅:“于贤弟既已涉入局中,还来寻愚兄做些什么?”

    “既已意决,愚兄还能劝得动你不成?”

    “愚弟……”于巍张口欲要辩解,却发觉自己也实在无甚可辩解的,摇头叹息道,“愚弟一时被私情迷惑,这……哎。”

    “既然已经把手伸了出去,便休想收回了罢?”那位官员笑了笑,声音依旧温和,只是听在于巍耳中,却平白多了几分冷意,“如今,于贤弟,已被盯上了。”

    于巍闻言,面上并无惊讶之色,只是苦涩道:“愚弟正是为此事而来,请贤兄教我,接下来应当如何?”

    那位官员对于巍之请求不做回应,转而道:“晋王早该死的。一个不知收敛的皇子,死了也好,幸好未拖累太多同僚。”

    于巍讷讷不言。

    “不过晋王死得太没有价值了。”那位官员又道,“未能如我所想,压倒一些本该倒下的猪豚,反而召来了新的饿狼。”

    “宫里头那位娘娘,想要拿亲子之死,做点文章,也是好事。”

    于巍抬眼看向书桌之后的官员,眼中闪过一丝喜意。

    “女人终究是女人,成不了大气候。”官员与于巍对视,道“贤弟须有壁虎断尾之决心了,世间最阴森的地方,莫过于那座皇宫。而皇宫之所以阴森,乃是因为陛下想要叫它阴森。”

    “在如此阴森的地方,她还想要摆弄一些鬼蜮伎俩。岂不是当二十四局大小太监们皆是傻子?”

    于巍面色惨白。

    “你的法子,虽然同样上不了台面,不过却也没有比之更好的法子了。”

    “在私情与权位之间,贤弟,你要想好。”

    于巍忍不住道:“但是,您所说的那头饿狼与您可也是有所渊源的,他若是知晓当年的事情……”

    “贤弟此言,可是想拖我下水?”那位官员嘴角一勾,似笑非笑。

    于巍身体一颤:“不敢。”

    “经年往事,我却有些记不清楚了。”那位官员低头看着桌案上的字帖,良久之后,站起身来,走到窗前,道,“他若能帮我回忆起那些往事来,倒也是一桩美事。”

    “雷霆雨露,皆系君上一人所出。如今他擒拿金国谙班勃极烈,风头正劲,便是陛下,对其也有三分青眼。那个女人在此时对之发难,实为不智之举。”

    “不过,还是那句话,你既参与到了此事中去,想要缩回手,却是为时已晚。”

    “兵部尚书的公子在国子监呆了已经数年,兵部还未有空缺的官职能让其递补,你可如此如此……”

    两人的言语声渐渐低了下去。

    夜更加深了。

    于巍抖擞精神,整理袍服,离开了那处府邸。

    官员站在门口,目送对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黑沉沉的夜里,忽然来了一句:“最近要空缺出一大批官职来了……”

    ……

    “上朝——”

    “吾皇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庙堂之上,文武朝官分居两旁,队伍一直延伸到了大殿之外。

    高全善站在昭帝身后,高声道:“诸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群臣躬身俯首,依旧在队列末尾的杨立走出班列,道:“微臣有本要奏!”

    昭帝扬首看了杨立一眼,对身旁的高全善道:“呈上来。”

    高全善躬身答应,走下御阶,不紧不慢地走到杨立跟前,双手接过杨立手中的奏折,呈送昭帝查看。

    群臣默默无声,昭帝将奏折大略浏览了一遍,沉吟道:“燕州今年恐有蝗灾?”

    “陛下,正是如此!”

    杨立点了点头,说道:“臣在燕州之时,曾与多地查看,发现那里气候变化极其异常,冬季比以往气温要高上不少。”

    “这等气候条件之下,正是蝗虫滋生之绝好时机。倘若处置不当,蝗灾便将危害庄稼粮食,酿成人间惨剧!”

    “蝗灾之后,更极有可能出现旱灾。倘若不及早进行规避,做好赈济工作,早已大伤元气的燕州恐在此次灾祸之中,变成千里白地,渺无人烟之境!”

    当下,杨立便将自己所见所得,一五一十陈情于庙堂之上。

    相关推荐:众仆之仆睁开眼,回到妻离子散前一天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穿越重生之奶爸难当一睁眼,医妃回到沦为笼中宠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