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次元 > 野狐禅 > 第三七二章 暗箭(二)
  • 第三七二章 暗箭(二)

    作品:《野狐禅

    昭帝听着杨立自己关于蝗灾的推断娓娓道来,不时点头,似是在沉思此事,实则心不在焉,心绪已经转向了别处。

    ——自己前脚着无忧前往燕州调查杨立与李明德之间牵扯,这个杨立后脚便抛出一个燕州将生蝗灾的奏折给自己,一副欲要尽快赶回燕州的样子……这难道真是巧合?或是杨立已经觉察出了什么,意图离开鼎京,通过燕州逃往金国?

    不过,金国的谙班勃极烈,可正是此人所擒,于国朝而言,亦是大功一件。他若潜逃金国,恐怕在金国里的境遇,不会比在大昭好上一丝。

    说起来,对于杨立生擒金国谙班勃极烈一事,自己还未给他什么赏赐……

    昭帝的思绪兜兜转转,最终理智的念头压住了对杨立的疑虑。

    不论如何,晋王元睿被李明德谋害是一桩事。

    李明德是否与杨立有所牵连是另外一桩事。

    而这燕州将起蝗灾的奏折,则是第三件事。

    纵使自己准允杨立前往燕州赈济灾民,防范蝗虫之灾,总要派下去监察官吏,好教杨立不能徇私,如此情况之下,即便其与李明德确实有些牵连,东窗事发,他又如何能逃得出去?

    更何况,李明德与之是否确有牵连,还有待确认……

    一念及此,昭帝定下心来,正欲就杨立所奏燕州蝗灾之事,着群臣商议对策,红色官服的朝官从队列中走了出来,躬身呈上奏折,口中道:“陛下,臣亦有本要奏。”

    “嗯?”昭帝扬了扬眉毛,看向下方的红袍官员——鸿胪寺卿陈鸿之,颌首道:“呈上来。”

    高全善呈上奏折的当口,杨立微微抬首,看了一眼站在御阶下几步之外的于巍。

    二者之间距离甚远,亦代表了他们各自官位地位的天差地别。

    【金国使臣已至鼎京,就金国谙班勃极烈袭扰国朝燕州百姓一事,愿向国朝赠以牛羊数千、战马三百、东珠十斛等,以换取完颜稽康回归金国。

    同时,金国使臣言称此事之后,当严加管束边境军卒,不得再有进犯友邦百姓之举。】

    陈鸿之所呈奏折之上内容条理清晰,昭帝大略看了一遍,便已经了解其意,点了点头,严肃威严的面庞上,终于露出一抹笑容:“此是好事。金国使臣既有意化解干戈,朕自然不会过于小家子气。”

    “着鸿胪寺引金国使臣上殿递交国书,就金国谙班勃极烈袭扰燕地百姓一事,朕要与他好好说道说道。”

    昭帝一番言语后,殿内外大小太监将昭帝旨意送至鸿胪寺金国使臣耳朵之中。

    倒是没有人注意到,在陈鸿之之前,杨立亦向昭帝呈上了奏折。

    群臣在大殿之上议论纷纷,对于金国使臣的到来,他们或是好奇,或是戏谑。已无人再关注站在文官队列末尾的杨立。

    杨立眉头微皱,片刻后表情恢复正常。

    世事岂能尽遂人愿,计划之外的事情永远比计划中的事情要多得多。

    而杨立身在鸿胪寺,却与庙堂诸官一样,直到今日陈鸿之呈上奏折,他才知道了金国使臣已至鸿胪寺一事……

    同僚们对自己误会已深,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去了。鸿胪寺卿-陈鸿之以及一众同僚,向自己隐瞒金国使臣抵达鸿胪寺之事,便是他们误会自己,并开始排挤自己的明证。

    庙堂之上,决定一个人的话语权的,唯有那一身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的官袍。

    群臣之中,唯有站在御阶之下,身穿麒麟文官袍的当朝宰辅-秦文瑞,可称总理阴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杨立既身在庙堂,便要先学会遵守庙堂的规矩,此中的阶级差别,纵然腹有良谋,但官位之下,良谋亦可作无用论。更不提在群帆竞逐,皆为能在权力大海中一骑绝尘的朝臣们眼中,才能或是谋略这种东西,永远都是为自己或自己所处的某个组织利益而服务的。

    当它们脱离了自己的利益时,它们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如今,杨立之所求,或者说是杨立希望得到的利益,与庙堂群臣以及昭帝想要获得的利益并不相符。

    那他的奏折自然便需要先缓一缓再做处理。

    ……

    “大金国都勃极烈帐下使臣唐阔伯也,拜见昭朝皇帝陛下!”

    毕竟是自己国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被别国生擒,性命捏在人家手中,素来依仗己之国家兵强马壮,常以鼻孔待外国使臣的金国使者,此时倒尤为谦卑。

    唐阔伯也来到大昭以前,也是做足了功课,礼仪言谈之间一丝不苟,毕恭毕敬,未出任何差错,教庙堂上一应朝臣皆挑不出毛病。

    见此状,昭帝在心中点了点头,道:“平身罢。”

    边境之上,金军常与国朝兵卒生事,挑起边衅。数年间,昭帝没少因此神伤气闷,目下看金国使者对自己可谓毕恭毕敬,昭帝心中自然有几分喜意。

    由此,他亦爱屋及乌,对擒拿了完颜稽康的杨立又多出几分喜爱来。

    昭帝高昂头颅,目光在群臣班列之中巡梭,找寻杨立的身影。

    唐阔伯也起身之后,便向昭帝呈上国书,昭帝这才收回目光,仔细阅览国书。

    “本国都勃极烈对大昭皇帝陛下素来推崇,仰慕已极。”唐阔伯适时开口道,“如今,本国谙班勃极烈又蒙受大昭厚待,或可借此契机,以开两国邦交友邻之先河。”

    “正因此,本国都勃极烈特向大昭皇帝陛下赠以牛羊数千、战马三百、东珠十斛、人参三百根,以期与大昭交好。”

    “朕尝闻雄鹰部起于白山黑水之间,部族子民勇武过人,自数日之前,得见贵国谙班勃极烈之后,方知此言不虚。”大昭皇帝的声音自高处向下传荡,宛若九天之上的神灵,“然,本国先圣有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倘若恃武力而骄纵跋扈,横行他国领土疆域之上,使生灵涂炭,天理昭昭,自有定数,此绝非长久之计。”

    “倘若贵国真有心与本国交好,当拿出一个端正的态度来。”

    “贵国兵马常有进犯本国边境之举,不知此次使者往来本国之后,如此情形,可能改善?”

    ……

    相关推荐:众仆之仆睁开眼,回到妻离子散前一天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穿越重生之奶爸难当一睁眼,医妃回到沦为笼中宠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