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都市 > 宝藏奇兵 > 第38节 鸮鼎
  • 第38节 鸮鼎

    作品:《宝藏奇兵

    河里的水清,清水养鱼,吃货都知道,河里的鱼极为鲜美。

    陈东拿着钓鱼杆,水桶来到河边。

    江河,不论是滚滚大江,还是所在城市附近的河流,只有鱼的种类、大小等不同,但是鱼的习性非常相似。

    小鱼白天热闹、大鱼夜晚活动频繁、鲫鱼昼夜觅食、凶鱼白天隐藏基本不见。根据鱼的习性施钓,可能比盲目施钓好些。

    河钓选择一个好地方钓鱼事半功倍。

    陈东选了一个河流回湾处,河里长满了水草,这里作为钓点。

    鱼勾穿上蚯蚓,根据水的深度调整浮标距离鱼勾的长短,不能让鱼饵沉底,甩勾。

    陈东坐在河边阴凉处,眼睛看着浮标,等着鱼上勾。

    忽然,陈东感觉屁股下面有块突出的石头,有点咯屁股。

    陈东挪开屁股,转头看了一下,发现咯到屁股的不是突出的尖利石头,好像是一个金属的器物锐利的一端。

    陈东花了几分钟时间,将金属的器物从土里挖出来,拿在手上,看了一下,这件器物表面有绿锈,铸造得非常精糙。

    铸造材料是青铜的,拿在手里,有点重量,含铅量比较高。

    器物的造型,底部有三个锥状长足,圆腹,腹部一旁边有把手,一侧的口部前端有流,后部有尖状尾。

    这是青铜爵。

    青铜爵是礼器和饮酒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到西周后期,爵逐渐消失了。

    商、周的遗址出土的青铜爵很多,夏代的二里头遗址也出土了几件青铜爵,比如,管流爵,被誉为“华夏第一爵”的夏代乳钉纹铜爵。

    为了确定这尊爵铸造于那个时代。

    陈东走到河岸边水比较浅的地方,小小地洗掉青铜爵上的泥土。

    这样,青铜爵上的细节已经可以清楚看到了。

    青铜爵鼓腹部分归属于三足部分,三个锥形足与器腹相通,三足与器腹连接之处处理得比较僵硬,三足之上可以看到明显的范铸痕迹。

    青铜爵的口沿部分有两层,这是制作陶范时候的缺陷。

    一耳与一足处于同一垂线上,使得青铜爵在整体上有不平衡之感,从爵的管流观察来看,可以看到范线,证明采用了分范铸造法。

    观察到这些细节,结合这件青铜爵的造型,重量,陈东已经对这件青铜爵铸造时代已经有了大致的推断。

    是夏代铸造的。

    理由有3。

    第1,这件青铜爵拿在手里,有点重量,含铅量比较高,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含铅量都比较高,含铅量高可以作为夏代断代依据之一。

    第2,这件青铜爵采用的是陶铸法铸造,陶范法是青铜器萌生期主要的铸造方法,青铜器有明显的仿陶器特征。到了商早期,中期,分铸技术已被娴熟运用,完全摆脱了陶器的影响。

    第3,这件青铜爵,三个锥形足与器腹相通,这是由于那时期铸造技术还没有解决内范悬空的能力,是一种缺陷,一耳与一足处于同一垂线上,使得鼎在整体上有不平衡之感。鼎的口沿部分都有两层,也是制作陶范时候的缺陷,......,这些缺陷都是萌生期铜器的主要特点。

    ----

    夏代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早期,器物以陶器,石器为主,青铜器很少,唯一出土过夏代青铜器的地方就是二里头遗址。

    这件青铜爵是二里头遗址外出土的一件夏代青铜器,或者一批。

    这件夏代青铜爵不是无缘无故在这里发现。

    可能在这里附近有一个夏代的城市遗址。

    陈东将青铜爵收进金珠空间。

    陈东通过土珠施展土遁术遁进地底。

    土珠散发着毫光,笼罩住陈东,陈东变成一道虚形的物质,违反了物质的原理,在地底土层中穿梭。

    在离地表4、5米左右的地底,陈东‘看’到了被泥土掩埋的城池废墟。

    这是一座夏代的城市遗址。

    遗址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东西最长约800米,南北最宽约6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微高地,差不多到白鹭村。

    分布着宫城,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西部地势略低,就是陈东所在的河边,为一般性居住活动区,常见小型地面式和半地穴式房基以及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的小型墓葬。

    陈东脚下就是墓葬区。

    在清理了宫城区,建筑遗址,作坊和墓葬,陈东发现大量的石器、陶器,少量的玉器,青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

    陈东将这些器物收进五行珠空间。

    确认没有遗漏后,陈东离开了这里。

    -----

    陈东花了一个星期对这些器物进行简单的清点,整理,研究。

    在这个遗址中,出土青铜器127件,玉器79件,陶器279件,石器224件,骨角器17件,蚌器11件,镶嵌绿松石的兽面铜牌饰4件,等等其它器物。

    陈东将这些器物整理了出来。

    然后,对这些器物简单的研究一下。

    大部分器物是夏代的。

    还有一小部分器物是比夏代更早的时代。

    可以得出这个夏墟是夏代早期的遗址。

    更珍贵的是,有两件青铜器上,一件玉器上,有文字,或者介于图案与文字之间的刻划符号的发现。

    这是弥足珍贵的。

    要知道,夏篆是传说中的文字,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夏朝文字?有没有夏篆?一直在争论不休。

    对照象形文字,甲骨文,在网上求助了一些古文字方面的专家。

    陈东尝试解读了一些文字和刻划符号。

    对这个城市遗址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一个青铜盘的底部铸有3行铭文,共19个字。

    陈东在古文-国学论坛上认识的燕大教授的帮助下。

    译出了8个字,通过这8个字,结合史料,推测了全文的大概意思,说的是夏代的井田制,因井田而制军赋,九夫为井,方十里为成,......。

    这件青铜盘命名为井田制盘,井田制盘底部的3行19个字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因为,相比另外两件有文字发现的青铜器和玉器,这件青铜盘可能铸造年代最早。

    ------

    第二件有文字发现的青铜器,是一尊鸮鼎。

    鸮是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

    鸮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鸮的造型,鸮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鸮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成鼎足之势,鸮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结构简洁,威武雄壮,彰显出一种强大的张力,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鸮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放在现代,单从艺术角度上看,就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艺术品。

    在鸮鼎的腹部铸有铭文4行20字,己卯,泌伯于鄘,获。令伊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女宝。”

    意思是说,泌伯在鄘的地方捕获了鸮,觉得光彩,便把自己捕获的鸮赏赐给作册般作宝物。

    这里出现己卯,可以证明,在夏代就有天干地支,并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年法。

    解决一个争议很久的历史谜团。

    --------

    相关推荐:蛮元双神道月幽冥天照网游之元素召唤快穿公平交易大衍无术帝国的团子龙武战神超脱万象名门少夫人极道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