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点看书 > 穿越 > 遥想沙场 > 第三章铁血铸锤(三)
  • 第三章铁血铸锤(三)

    作品:《遥想沙场

    如果你连游击战术“十六字诀”还背不出来,那看我的这些文字真是勉为其难了,第一句就是“敌进我退”呀。但进退自如也不容易,经常会有“夹路相逢”的时候,这就豁出来了。

    三团进入鲁南不久,就与日寇有场血战,那就是鲁南抗战史上著名的苏家崮战斗。一曲《永垂青史的爱国之歌》(《红旗》杂志1985年第十七期),永远回荡在英雄团队的军史上。

    1941年11月初,日寇集中五万兵力对沂蒙山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一一五师师部跳出“铁壁合围”进入鲁南,随行的还有山东分局党校约400学员,上级就交给三团了。当时,三团正在宁家圈休整,接到任务后,决定于1月7日晚转移。

    许多事只能是“事后诸葛亮”,据亲历者回忆:“7日上午,肖华主任来团向全体干部讲话,团主力决定推迟一天行动。恰巧这一改变使我丧失了时机,陷入了敌人重围。”

    第二天,东方刚露鱼肚白,四周群山枪响成一片,有六千多日伪军向宁家圈袭来,肖主任要回师部,三团首长想派一个班护送,但肖华摆摆手,他只点了一个副教导员,加上两个警卫员,一行四人,从鬼子缝隙里钻了出去。

    这个副教导员40年后成了南海舰队的司令员,他名字叫张朝忠。护送路上张朝忠腿上还挨了一枪,情急之下当时竟没察觉,事后才见血都湿透裤腿了,看来也是被鬼子追着打。

    首长大,但目标小,成功突围。但三团还带有党校400来人,这些学员都来自山东各地党政军,在基层也是首长,都是革命队伍的人才,如被鬼子包了饺子,那损失就惨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冲出去。

    三团首长心里一定有后悔,不该到宁家圈休整。这是一块山间的盆地,六七个小山村错落其间,四周都是四五百米高的山岭,鬼子把路口一卡,大部队行动就难了。

    敌情不明,朝哪个方向突围,一时难以判断。尤其是部队通信手段落后,下达指令全靠跑腿,往往贻误时机。为了轻装,三团仅有的两门迫击炮都就地掩埋了。

    大雾渐渐散去,天放亮了。王吉文决定朝东南方向突围,命令一连迅速抢占苏家崮,从这里杀开一条血路。据亲历者记述:“由于情况紧急,决心变得快,具体任务未逐级交代清楚,特务连(欠一个排)、第四连及第五连的一个排,见团首长上了苏家崮,也随后跟上来。”

    苏家崮是一座长条形山头,南北长约两公里左右,北窄南宽,南北坡度较缓,有上山的小路,但东西却是十数丈高的悬崖。一连从北头上了山,鬼子也从南头上了山,一场遭遇战就这样打响了。当时王团长还派参谋鲁军去一连传达命令,要一连夺占苏家崮南头的小高地。

    鲁军,就是笔者会常常提到的魏学诚。一连长还是个红军干部,立刻带一排夺占小高地,但旋即又遭鬼子反冲击,连长当即牺牲。一连退到苏家崮中段的一处废墟与日军激战。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国人家喻户晓。苏家崮血战之壮烈不亚于狠牙山,“1941年1月山东纵队两个连又一个排在坚守苏家崮时,与敌人反复冲杀,最后仅剩下的三十多人全部抱敌投崖,与敌人同归于尽。”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但苏家崮究竟有没有生还者呢?

    四连据守在苏家崮北头,有个小通信员名叫高鸿声,他当时与另一名战士搀扶一个受伤班长退到断崖,眼见鬼子逼近,班长坚决要求留下,高鸿声刚下崖,就听一声轰响,班长毅然拉响了手榴弹。据高鸿声回忆,四连当时有八个战士生还。但到了新中国成立之时,也就剩他一个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木叶之最强女剑神少女剑神女娲传说之狐乱天下都市传说之女娲女配剑修录穿越之剑道倾天大尊我梦里有大佬私人大厨最强高手在都市